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娜
【摘要】本文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教學片斷,闡述了三種導言設計的方法,并提出在新課導言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舉例 課堂教學 導言 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179-01
如何使學生愛上生物課,從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往往離不開精彩的導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精彩的導言常常需要精雕細琢,下面我就以自己在課堂上的一些教學片段,來講講幾種新課導入的方法:
一、常用的“導言”方法
1.故事引入法
在介紹“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這一章時,教學內容多為實際內容,如果只是簡單的要求學生了解關注我國的特有珍稀野生動物和自然保護區,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無法進一步增強學生熱愛動植物的情感,教學有效性不能得以提高。于是在課前我查找了有關“藏羚羊的故事”,新課引入時請一位學生把故事讀給大家聽。“……藏羚羊有著頑強而自尊的品格。它們能夠戰勝世界最惡劣的自然環境,這是因為他們有著極好的群體精神……每當夜晚,盜獵者開著汽車,朝即將臨產的雌性藏羚羊群橫沖直撞,同時瘋狂的開槍掃射。一旦群體中出現傷者,整個群體誰也不愿獨自逃生,寧肯同歸于盡。在盜獵現場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數百頭藏羚羊全部被屠殺,血流成河,尸橫遍野;倒在血泊中的藏羚羊媽媽,身懷未產出的胎兒,旁邊還有一個正在哺乳的“孩子”,幼小的藏羚羊羔仍在粘滿鮮血的,已經剝下皮的紅色乳頭上吸取乳汁,羚羊媽媽的鮮血染紅了小羚羊的嘴巴,鼻子和它那憔悴的面頰。失去母愛的小羚羊過不了多久即被老鷹,狼群吃掉……
隨著講述,學生們的眼睛盈滿了淚水,他們被藏羚羊的命運深深打動了。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學生們提出了“保護野生動物,抵制野生皮毛制品”、“愛護動物,從我做起”等口號,不用教師多說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同時使學生對保護野生動物有更深刻的感受。
2.趣味引導法
在講到遺傳變異時,我們講“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一豬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這樣的諺語和俗語來引入。
在講到物質進入細胞方式時,自由擴散描述為“飛流直下三千尺”,“飛流”表示不要能量,“直下”表示從高濃度到低濃度,且不要載體。主動運輸:形象描述為“逆水行舟用力撐”,“逆水”表示從低濃度到高濃度,“行舟”表示需要載體,“用力撐”表示需要能量。
這樣的說法不僅使學生能夠快樂學習,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使生物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3.課堂調查法
在設計“生物變異”這節導言時,光用諺語導入,有時力度不夠,我在上課時候還穿插了一個活動環節。“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先做一個課堂小調查。首先請同學們推舉一位同學擔任調查員。”學生紛紛舉手,積極參與活動。經學生選出調查員后,我讓他們先到講臺上來,這時候臺下鴉雀無聲,很想知道老師要調查什么內容。首先我讓調查員先報告自己有無耳垂,和調查員相同性狀的同學站起來。學生馬上積極響應。接下來我讓調查員再報告自己能否卷舌,站立的學生中與調查員這一性狀不同的學生坐下。這時坐下來的學生失望地看著調查員。調查員再報告自己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站立學生中與調查員性狀不同的學生坐下。隨后調查員再報告自己有無酒窩、大拇指能否彎曲、食指比無名指長或短、自己的血型等。全班學生看到陸陸續續坐下來的學生越來越多,站起來的學生越來越少,最后竟然一個也沒有了。這時學生們都笑了,于是我馬上提問:“大家想想這個調查結果說明了什么呢?”學生們從這個活動中都深切了解到和自己性狀完全一樣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雙胞胎也不是完全一樣的,這就是變異的現象。
這樣的導入能使學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與眾不同,能進一步理解遺傳與變異的概念,活動環節緊湊,一氣呵成,學生樂在其中。
二、導言設計中教師要注意的問題
要設計出精彩的導言,教師在備課時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在設計導言時,應充分挖掘社會熱點、生活趣事和有趣的生物現象,使導言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這樣能從一開始就像磁鐵一樣吸引住學生。
2.設計導言應該有鮮明的目的性,應該圍繞教學重點、難點設計,使導入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有效的導言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思路帶入相應的知識環境中,讓學生對要學習的新內容產生知識的需要。而無的放矢的導言設計,不僅不能渲染良好的教學背景,在學習過程中事半功倍,甚至“導入”歧途,影響教學效果,弄巧成拙。
3.導入的節奏要緊湊,時間要掌握得當,不能拖泥帶水。
4.導言中的語言要精心設計,精雕細琢,應該選擇恰當的詞語或概括性強的句子表現課的內容,提綱挈領,使學生在教授新課前就對本節內容有一個粗略的了解。
5.導入時教師必須帶有感情,聲音、語調要恰當,教師的語言和動作應生動、形象,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形成一種情感交融的學習氛圍。
除了上述幾種導入方法以外,教學中還可以運用其他導入法,如懸念法、生活實際法、直觀教具法等。導言的使用能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愿望和動力。但切記要精煉,不要羅嗦,突出一個“導”字。而且無論使用何種方法導入新課,都不宜喧賓奪主,沖淡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