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麗
摘 要:近年來,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下的語文教學正不斷地增加著學生們的課業負擔,使得廣大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不斷地衰退,但同時,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將創新教育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是當代教育領域重點關注的課題之一。本文將根據作者多年從事高中語文的教學實踐,通過對創新教育的學習了解,著重探索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關鍵詞:高中語文;創新教育;創新思維
語文是一門藝術性、思維性、想象力很強的學科,語文又是一門創造性的學科。結合本人教學經驗,在高中語文教學實現創新的過程中,要明確語文學科的具體功能,把握高中創新教育的特點,變革傳統的語文教育理論和教育方式,優化教學氛圍,才能在教育活動中誘發創新興趣,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一、創新教育的內涵
所謂創新教育就是使整個教育過程被賦予人類創新活動的特征,并以此為教育基礎,達到培養創新人才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育。創新教育是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的探索能力、"重組知識"的綜合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和激發他們的創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實施創新教育就是要從培養創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自主構建和協調發展。而創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雖然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但主要在于后天的培養和教育。創新教育的過程不是受教育者消極被動的被塑造的過程,而是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主動性,使教學過程成為受教育者不斷認識、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過程,亦即培養受教育者獨立學習、大膽探索、勇于創新能力的過程。
二、滲透語文精神、尋求語文教學革新方向
若想使得某件事物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革提升,那么我們對事物的本身就一定要有所了解,滲透其本質和特性。正如語文學科改革中,我們要對語文的學科功能有充分的了解,同時正確把握語文學科創新教育的特點。高中語文創新教育的本質就是通過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的創新教學和訓練,最終達成學生能夠樹立創新意識,開發其創新思維,提高其創新能力的一種新型教育。熟知以上觀念,我們才能夠向革新邁進。
通過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得高中的閱讀寫作能力都能在一定的基礎上得到提升,對我們的教育事業就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同時也為學生將來更加長遠的發展打下基礎,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創造性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語文在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習應用中發揮更大作用。
三、確立教學思路,改善傳統語文教學理論
中國的教育思想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較深,我們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似乎都太過重視那一張試卷上的累計分數,最終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一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能掌握的、真正領悟到的實屬不多,學生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受到限制,思維被強加上枷鎖,長期的束縛最終也只能導致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泯滅。在當前的教育新時期,我們要轉變“應試升學”為“終極目標”的死板思想,把目光從分數轉移到培養人、塑造人上。而非把教學看成是灌輸知識、理解知識并識記知識的過程,確立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目標體系。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樹立民主創新的觀念,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目標,還學生以課堂的主體地位。從一定意義上說,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前提。語文學科的特點又決定了語言文字的靈活性、模糊性和多義性。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思考和體驗的多元性,容許學生中存在“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現象。
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發現,有效的將課上教學與課外熏陶進行有機的結合,是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結合課外學習環節,在語文教學中也是尤為重要的環節。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實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學生只能循規蹈矩地進行思考。呂叔湘先生說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什么作用呢?葉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無非是教師幫助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因而,若想實現教育改革,實現教學教法的創新,那么教師就要打開思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打破封閉式課堂的僵局,在更加開闊的視野下給學生設定有一定創新價值的教學情境。
四、改變教學模式,落實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課堂是實現教育教學的主戰場,那么怎么在這個主戰場上將教學改革落于實處,是我們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必須攻克的問題。我們先要明確一點,學生不是被動學習知識的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那么在教學實踐中,打造多元化的語文教學方式是至關重要的。呂叔湘先生曾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可以受用一輩子。”我們可以理解為探索真理的方法比掌握真理更重要。因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更加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時刻注意學生的掌握情況。創新教學模式大致分為以下兩種。
(一)啟發探究式課堂
啟發探究式教學即為:提問―探究―析疑。在此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注意問題的設計,提出問題很重要,我們要注意課堂問題的開放性、啟發引導性,同時,問題的提出也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問題要具有大面性,能照顧到班級百分之八十的學生的思維層次。然后要注意學生的探究過程,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把握。問題提出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探究。
(二)積極活動式課堂
一節課上得是否成功,學生的參與程度往往起決定性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能夠設定出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需要。我們可以開展的活動很多,例如,征文、辯論賽、演講賽、朗誦賽、模擬節目主持、影評活動等。
創新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點。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前提下,實施好語文創新教學對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堅持不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為學生更加長遠的發展打下基礎,是我們矢志不渝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路遙.語文教學與創新思維的培養[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7).
[2]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楊開保.高中語文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滲透[J].湖南教育,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