葛侯蓉
【摘要】看圖寫話是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畫進行寫話訓練。它是小學作文教學的起步訓練。在進行低段看圖寫話教學時,教師應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除寫作的神秘感,讓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的心態。鼓勵學生想象和幻想,鼓勵有創意地表達。
【關鍵詞】看圖寫話 移情換位 想象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088-02
看圖寫話,畫面生動形象,留白充滿想象,對學生的寫話有很大的啟發,也容易激起寫話的興趣。但是,看圖寫話的內容不盡相同,教學的方法也千變萬化,如何能從整體上把握寫話的有效運行?必須運用智慧整合具體的方法、技巧,并將之上升為策略。那么,有效引導孩子看圖、說話、寫話,提高孩子的寫話能力,可以采取哪些運作策略呢?
一、觀察有方法
看圖說話之前只有經過認真仔細地觀察才能有深厚的理解,才會在大腦里形成清晰的印象。但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觀察能力是十分欠缺的。他們看到一幅圖往往毫無頭緒,不知該如何下手。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旁邊好好引導,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
讓學生通覽整幅圖,初步了解圖畫大意。讓學生學會具體的觀察方法,如先整體后局部,先主后次,由近及遠,從上到下,從左往右,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認真地觀察分析圖畫的方法,要引導孩子弄清圖畫與圖畫,圖中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背景之間的聯系,分出主次,確定重點,這樣寫話時才會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二、想象有方法
看圖寫話雖然是從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還在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有的學生在觀察后,還是把作文寫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沒有發揮想象力的作用,只是就物寫物,就事論事。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應重視“想”這一環節。
在教學《一家電視迷》一課時,上課的老師出示課文插圖,結合一年級下冊課文《看電視》來引導學生移情換位,通過動作、神態、語言來描寫出一家電視迷的本色。
師:一家三口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他們心情怎樣?
生:很開心。
師: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生:表情都很愉悅。
師:你注意到了人物的神態。
生: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電視,感到很開心。
師:你聯想到了自己和家人一起看電視的情景,把圖畫里的小朋友當作你自己,想一想,每晚你們會看什么節目?你的爸爸媽媽會說些什么呢?
生:爸爸雖然是個足球迷,但我愛看動漫卡通,所以爸爸會換頻道。
生:媽媽愛看《和事佬》,久而久之,我也慢慢受到了“熏陶”,也很愛看。
生:媽媽會告訴我:“多看一些有益的節目,比如中國詩詞大會,不要老是看動畫片。”
……
師:我們來表演一下吧。
一幅靜止的圖,孩子們進行了移情換位,再通過演一演,馬上變成了一幅百家娛樂圖。學生在表演中理解和想象畫面內容,激發孩子寫話的愿望,打開孩子的思路,使他們體會到原來生活中大量的素材都可以是寫話的內容。
三、評說能提升
剛開始學習寫話的時候,學生只要求寫一兩句話,能說清楚人物、時間、地點、干什么就行了。除此之外,學生還需掌握幾種最基本的句式,例如“什么時間,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東西怎么樣”等。掌握了最基本的句式,才能幫助孩子具體明確地表達自己所想,在學習看圖寫話之前也是一個必要的基礎。學會了寫一句或幾句話后,學生就可以寫一段話了。
從一句話寫到一段話時,就要求學生寫得更具體一些。例如《畫家鄉》一文中出現的段落:“濤濤的家鄉在海邊。他畫的海那么藍,那么寬。一艘艘船上裝滿了魚和蝦。那個在海灘上赤著腳撿貝克的孩子,就是濤濤。”這一段文字采用總分的形式敘寫,因此,在指導孩子們寫作的時候可以采用模仿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我”的家鄉在杭州。那里有美麗的西子湖畔,還有動人的白蛇傳說。龍井山上空氣清新,那個正在采茶葉的孩子就是“我”。慢慢地隨著孩子閱讀量的增加,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的提升。我要求孩子不僅要寫完整,更是要寫得具體、生動。寫出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等。
四、作改相結合
講評的方式應是開放式的,師生共同評議,多多鼓勵,看到他們文章中的優秀之處,幫助學生一起修改。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培養了寫作興趣。看圖寫話主要指導學生觀察、思維、說話三者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寫話時能夠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俗話說:“天真爛漫,童言無忌。”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他們眼里看到的世界遠比成人要豐富得多,所以,在看圖寫話教學中要鼓勵孩子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創造思維,鍛煉創造能力,進行個性語言的表達,形成創新人格。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提高孩子的習作能力,我們在看圖寫話教學中就要努力使孩子寫的話語充滿童真童趣,激發兒童的情感、興趣,激活他們思維、想象,打開孩子的思路,展示自由的天地,真正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讓孩子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讓孩子“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