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030-01
校本教研是以教師為主體,以學校為主陣地,以教師進修院校為指導,以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目的,整合原來的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為一體的在職教師的培訓。它是教師教育的主要培訓方式,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我們在實施校本教研的過程中,能立足學校實際,創新工作方法,主要采取以下三“點”策略:
一、選好“切入點 ”
1、“以校為本”的內涵強調:研修工作要“為了學校”,要“在學校中”進行,要 “基于學校”。據此,我們樹立了“學校即研修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的新理念。立足學校實際,努力創設良好的研修條件,營造民主和諧的研修氛圍。
2.校本研修強調以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重點,它的核心是“問題化”。據此,我們要求教師樹立問題意識,按照“教研問題化 → 問題課題化 → 課題課程化”的要求,去研究和解決自己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自己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3.校本教研倡導教學研究應“自下而上”,“以問題為中心”。據此,我們把研訓工作的策略定位為:以教學研究為中心,以應用研究為重點,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行動研究為主,從微觀研究入手。
4.校本研修的價值目標在于: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進而推動學校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和持續發展。據此,我們堅持以教師為本,積極搭建教師快樂成長的平臺。
二、筑實“支撐點”
1.建立組織機構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校長為副組長、教研處主任為專干的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各學科的研訓工作小組。形成一個有序、高效的校本研修組織機構,為校本研修提供組織保障。
2.構筑管理體系
架設“兩條線”,發揮“兩個”作用。即架設由“教研處——指導組(學科組長及市級骨干教師)——學科教師”組成的組織指導線;架設由“決策組(校委會)——考評組(教研主任、教研組長)——學科教師”組成的督導評估線。
3.健全規章制度
建立五項制度,落實“四有”、“三保證”和“五個一”的研訓活動要求。五項制度是:集體研修制度、同伴互助制度、學習例會制度、考核評價制度、獎懲激勵制度。 “四有”是指教師參加研修活動要有問題(或專題),有發言(口頭或書面),有反思(或同伴互助建議),有記錄(學習筆記或活動記錄)。“五個一”是指各備課組要做到: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每周一次教研活動、每周上一節研討課、每期搞一次專題學習、每月開一次工作例會。“三保證”是指保證研修時間、保證研修人數、保證研修效果。
4.強化網絡建設
掌握信息技術,尋求網絡支持,借助網絡平臺,獲取專家指導,實現對外交流互動和資源共享。
三、強化“著力點”
校本研修的內容要實,思路要新,方法要活。我們努力在“實”字上作文章,在“新”字上找出路,在“活”字上求實效,積極探索一些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研修方式,讓教師真正感受到學習無處不在,研修無處不有。
1.自主反思式
新課程需要反思型的教師,教師只有勇于質疑自己、挑戰自我,才能獲得專業化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我們堅持培訓的自主性原則,激發教師自我提高的內在需求,幫助教師設計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引導教師通過自主學習和反思去探求個性化的發展方向與途徑。
2.專家引領式
專家的參與是校本教研的源頭活水。開發研修專業人員的人力資源,是開展校本教研強有力的專業支持與保障。我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和“坐下來”的辦法來實施專家引領。 “走出去”是指組織教師到先進地區和學校學習,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請進來”是指邀請專家做報告或現場指導。我們每學年都邀請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員老師上門指導,邀請教科所的老師搞教改課題培訓。“坐下來”是指在校收聽、收看專家講座的音像資料或利用網絡平臺與專家進行對話和交流等。
3.課題研究式
我們樹立“常規立校、科研興校”的思想,要求教師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工作融為一體,創建以課題為載體,教、研、訓相結合的研訓模式。
4.骨干幫扶式
我校有學科帶頭人及區級以上骨干教師18人,這些“土專家”是我校優質的人力資源。為了發揮他(她)們在課改研訓中的主導作用,我們采取“名師帶教,骨干幫扶”的研訓方式。我們每學期都要在骨干教師與年輕教師之間開展三項活動。一是“結對子”:即年輕教師向骨干教師拜師學藝,平時授課采用“異步授課”法,即師傅先給徒弟說課,指導徒弟備課,讓徒弟先看自己的課后再去上課。我們把年輕教師的課都安排在骨干教師的后面,要求年輕教師不聽課不準上課。二是“引路子”:即師傅為徒弟上“示范引路課”,同學科組的教師都去觀摩、學習。三是“學樣子”:即徒弟上教學會診課和匯報課,安排在骨干教師“引路課”之后進行。利用骨干教師帶徒弟、上課改“引路課”,發揮本校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既經濟又實在,效果很好。
5.交流互動式
我們改變以往教師培訓的“灌輸式”模式,試著進行“學術沙龍”式的互動交流。每次教研活動,備課組都要先確定研究主題,主題可以是就某一教學問題進行研討,也可以是對某一堂課進行設計或是評價。
總之,校本研修工作是新時期教師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只要我們選好“切入點”,筑實“支撐點”,強化“著力點”,立足實際,長抓不懈,就一定會取得成效。
作者簡介:孫正良,男,1966年10月出生,遼寧大連普蘭店區人,漢族,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普蘭店區第十一中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