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強
5年80億的天價中超版權,執行還沒到兩年,就可能變成版權市場上的大爭端。因為版權方不愿意按照原先合同價格支付版權了,因為中超已經和過往設定不同,半路殺出的新規定影響之下,版權方在面對合同第三年漲幅倍增的情況下,重負難當。
消息傳出時,并沒有多么令人驚訝,事實上,行業和市場預期里,似乎必定會有這樣一幕。這種預期,在體奧動力當時豪情萬丈地要“一桿清臺”時,就已然存在。直接導致體奧動力不愿意兌現80億元的原因,當然是樂視體育在樂視網覆巢之下難以自保的狀況——媒體版權市場上,一個大包大攬、最不惜成本投入的玩家基本上離場,市場競價的參與者繼續減少。不過,在體奧動力的說法里,則是中超競爭力和游戲規則較簽約時發生了很大改變,侵害了版權方利益,所以按照原來的規則,這個游戲玩不下去了。
這樣嚴重的版權糾紛,不僅對中超未來發展會產生巨大影響,對整個體育版權市場、國際足球轉會市場,乃至中國體育產業,都會形成嚴重影響。在市場環境變化、產業內部政策變化雙重影響下,盲目樂觀引出的瘋狂投資一頭撞在冰冷事實上,就連體奧動力本身,也面臨著機構重組和股權變化的重大轉折。
過去兩年,體奧動力一直希望通過持有中超版權這樣的獨家性資源,推動自身上市,在公共資本市場上或者兌現部分股份,或者獲得更大的融資空間。然而,這樣的操作并不成功。就在中超80億事件發生不久,曾經的大股東華人文化基金逐漸從體奧動力撤離。2017年年初,蘇寧成為體奧動力大股東。從當時的格局上看,蘇寧占有了2019年開始的3年英超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版權,持有西甲中國大陸地區獨家版權,還通過投資體奧動力,控制了中超版權,一時間,最為稀缺的足球賽事IP都落入蘇寧的體育布局當中。
這樣的擴張,資本雄厚是一方面,具體的商業模式和經營績效是另一方面。蘇寧不可能不詳細分析體奧動力版權的內容。5年80億元人民幣,在媒體市場上樂視體育崩盤、傳統電視無力介入、騰訊坐山觀虎斗的局面下,只有蘇寧旗下的PPTV在積極進取。沒有競價,就不會有高價,體奧動力自己并沒有平臺,中超版權轉化成媒體IP產品之后,包裝分發傳播和銷售,都沒有想象中那么順利,5年80億元的投入如何收回,只怕時間表都不夠清晰。
由此看來,華人文化基金并不是失去了一個陣地,反倒是退出了一片高風險戰場。體奧動力本身不論投到誰的門下,都得繼續扛著自己超高價競標得來的中超版權,李義東們如何對中超和中國足協交代?
事實上,哪怕沒有新規定,版權方也會尋找其他理由,要求中超版權降價,修改自己哭著喊著簽下的合同,因為他們根本做不到收支平衡,不論當初曾經如何贊美中超的發展前景。
這會成為一出牽涉到中國體育和中國媒體兩大市場的鬧劇。中超在版權方委屈叫冤的降價需求下有苦難言,甚至可能百口莫辯,畢竟新規定是以中國足協名義發出來的。爭斗和吵鬧會繼續,犧牲最大的還是這個曾經紅得發紫的聯賽。
這一糾紛的連帶影響,首先會將中超俱樂部在國際轉會市場上“買空巴甲”、“買空歐洲”的勢頭徹底打掉,今年夏窗轉會就是明證。其次,對中國體育的其他IP建設會是一盆兜頭冷水——CBA不也是想待價而沽嗎,尾隨中超撈一票,現在已不太可能。
更嚴重的惡果是中國體育市場的秩序建設不僅沒有進步,反倒面臨一次大退步。在賽事IP版權上,媒體必須明白,他們面對的是一場不可能打贏的戰爭。中超如此,美譽度更高的歐冠更是如此。有機構號稱3年4億美元買斷歐冠中國大陸區版權,這種價格根本不可能收回投入,除非是投資者別有所圖。歐冠版權的未來演變如果成了下一個中超,受損最深的是中國的體育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