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慶
【摘要】“閱讀鑒賞”是教科書必修部分的主體。“閱讀鑒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與方向。“閱讀與鑒賞”課的重要意義、基本任務以及如何促使“閱讀與鑒賞”教學達成有效性。注重學生體驗、學生創造性閱讀的教學模式。優質完成語文課程的整體教學任務。
【關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鑒賞 意義內涵 有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95-02
“閱讀鑒賞”是高中教科書必修部分的主體,隨著學生水平的提升,文章的難度也逐漸提升,因此學生想要消化知識,繼續提高自己就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教師逐漸的培養,將一些閱讀技巧為學生解讀,選擇正確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正確閱讀。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閱讀鑒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轉變思想,讓學生成為閱讀鑒賞教學活動的主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高中語文閱讀鑒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缺乏主動性
一直以來,高中語文閱讀鑒賞的課堂上,都是教師占據著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講理論,而學生負責在底下記筆記,逐漸的成為了一種機械活動,學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和空間,同時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高中語文閱讀鑒賞課堂上,都是從“教”出發,沒有真正的將“學”落實到位。課堂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地方,教師進行教學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到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進行真正的對話,學生對于自己心中的疑問也沒有機會提出,課堂成為了教師演講的地方,學生缺乏主動性,大大降低了閱讀鑒賞的教學效率。
2.教學模式固定化
在語文閱讀鑒賞課堂中,是讓學生進行品味和認知的,應該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但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中采用的都是固定的教學模式,將閱讀鑒賞的“套路”交給學生,讓學生在面對閱讀理解的時候采用這些“套路”去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很難達到素質教育的標準,也無法讓學生真正的提高閱讀鑒賞能力。
3.教學方法單一
高中語文閱讀鑒賞教學基本都是為了應對高考而存在的,因此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十分的單一,就是考試,通過各種各樣的考試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十分單一,讓學生感到非常的枯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視標準答案,學生的個性無法得到展示,創造力也得不到培養,直接扼殺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將閱讀鑒賞逐漸變成了一種機械作業,失去了閱讀鑒賞的初衷。
二、提高閱讀鑒賞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所在,有了興趣,學生就能更加主動的去學習,更加積極的去閱讀。首先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感悟,尊重學生多元化的思維,不能簡單的用標準答案去要求學生,應該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答案。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一些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在閱讀鑒賞《紀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劉和珍君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如果僅僅是看名字還以為是日本人,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從網上尋找相關的資源,讓學生對劉和珍君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體會魯迅對劉和珍君的懷念之情。通過多媒體的了解能夠讓學生在閱讀鑒賞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閱讀鑒賞教學的有效性。
2.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進行閱讀鑒賞的基礎,只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進一步提高閱讀鑒賞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這種自主閱讀不是簡單的用眼睛看或是用嘴巴說,而是與作者在情感上進行交流和碰撞。其次還應該進行課外閱讀和拓展閱讀,逐漸的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好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好的提高課堂閱讀的有效性,教師應該根據閱讀鑒賞內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把握文章中的重點內容,一些不重要的內容可以采取瀏覽的方式,節約時間,而重點章節、段落、字等應該采取精讀的閱讀方式,在一些重點段落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到文章中尋找答案,比如教學《我有一個夢想》中讓學生帶著馬丁·路德·金有何種夢想的問題去閱讀文章。其次是應該對文章的真諦進行領悟,只有真正的領悟了文章的真諦,才能對文章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還要調動多個感官去體悟文章,真正的投入到閱讀中,對文章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從而提高閱讀鑒賞的有效性。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閱讀鑒賞的過程中,不同的文章應該采用不同的鑒賞方法,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從技巧和情感等方面對學生引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主玉立.淺析閱讀鑒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
[2]王葉婷.高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探索[D].陜西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