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蘋
【摘要】隨著人類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們的教育事業也在日新月異的前進。課程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江南北的每一個角落。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新一輪的課改便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們中小學農村英語課程也不例外,緊跟時代的潮流。要想提高農村中小學英語課堂效率,教師應轉變傳統角色,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扮演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評價者,使學生在聽、讀、寫這幾個方面充分提高。
【關鍵詞】高效率 中小學英語 新課改 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117-01
雖然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在逐步減少,但是農村還是落后于城市,不管是經濟還是教育。在廣大農村中小學中,盡管學校英語教學已受到普遍重視 ,教學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但困于各種因素的制約,英語教學背離了語言的教學規律,使得英語教學成了一門枯燥無味,呆板無聊且毫無生機的語言課。學生越發聽不懂,有口不能言。語言運用能力極差,使兩極分化加劇,形成所謂的“金字塔”。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農村英語教學經驗和新課改的認識,談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一、轉變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以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素質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綜合技能為目的教育,它與“應試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觀,學生觀,教學觀的不同。它注重師生雙向活動,重視學科能力的提高,變講授知識為訓練綜合技能,注重啟發學生生動活潑,自主的學習;而不是大搞題海戰術,學生被動,機械的學習,造成作業過多,心理負擔過重等問題。因此,我們應盡量改進英語教學方法及學法方面的指導,使學生掌握語言學習規律,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可能的給他們創造一個適宜于英語情景交際的語言環境,使素質教育落實到日常教學之中。
二、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所以教師要通過模擬真實的情境對話如問路、購物、打電話等給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等。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決定教學質量的高低,而教師的作用又決定著學生興趣的濃淡和個人主觀能動性積極發揮的程度。教師要根據自己教學對象的特點,精心導入、設問、板書、訓練、交流、課件等環節設計好教學過程。教師要秉著“不拋棄,不放棄”一個學生的原則,從實際出發,盡最大的可能把全體學生吸引到探究性的課堂中來,共同享受新課改帶來的“美味大餐”。從而盡可能的以學生為中心,讓每一個孩子全面發展,讓每一個孩子英語水平邁上一個臺階。
三、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思維,學會選擇,學會審美,成為具有學習能力,發展能力和創造能力及實踐能力的社會新人。使教師一改“教”而不顧“學”的做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促成教學過程向學教過程的轉變。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實行“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活”起來,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作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教學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習能力上,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素質教育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習水平層次和個性差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養成語言為首的聽說習慣,按時預習新課的習慣,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的習慣,主動參與課堂實踐活動的習慣,聽說讀寫齊頭并進的習慣,及時復習知識的習慣。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熱情。
四、科學的利用評價手段,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起著不可低估的調節作用,教師通過評價,能把對學生及其行為的認識和教師的情感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傳導給學生。學習最大的快樂在于經過刻苦努力的學習而獲得成功,學習好則受到教師的表揚,那么他的內心價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認,學習成就也得到了滿足,自尊心、自信心增強,會感到自我價值的快感,隨之而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就加強了。能推動學生進一步刻苦努力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對學生評價時,切不可敷衍了事,一筆帶過。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對于孩子的進步要及時的進行科學的評價,從而調動孩子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路殿國,溫廷華.新課標英語與多元化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5(8).
[2]劉萬寶.淺談新課改下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