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冉冉 周廣濤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山東省物流園區的發展現狀,并結合“互聯網+”的時代背景提出了搭建“互聯網+生產制造+現代商貿+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多業聯動的公共服務平臺、在現代技術的應用上推進多種技術的融合與創新應用、實現物流園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利益協同、開發并運用APP四個方面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物流園區;發展思路
一、引言
《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明確了全國物流園區的發展目標和總體布局,為物流園區發展畫出“路線圖”。山東省的濟南、青島2個城市確定為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煙臺、濰坊、臨沂、菏澤、日照5個城市確定為二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國務院頒布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中提出了物流園區重點工程,指出在嚴格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按照節約、集約用地的原則,在重要的物流節點城市加快整合與合理布局物流園區,推進物流園區水、電、路、通訊設施和多式聯運設施建設,加快現代化立體倉庫和信息平臺建設,完善周邊公路、鐵路配套,推廣使用甩掛運輸等先進運輸方式和智能化管理技術,完善物流園區管理體制,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發揮物流園區的示范帶動作用。
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網絡信息技術革命帶動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物流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在“互聯網+”時代下,產業結構調整和居民消費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我國物流業發展空間越來越廣闊。“互聯網+”物流園模式如幼苗,即將在中國潛力巨大的物流市場中發芽并成長。
二、山東省物流園區發展現狀
總體上看,山東省物流業已步入轉型升級的新階段。但是,物流業發展總體水平還不高,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目前,山東省物流園區在規劃、建設、運營、管理以及政策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1.大部分物流園區現代技術的應用仍需推廣。
近幾年,山東省物流園區的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技術裝備條件已經開始改善,物流園區內的物流企業已開始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裝卸搬運、分揀包裝、加工配送等專用物流裝備和智能標簽、跟蹤追溯、路徑優化等技術也已經開始推廣。但是只有少部分物流園區的信息化技術有較高的水平,大部分物流園區的現代技術的應用仍需要大力推廣。
2.物理園區布局不合理。
近年來山東省物流園區有了很大發展,但各地供求狀況各不相同。從一般情況看,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隨著擴容改造,倉儲設施被迫外遷,而新建用地十分緊缺,導致倉庫租金不斷上漲,庫存資源緊缺。而在一些三四線城市,脫離實際需求,盲目上馬的物流園區,由于需求不足,功能定位不準,形成先天缺陷,許多園區出現了招商運營困難的情況。
3.物流園區缺乏共享平臺。
山東省各物流園區內企業有些已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統,但是各管理信息系統之間沒有信息共享,山東省缺乏統一的大數據的物流平臺。
4.物流園區缺乏區域的產業鏈對接。
物流園區作為聯系產業鏈上下游的紐帶,需要對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物流需求做出正確評估,與當地的主要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有效對接。目前很多物流園區與交通運輸規劃缺乏有效銜接,導致交通線路銜接不暢,運輸效率低下,中轉聯運難以實現,效率不高:與城市建設規劃、行業資源配置等缺乏統籌規劃,導致物流資源閑置、資源利用不平衡、配送車輛流量、流向不平衡不均衡等現象。園區與區域制造業、商貿業發展所需的支持、服務的關聯度不高,選址偏隨意性,空間布局也不盡合理,所以無法落地。與此同時,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各類物流園區分屬不同行業部門管理,各類園區條塊分割、自成體系,統籌協同發展不力,導致我國的物流園區相互之間難以銜接、功能單一。尤其是具有多式聯運功能的園區比例很小,即使擁有聯運設施的一些運輸樞紐型園區,由于體制和機制原因,聯運業務也舉步艱難,在聯運技術、設施的應用上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一體化的多式聯運是提高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徑,我國物流園區正日益成為社會物流活動的集聚地,而這種聯運功能的缺失無疑是個硬傷,也將給我國未來物流體系的健康發展帶來隱患。
三、“互聯網+”時代下山東省物流園區發展的思路
1.搭建“互聯網+生產制造+現代商貿+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多業聯動的公共服務平臺。
園區從產業鏈的頂層設計出發,以“互聯網+”思想為指導,以物流產業鏈為核心,以物流公司為切入點,全面進入物流上下游,推動金融業與物流產業之間結合,并通過打造和推廣云服務平臺,實現產業效能集聚,搭建“互聯網+生產制造+現代商貿+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多業聯動的公共服務平臺,加速物流與金融、電子商務、制造業、商貿業等深度融合,形成“互聯網+生產制造+現代商貿+現代物流+互聯網金融”的異業生態圈效應。共配中心從提升作業效率出發,倉運配一體化運行,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利用先進技術裝備導入,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流水線作業,RFⅢ自動分揀,自動越庫,最大化提升行業運行效率,節約人力、物力,提質、增效。而“上倉下店+前店后廠”的運營模式,將會使倉、運、配物理要素集約,全面降低物流行業運營成本,引領行業創新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2.在現代技術的應用上推進多種技術的融合與創新應用。
在“互聯網+”大背景下,應以大數據應用為戰略引領,實現了從“互聯網+”到“大數據”的融合效應,打通大數據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的推進下,銀行消費者已經進入“客戶新時代”,銀行客戶變得更加挑剔,對服務體驗也有更多的期待。有且只有“互聯網銀行”在龐大數據流的推動下,不僅可以預測客戶需求,還能積極響應客戶不斷變化的個性化服務,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最終成為銀行客戶可信賴的顧問、服務商以及價值聚合的樞紐。所以,在“互聯網+”大背景下物流園區的轉型發展需要“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金融+標準化技術”等多維度技術融為一體。
3.實現物流園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利益協同。
物流園區之間是一種競合關系,要存在信息共享可采用以下三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第三方平臺+園區運營實體模式:各區域園區負責運營,信息由第三方的平臺進行整合,而且第三方平臺與各地園區形成戰略的利益共同體。這其中要解決諸多的顧慮,第三方平臺投入周期長,盈利周期也長。第二種模式是多園區共建平臺模式;這種模式打通信息壁壘,這里關鍵的因素,目前各個園區信息化參差不齊,經營思維和思路百花齊放,此方案比較困難。第三種模式是園區虛擬平臺+資本收購整合模式:這是一種強勢的借力資本整合的模式,而且已經有部分園區是自建,一部分園區是收編,收編的方式是資本整體涉入。此模式資本投資大,即使投資到位,各地都是地頭蛇的園區,真正要運營起來,人才是最大的短板。
4.開發并運用APP。
移動互聯時代,是用戶經濟時代,誰掌握了行業最有價值的客戶,誰將贏得更大的商機。目前,山東省內物流行業的相關APP數量不少,但是基本上沒有形成應用的規模。在“互聯網+”大背景下,物流園區的轉型升級需要一款功能強大、操作簡單、服務方便、行業普遍認可和應用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