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都說醫生和老師是兩個需要有強烈責任心的職業,在我看來,教師這個職業比醫生需要投入更多的責任。醫生負責的是“一個人的一身”,而教師負責的是“一群人的一生”。我們一定要當好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對他們負責,對社會負責。教育,擁有沒有痕跡的藝術的震撼力。看到這句話,我想到的就是這個孩子以及他的家庭,每每想到這個事,我的心里都是無比的溫暖喜悅。
關鍵詞:“四有”;“三者”;小學;發展;教育
“四有”乃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和“三者”教育改革的奮進者、教育扶貧的先行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這是現當代社會對教師的期望,也是每一名一線教師的奮斗目標。
都說醫生和老師是兩個需要有強烈責任心的職業,在我看來,教師這個職業比醫生需要投入更多的責任。醫生負責的是“一個人的一身”,而教師負責的是“一群人的一生”。我們一定要當好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對他們負責,對社會負責。教育,擁有沒有痕跡的藝術的震撼力。看到這句話,我想到的就是這個孩子以及他的家庭,每每想到這個事,我的心里都是無比的溫暖喜悅。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德”與“愛”一定是最重要的,為人師表,言傳身教,而“身教”一定重于“言傳”,關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一年級時,班里有個孩子在上課時一直很隨意地打斷我說話,發表他的意見,他的見解很獨特很有想法,所以我對他的每一次發言都給予了肯定和鼓勵,他也越來越積極自信。當講完這個話題以后,我把他叫了起來,先表揚了他,肯定了他豐富的課外知識掌握量。但是我告訴他,“如果是我,我會等老師說完話,再舉手發言,而不會隨意地打斷老師說話。我會認真的傾聽別人說話,這是代表對別人的尊重。你看,你發言的時候,老師和其他同學有沒有打斷你呢?你高不高興呢?”這個孩子馬上回答道:“沒有打斷我,我也說得很高興。”后來這個孩子再也沒有在課堂上有過這種行為,甚至其他孩子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行為。直到很久以后的一天,這個孩子的媽媽來接他放學,跟我聊天時突然說道,這個孩子上了幾個月的學,長大了懂事了,我問為什么這么說?他媽媽解釋道:“幾個星期以前,有一天在吃晚飯時,我正在說話,他聽高興了就跟著我一起說,說了一句以后馬上用手把自己的嘴巴遮住,我問他怎么了?他告訴我‘媽媽,對不起,我不應該打斷您說話,認真聽您說話才是尊重您。這時候我都驚呆了,這孩子居然會這么說,真的長大了。”我告訴了他媽媽那天課堂上發生的事,后來他媽媽告訴我自從那天以后家里所有人都特別的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盡量讓孩子的生活環境也更優秀一點,這樣的做法,也致使他們的家庭比以前更和諧。
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系,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表明:和諧、愉悅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角色,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
作為班主任,要經常到班上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深入班級,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然后針對他們不同的思想狀況做工作。實施“耐心教育”,堅持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往往老師一句關切的話語,一個親切手勢都會給學生帶來無限溫暖,點燃他們進取的火花,從而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尊重家長,經常跟家長聯系,把學生在校表現如實反映給家長,同時也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和家長交流教育對策,共商教育方法,取得家長的配合與認可。讓家長放心、滿意,為人師表,時時處處做學生楷模。
對于學生來說,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是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證。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保持心理相容。一個學生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這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未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我是一名教師,我無怨于自己的奉獻;我是一名教師,我無悔于自己的選擇;我是一名教師,我無愧于自己的稱號。我驕傲,我是一名教師。”這是我在教育事業這條道路上的目標與決心。
作者簡介:
蘭媛鈺(1988.06—),女,四川省廣漢市人,學歷:本科,畢業于貴陽學院;現有職稱:小學語文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