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
在我看來,全運會體現了中國體壇質樸堅韌的競技風貌,別有一番意味。說它質樸,是因為它不像亞運會與奧運會那樣因事關國家榮譽而顯赫隆重,但能給人一種熟悉的味道,向世界展現出最中國的運動風尚。說它堅韌,是因為在這一項代表國內最高競技水平的體育盛事中,健兒為父老鄉親而戰,為本土體育的尊嚴而戰,為中國體育的未來而戰,不遺余力釋放自己的最大能量。2009年全運會因劉翔的存在,給我留下了獨特的印象。那一年,距離2008北京奧運會并不遙遠。
經歷了雅典奧運會的飛龍在天,沒有人能夠想象飛人劉翔的“亢龍有悔”竟然空降在北京奧運會空前莊嚴的舞臺上。英雄落寞的一幕來得如此突然?我腦海中的晴天霹靂如劉翔緩緩離去的背影,久久難以消散。此后經歷的一切不忍多言,直到2009年的全運會賽場,我眼中的劉翔直面全國人民的矚目,余光掃過觀眾席時眼神依舊堅韌,每道欄的平行線上再次透出鋒利的寒光。13秒34,劉翔在北京奧運會退賽后,終于再度染指大賽冠軍,并成就全運會史上第一位男子110米欄項目上的三連冠。那一刻,無數次“飛人歸來”的驚嘆聲在我耳邊響起。我心里明白,人們驚嘆的不是此番奪冠的出人意料,而是宛如歸宿般的里程碑再次讓人們燃起了激情。
有朋友對我說:“劉翔這不又行了嗎?”當時,我很想說:“其實劉翔一直都在,只不過我們有幸目睹了他的‘歸來,并不意味著劉翔不再是劉翔了。”但我沉默片刻后,對朋友說的是:“有了這次歸來,下次跌倒時會意味著什么?”我不知道自己的發問從何而來,如同不知道晴天時為何頭上要懸著一把雨傘。我也忘了朋友當時是怎么回答的,興許他只能保持沉默吧。
之后幾天,我多次瀏覽劉翔全運會奪冠的新聞,印象最深的是觀眾的喜悅,少了幾分狂熱,多了幾分溫情。我想,倘若未來自己做了父親,有朝一日面對自己的孩子獲得巨大成功,也會有這樣的微笑,不會狂喜,因為我見證了他的成長。當然,劉翔比我年長好幾歲,身高更是超過了我。
其實,在我心中,劉翔創造過的輝煌不會因任何遺憾與質疑有絲毫的折損,我也不認為雅典奧運會的一次恢弘壯舉就應該把劉翔長久捆綁在精神支柱上。但是我和很多人一樣,只是希望劉翔能夠再飛一次,不為了另一個巔峰,不為了樹立新的旗幟,只為了心中最純粹質樸的沖刺渴望,如同垂垂老去的斗士再次站到角斗場中央,仰面朝天眼含熱淚,一手握著劍柄,將利刃捧在另一只手上。就是2009年全運會,滿足了我對劉翔的期望,我真正感受到劉翔帶給我史詩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