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胡億明
【摘要】:森林作為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保有80%的物種。本文通過對天然林的撫育及拯救、控制外來特種、加強人工繁育及馴養、提高公眾參與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提高、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生物多樣性。
【關鍵詞】: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可持續發展
1、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
保護森林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因為:①生物多樣性可以為人類提供原材料,為生物品種的優化提供保障;②森林生物多樣性在環境保護如調節小氣候、物質沉降及分解、生態系統穩定方面有重要作用;③森林是最大的特種基因庫,是遺傳多樣性研究和發展的主體和保證;④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植物的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為動物生存提供了棲息和繁衍的條件,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場所[1];⑤對于未被認識和開發的資源和品種來說,具有相當重要的研究價值。
2、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對策
2.1 加強天然林保護與撫育
我國天然林一直在經受過度開發與利用,導致我國天然林面積大幅度下降的同時,生物多樣性銳減。當下,對于恢復天然林生態環境,保護其生物多樣性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整體調查,分級對待。依據退化強弱,制定分級結構,以便后期實施拯救措施;②結構調整,恢復有據。通過封、補、調、改、保等手段,對天然林進行植物結構調整及重建,使其最大程度的恢復到天然林應該有的物種狀況和環境功效;③有序營造近自然林。近自然林是模仿天然林生境及物種多樣性為前提,兼容林業生產。可對生物多樣性進行有效的保護與利用;④對遺傳多樣性進行保護與保存。利用冷凍胚胎技術、DNA文庫保存技術及細胞庫保存等技術對物種基因進行復制及改造才不會因天然林退化會導致動植物遺傳基因的丟失[2];⑤提高人工用材林的精細化發展。人工用材林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木材加工原材料,緩解當前我國木材緊缺現狀,減少人們對天然林的干擾做貢獻。
2.2 嚴控外來物種
截至2016年外來入侵物種統計,我國目前已經有754種入侵物種。入侵物種的結局有兩種:一是因不適應新環境而滅亡;二是在新環境中因沒有天敵,而大肆繁育,打破原生境的系統平衡。三是導致經濟損失。在外來物種的干擾下,本地物種沒辦法正常生長、生存,新的病蟲害肆虐引發環境危機。四是威脅人類健康。外來物種會攜帶不可知的病原體及細菌,引發新的病痛,甚至死亡。可見外來物種的危害之大,所以:①引進外來物種必須慎之又慎;②對外來物種可能入侵的渠道如港口、鐵路、船舶、貨物等進行嚴格把關;③對于已經入侵的生物,采取物理、機械、人工手段等方面對外來物種進行防治和阻斷。④加強宣傳教育,讓所有人都知道了解外來物種帶來的危害,從主觀上杜絕外來物種的進入渠道。
2.3 野生動植物人工馴養及繁殖
我國對野生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的方針是:加強資源保護、合理開發利用、鼓勵對野生動植物進行科學研究[3]。對有經濟、遺傳價值的野生動植物,可以進行人工繁育及馴化,這樣做一是對自然資源條件下有價值物種的有力保護;二是為地區人們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方向;三是減少生境人為干擾,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效措施。
2.4 公眾參與制度的建立
保護森林及生物多樣性人人有責,但當前,我國國民基本素質高低不一,對環境保護及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和意識都不足,公眾參與度相當低。對此,國家要加大基礎性教育,從幼兒開始普及動植物保護知識與認識,組織生物知識競賽,提高大眾的參與性。政策方面進行鼓勵及引導,對科學研究、宣傳教育、開發與保護等方面進行政策扶持、精神與物質獎勵。
2.5 管理技術與高科技的投入
森林的生死存亡直接關系到其系統內的生物多樣性,因此,對森林的監測管理如自然災害、火災、病蟲害等就顯得尤其重要。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利用都需要科學技術的投入,在保護方面借助無人機、3S技術對森林生物多樣性等進行實時監測[3],也可結合基因庫、遺傳學、基因轉移與轉基因,微生物技術、離休保存等繁育保護技術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同時,可以利用以上技術對瀕危物種進行開發與人工栽培利用。高科技的投入與轉化,可有效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減緩或停止自然資源枯竭的速度,以及改變瀕危物種的生境,進而達到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
2.6 生物多樣性評價
在我國,環境保護部門制定過生物多樣性的評價標準,旨在對生物多樣性的現狀、空間分布及變化趨勢進行全面掌握。同時也是為了提高我國在該方面的決策和監管能力。但當前,生物多樣性的評價指標與方法可操作性較差,評價因子的復雜程度導致還沒形成一個系統的、有說服力的統一的標準來執行。評價標準還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要將生物多樣性的評價具體話、可實施話是非常有價值的。
2.7 政策及法律的配套
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工作進行的比較晚,因此:①經驗不足,基礎研究薄弱,保護力量欠缺,專業技術不到位;②我國的法律法規政策不夠明確,容易讓不法份子鉆法律的空子,同時,法律體系中司法的部分作用還不明顯,成本較高;③執法力度不足。對破壞生物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不夠,影響了法律實施的嚴肅性,同時,也從側面助長了犯罪分子;④法律的公正水平方面有待提高。在我國,人情社會導致一些高官高管對野生動植物的破壞得不到法律的懲罰,使法律形成擺設,影響法律的公正性。因此,我國亟待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
總結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要在保護森林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前提下,對現有資源進行合理利用。要注重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效機制,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過程中總結經驗,以便更好的保護、利用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丁永平.基于生物多樣性保護視角分析我國森林保護與利用對策[J]. 自然科學:全文版, 2016(8):00120-00120.
[2] 祝劍峰,李芬.生物技術在現代林業中的應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26(5):67-67.
[3] Vihervaara P, Auvinen A P, Mononen L, et al. How Essential Biodiversity Variables and remote sensing can help national biodiversity monitoring[J]. Global Ecology & Conservation, 2017, 10: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