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杰
摘 要:道德品行教育是當前擺在職業教育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在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教育過程中必須明確“育”的位置,只有先教會學生如何成為一個合格并有用的人,才能教會學生如何使用某種技能造福。
關鍵詞:職業教育;德育
對職業教育而言,學生的品行決定著學生的前途,也是職業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而要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作為職業院校的教師,首先必須有較高的道德修養。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人格的影響者,也是道德的實踐者和示范者。師德師風直接影響教育行風,關系教育形象,關系受教育者健康成長。
一、身正是師德基礎
有德才能育德,正己才能立人。我們要堅持以務實的作風、科學的精神和規范的行為對待教育管理工作和教學科研工作,促進教育公平,實現均衡發展,構建和諧教育,為創造公平公正和諧發展的教育環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句話很好得詮釋了教師的內涵。教師素質,重在師德。大力弘揚良好師德是教育永恒的主題。對于一名職業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須要全面了解培養目標的綜合情況,用真心關愛每一名學生,用自己的言行有效的引導學生的德行方向。切不可妄下論斷,時刻謹記學生也是教師的鏡子,在我們能做到的范圍內盡可能的幫助學生。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可能不僅僅是基礎教育留下的更為嚴重的或許來自家庭教育。
工作中切不可遇事推諉搪塞,要善于看到學生的閃光點,要學會傾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愛心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心是師德建設的永恒主題。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我們關心每個學生的成長,關注成長的每個階段,讓我們在平凡的歲月里,用愛的陽光去普照每個學生的心靈,用尊重、信任、理解、熱情去架起心靈之橋,開啟奮進之帆。熱愛、關心學生歷來是教師師德的一個核心問題。熱愛、關心學生是多方面的,在思想道德品質方面,教師要對學生循循善誘,耐心細致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對表現較差的學生做好轉化工作;在生活上,教師要無微不至的關心學生;在學習方面,教師要對學生指導有方。即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改進陳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輕松有趣,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
二、教師要深入了解當前教育大發展
作為一名職業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要進一步深入學習、了解當前職業教育大發展前景,以便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明確教育目標的培養方向。職業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從教者必須成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師德的養成,主要依靠教師的自覺性,對行為自我約束,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調節。因此,我們每位教師都要立足崗位,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培養師德情感,磨煉師德意志,達到師德修養的新境界,爭做一位有愛心,有服務意識,有責任心,終身學習,率先垂范的教師。
在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教育過程中必須明確“育”的位置,只有先教會學生如何成為一個合格并有用的人,才能教會學生如何使用某種技能造福。身為一名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時刻自省其身,不斷改進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更好的服務于工作。教師工作的純熟性源于他的積極進取和勤奮敬業精神,只有樂教勤業的老師,才能全面、深刻地認識到教育工作的偉大意義,才能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樂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奮工作,越是能體會到教師工作的無窮魅力。
三、教師要具有敬業精神
任何崗位都需要敬業精神,對職業教育而言敬業精神更為重要,具有敬業精神的教師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不談嘔心瀝血但求問心無愧才行。沒有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也決不可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創造業績,做出貢獻。事實上,許多人認為職業院校的教師好當,許多方面都可以適當的放松,實則大錯特錯,正是因為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作為孩子們即將踏入社會的最后一班領航員,我們的責任更為重大。有崇高師德的教師都有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和道德觀念。
教師通過加強師德修養,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只有不斷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才能真正做到寓德于教,為人師表。教師被人們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塑造學生的靈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教育學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師必須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應具有優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醫人者,要經常鍛劍;樹人者,更要時刻正己。自省、自悟、不斷反思,總結才能在工作中摸索到一些寶貴經驗。
四、小結
職業教育培養的是德能兼修、素質優秀的工人階級棟梁之材,為此,我們在日常工作中必須端正服務宗旨,明確服務目標,時刻把學生當作我們的朋友,以感情為紐帶,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我們的愛,引導新生邁好入學第一步。首先,要使學生了解和遵守學校的校訓、校規,其次,培養學生的進取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治意識和能力。教師要以博愛之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絕不能以智商高低、成績好壞定優劣。只有不斷地提高我們的自身修養,對學生付出真愛,才能充分體現教師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和高度的責任心,才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在工作中努力做到:轉變教學理念,堅持教書育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羅星海.高職課程教學中貫穿德育教育的意義、原則和方法[J].交通職業教育,2007(03).
[2]沈江.新時期高校德育促進大學生道德內化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6(02).
[3]周曉杰.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內化實施的可行性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5(12).
[4]張乃芳,李書萍.消費文化語境中“仁義禮智信”對大學生德育的意義[J].中國成人教育,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