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出導向法”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將其應用到高校商務英語教學中,能夠提升商務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實現學用一體,促成有效的學習。本文基于《新編劍橋商務英語(高級)》第三版第一單元的課堂時間,探討了在“產出導向法”理論指導下的高校商務英語教學設計。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 商務英語教學 學用一體說
一、產出導向法理論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是文秋芳教授及其團隊歷時八年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該理論包含的教學理念為“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和“全人教育說”,主張一切課堂教學活動均服務于實現教學目標和促成有效的學習,強調教學活動與語言運用的密切關系,關注通過課堂教學實現高等教育的人文性目標。在上述教學理念指導下,“產出導向法”提出三種教學假設,分別為“輸出驅動假設”、“輸入促成假設”和“選擇性學習假設”,主張產出是語言學習的驅動力和語言學習的目標,輸出的不足和壓力可以促成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輸入性學習,教師適時提供能夠促成產出的學習資料和練習,學生通過選擇性學習來取得更加有效的學習效果。支撐“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流程分為驅動(motivating)、促成(enabling)和評價(assessing)三個階段,并強調必須以教師為中介。在驅動環節,教師需要為學生呈現具有認知挑戰性的交際場景,鼓勵學生嘗試完成交際活動并發現自身語言不足進而產生學習欲望,使學生名學交際與語言兩類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熱情。在促成環節,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與輸入任務相關的學習材料,并引導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促成學生完成產出任務。評價階段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種。即時評價在“促成”階段進行,指教師在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和產出任務聯系時進行學習效果的評價。延時評價則為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通過課外反復練習,再將產出成果提交給教師進行評價。
二、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商務英語課堂教學設計
商務英語課堂教學雖然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輸入并設計了較多的輸出活動,但整個教學環節缺少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驅動環節。實際上,產出導向法主張的輸出-輸入-輸出的教學環節能夠極大地提到學生的學習熱情,產生更有效的課堂學習和學習效果,因此將產出導向理論運用于商務英語課堂教學中,能夠為商務英語教學提供更有效的教學模式。
本次教學實驗的對象為商務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以Paul Dummett主編的《新編劍橋商務英語(高級)》第三版中的第一單元“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商務環境中如何提問和回答問題)”為教學內容,這一主題的應用性較強,對于學生日后在職場中進行交際活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合產出導向法主張的“學用一體說”。這一主題下的“模擬工作面試(A job interview)”環節實用性更強,具有認知挑戰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商務溝通能力。
1.教學目標。本次課的教學目標為交際性和語言性兩個目標,交際性目標為在商務環境中能夠進行有效的提問和回答問題,表達內容有內涵和人文性。語言性目標為能夠掌握直接疑問句和間接疑問句的表達方式,并且能夠使用工作面試相關單詞和短語來提問和回答問題。
2.產出任務。本次課的產出任務為“模擬工作面試”,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模擬工作面試,2名學生一組,給定firefighter,restaurant manager,web designer,fundraiser for local sports club 和trainee investment advisor五種情境展開交際性活動,小組在課堂進行練習時教師給予即時評價,小組根據教師評價進行課后改進并提交視頻產出成果,教師對產出成果進行課外的延時評價。
3.教學流程。
(1)驅動階段。根據產出導向法,驅動階段分為三個環節,根據本次課主題,教師首先向學生呈現兩個交際場景:場景一,假設你是一名參加面試的學生,應聘的崗位為市場專員,面試官提出了若干問題,你將如何回答以獲得錄用;場景二,假設你是面試官,給定五種崗位如trainee investment advisor,你將如何進行提問以考察對方是否符合要求。呈現交際場景后,讓學生分為2人一組嘗試完成交際活動,匯報討論成果。此驅動環節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身語言的不足之處,極大地激發學習欲望和提高學習動機。之后教師向學生說明交際性和語言性兩個教學目標,并說明產出任務為2人一組完成模擬工作面試的視頻錄制。
(2)促成階段。在促成階段,教師充分發揮中介作用,引導學生選取合適的輸入材料進行選擇性學習,以促成任務的完成。根據語言性和交際性兩個教學目標和產出任務,促成階段設定兩個步驟。第一步為語言能力的促成,為學生提供直接疑問句和間接疑問句的輸入材料,以及工作面試相關單詞和短語。教師讓學生聽教材中關于記者采訪公司新聞發言人的聽力材料,讓學生有選擇性地記錄記者提問的關鍵詞和句型,幫助學生在提問方式上進行材料的輸入。同時教師讓學生觀看約10分鐘無字幕微課視頻“common interview questions and answers”,學生邊看邊記筆記,對于面試中常見的問題和回答所涉及到的單詞、短語和句型進行選擇性學習,為促成產出任務的完成提供了必要的輸入材料。第二步為交際能力的促成,教師讓學生觀看約4分鐘的模擬面試視頻,視頻中包括最佳面試和最差面試的案例,學生觀看視頻之后,教師組織全班進行討論,要求學生評價面試案例,總結在面試中需要注意的肢體語言和語調語氣等方面的問題,此步驟可以促成產出任務中交際性目標的完成。促成輸入后,學生2人一組進行分組模擬工作面試練習,從firefighter,restaurant manager,web designer,fundraiser for local sports club 和trainee investment advisor五種角色中任選其一進行模擬面試,每組時間為5分鐘,教師在學生練習過程中給予即時評價。
(3)評價階段。產出導向法的評價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兩種。即時評價在促成環節進行,教師在學生分組進行模擬工作面試給予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兩方面的評價,幫助學生及時修改面試表達中出現的詞匯和句型錯誤,糾正其在模擬面試中肢體語言和語調語氣等方面的問題。延時評價為課下評價,學生分組進行練習,在課下進行模擬面試并且提交視頻產出成果,教師課下對產出成果進行評價,總結其存在的共性問題,并于下次課進行統一講解。通過評價產出成果,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相結合能夠更有效地促成學生產出任務的完成,能夠節省課堂時間,并且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大量的課下練習提交高質量的模擬面試視頻。
三、總結
產出導向法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對于高校英語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傳統的“學生中心說”不同,產出導向法主張的“學習中心說”和“學用一體說”更加符合現階段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輸出-輸入-輸出”的模式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商務英語課堂學習的有效性。但作為新的外語教學理論,產出導向法在商務英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具有交際性和認知挑戰性的產出任務,需要跳出教材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輸入材料,并需要設定客觀的評價標準,這些問題在實際運用產出導向法進行商務英語教學中都存在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長期的教學實驗和論證才能夠更好地應用于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547-640.
[2]王瑩瑩,楊璐璐.“產出導向法”理論下的藝術類高校英語教學研究-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綜合教材I》第四單元為例[J].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7(1):26-29.
[3]張文娟.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2):106-114.
作者簡介:石淇萌(1988.8.19-),女,漢族,遼寧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語篇分析,二語習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