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林柱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底線正手技術是網球各項技術中最基本的,也是使用率最高的,約占 70%—80%。從某種意義上說,底線正手技術掌握和運用的好壞,直接反映運動員網球技術水平的高低,也對其比賽的勝負結果產生深遠影響。該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等通過對底線正手擊球節奏的專門練習,培養學生的底線正手擊球節奏意識,使得擊球動作更協調、放松、合理。
關鍵詞 擊球節奏 正手 教學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學生(共20名,其中女生10名,男生10名)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數據統計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一)步法移動節奏和底線正手擊球節奏相結合的練習
將擊球前步法移動節奏和擊球節奏相結合進行了教學。在擊球過程中,對手擊出球后做分腿墊步為“1”;引拍到位為“2”;揮拍擊球為3.1.2.3每個動作之間用“.”代表間隔時間,擊球節奏主要通過此間隔時間來表示。
職業選手擊球前步法移動節奏和擊球節奏中,2與3間隔時間較長,代表移動到位較早,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調整好身體重心平衡并從容揮拍擊球。在教學中觀察發現,學生在大范圍移動中擊球時,技術水平好的學生普遍是1.2..3,而技術一般的學生則是1.2.3。因此技術一般的學生因為沒有保持好身體的平衡,導致擊球目的性不強、質量不高或者自己主動失誤。
教學中教師隔網喂正手半場多球,在喂球過程中不能以一種模式送球,要變化喂球的速度、落點(深淺、角度)、旋轉和高低等。要求擊球者以1.2..3的模式來擊球。通過練習,學生移動到位早,擊球前的準備更充分,擊球節奏把握的較好,擊球更加從容,移動中擊球的能力得到一定提高。
(二)變化落點的底線正手擊球節奏的教學實驗研究
擊球速度、旋轉、落點變化是網球底線正手技術的三大要素。教師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偏重擊球的速度和旋轉,對球的落點要求較少,專門進行回擊球落點變化的訓練也不多。即使進行落點訓練,也是方法單調,針對性不強,要求不高,造成學生在比賽時球雖然回球過網,但落點單一,容易讓對手適應,無法給對方造成在跑動中擊球所造成的壓力,因此殺傷力不大。有時學生想改變一下回球的落點,又由于平時缺乏高質量的訓練,頻頻擊球出界或下網,主動失誤較多。為了使學生底線正手擊球落點刁鉆,有變化,能爭取主動,滿足實戰的需要。
實驗組底線正手擊球練習采用三點落點訓練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教法,測出實驗組與對照組底線正手擊球落點成功率(%)。
結果表明,實驗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可以認為,底線正手擊球三點落點訓練法對提高學生底線正手擊球的準確性效果顯著。訓練時可以在學生之間開展比落點準確的競賽活動,從而使乏味的落點訓練充滿了競爭性和趣味性, 提高了學生的訓練興趣。
(三)底線正手上升期擊球練習
練習方法:教師隔網喂球,進行上升期的擊球練習。在喂球的過程中增加變化,如速度、旋轉、落點(主要指喂球的角度)、高低球等。學生始終站在底線上,然后喂距離底線不到半米的深球。學生此時已經沒有辦法再向后退去找下降點擊球了,只有迎上去在球上升的過程中擊球。練習者要有意識地提前準備,要將注意力放在擊球點上。
研究發現,練習在上升點擊球對提升節奏感很有幫助。因為打上升點的要求很高,因此平時學生大多會選擇在球下降的時候擊球。但將其作為一項提高擊球節奏感練習的話,在上升點擊球卻很有優勢。最開始練習時會不習慣這種加快了的擊球節奏,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就會逐漸主動調整自己的腳步和身體重心,打出更多的好球。掌握好節奏后,在打下降球時,就會更加的隨心所欲。
三、小結
擊球節奏運用于平時的網球底線正手教學中,能逐漸地讓學生明確擊球節奏變化規律,培養學生的底線正手擊球節奏意識,同時,對網球底線正手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不斷完善,以及網球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具有一定基礎的網球的教學、訓練及比賽中,通過攻防訓練和比賽實戰磨練,使學生對擊球節奏的認識進一步加深,根據比賽中不同對手的特點,有針對性調整底線正手擊球的攻防節奏,通過不同的擊球方式來提高變化擊球節奏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龍秋生.網球抽球三點落點訓練法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5):76-78.
[2] 陳宏.網球落地反彈的分析研究[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2(7):569-570.
[3] 莫志海.探索網球上旋球技術教學的重點環節[J].中國科技信息.2005(16):201.
[4] 董學琪.網球訓練“三步訓練法”[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2(12):118-119.
[5] 賈杰臣.提高網球加力控制技術的討論[J].山東體育科技.2005(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