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萍
【摘要】中國最近幾年開始步入國際化市場競爭行列,英語就成為通往國際化道路的不可或缺元素。因而強化英語教育是高職英語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但是在教學中受到種種原因制約,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本文結合現有的教學情況,以連貫理論為教學理論框架,探討高職英語閱讀中的具體應用細則。
【關鍵詞】連貫 高職英語 閱讀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122-02
我國高職課程改革正在不斷地深化和發展,這就對英語教學提出新的發展要求,特別是在英語閱讀能力培養方面,為能有新的突破就要使用連貫理論就要強化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連貫理論的概述
在一篇文章中有許多個句子,在這些句子中有很多個單詞,這些句子和單詞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這種內部聯系性被統稱為連貫性。為能滿足連貫性就要從多個詞句上入手,可以在了解各方情景的前提下讓詞語的連貫性強化。如,A:Can I borrow your English dictionary?B:I am preparing for the exam.根據對話能看出來上述內容無太大的聯系,也沒有邏輯性,但是在語義上卻具有較強的連貫性。假設這兩個人都知道馬上就要英語考試了,大家都在緊張的復習英語考試,那么B同學顯然不會將字典借給A同學。由此可見,為能更好的把握語篇的具體環境和情景,就要理解語篇的意義。
二、連貫理論在高職英語閱讀中的應用策略
(一)閱讀前的應用
該階段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對相關內容作簡要概述,通過介紹和引導的方式,給學生介紹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文章產生的年代等。為能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了解,可以給學生播放視頻或者圖片,這樣能讓整個教學的評說或者故事更為形象和生動,學生能對知識有著深入的了解,也能通過教師的介紹對知識有新的認知,從中找出能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心的內容,然后教師帶領學生返回英語閱讀活動中,通過對內容的設定開展下階段的課程教學。教學活動開設期間若不去進行閱讀引導直接講解,學生會較難的理解相關知識,所以在課前教師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先對課程內容作簡要介紹。
(二)閱讀中的應用
銜接或者連貫理論是在第二階段中對文章進行的分析。分析的時候使用的具體方法如下:先要理解文章中的單詞、詞句等涵義,并對文章中的段落銜接方式有深刻的認知和理解,通過對閱讀的內容概述能清晰的了解到整個階段內詞匯使用的要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讀懂文章內容。一篇文章中,詞匯的變化對文章的語義連貫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在知識開設之前需要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有簡單的認同,通過了解以后在對知識進行講解,這樣就能讓學生具有夯實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另外,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開設期間,多讓學生進行詞匯猜測,由于部分同義詞的復現能對整個文章的連貫起著積極的影響,學生只有在了解到詞匯內涵以后才能真正的做到通讀文章,理解文章內涵。
(三)閱讀后的運用
完成閱讀活動以后,需要適度的讓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進行總結,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讓學生能從生活實際的角度出發和考慮問題,最終使知識活學活用。譬如,每次英語閱讀講解完成以后,教師都要組織學生進行口頭的討論與交流,并通過對語言的復述表達自己對知識的看法,讓大家相互的討論,或者根據觀點的不同進行辯論。使用這種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也能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語言駕馭能力,使學生能在英語閱讀課程中獲得更多的進步,強化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連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結合在一起,從而為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起到正面影響。
三、結束語
傳統英語教學活動的開設,教師在整個教學期間忽略了語篇知識的運用,卻偏重于語言結構的分析,但是使用連貫的理論銜接應用模式則能為學生的閱讀活動開設提供切實可行的操作流程,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相關理論內容,這已然成為閱讀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部分。作為高職英語教師需要在授課之初將連貫理論知識運用到英語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能掌握扎實的詞匯與語法知識,結合現有語篇分析的情況下能更好的掌握相關的運用手段和運用技巧,從而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升,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英語的相關知識內容。
參考文獻:
[1]黃木健.芻議銜接與連貫理論在高職高專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5(06):14-15
[2]何璐.網絡英語新聞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價值與應用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11):12-13
[3]張熹.語篇銜接理論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