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華
教育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需要無私的奉獻,無私的關愛。這種愛,使我們的教育產生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同時,也使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充實。作為班主任,如何使一顆顆心靈健康成長?只有采取不同的教法才能在實踐中獲得成功。
一、案例過程
報關班是我中途接手的班級,之前擔任過他們班的任課老師,教數學這門課程,對有些情況也有所了解,但是做班主任和做任課老師還是有所區別的。做了班主任我將更深入地了解學生,我們班有幾個家庭情況比較特殊的孩子(父母離異,單親家庭),他們有的性格比較偏激,有的較內向,有的大大咧咧卻總是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有的做作業時動作很慢,思想很不集中,回家作業經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不是任科老師就是學生向我反映情況。于是,針對不同的情況,我找他們談話,希望各自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其中有一個學生(后面以“某某”稱呼),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雖然口頭上答應老師,但是他卻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真是“承認錯誤,永不改正”。當時我的心都快涼了,告訴自己: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學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必須面對現實。我只能內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罷休。
有一次任課老師告訴我某某同學沒來上課,上次拿了張所謂的病假單也沒來上課。鑒于此事,我問了他,他一口肯定說寫了請假單,我讓他拿出來,他一會說給舍管了,可舍管那沒有;一會說交系里了,可系里壓根沒有存根,總之就是拿不出來。當我要他承認撒謊的時候,他對我一個大吼,轉身就走,說我不信任他,懷疑他,沒有耐心和我說上兩句,就這樣結束了談話。我也很火,但是我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第二天我花了一節課的時間單獨和他敞開心扉做了一次交流。最后在我的感化下,他保證再也不犯這樣的錯誤了。在那之后,他真的做到了。
二、案例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自身的性格特點、學校教育不夠完善等原因,使這位學生成為了“特殊生”。有鑒于此,我認為可以從對他本人的引導、加強學校與家庭的配合、對全班學生的引導三方面著手,對其進行引導,加以幫助。同時,對于“特殊生”的轉變需要老師花更多的心思尋找出路,找準方法。 “誰愛學生,學生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學生。”作為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學生,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所以,我也是這么做的,經常一到下課我就來到班級,融入學生當中,與他們聊天,和他們交流,在這過程中,我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傾聽,用心去體會,耐心、細心、真心、熱心地干好各項學生工作。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逐漸創建了良好的班風、學風;了解班級及班級學生主要的優缺點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學生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找到亟待糾正的弱點;同時還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愛好等),了解學生個人的生活環境等,以便更好地對癥下藥教育每一個學生。
在本事件中,我冷靜思考,迅速反應,以冷處理的方式給予這位學生冷靜下來的時間,然后另尋時機與他進行談心交流。對于此事,盡管我很生氣,但為了更好地使他轉變問題行為,我按捺自身情緒,以溫和的口吻、親切的話語、換位思考的方式換取他對我的信任,排除他對老師的對立情緒。同時,給予充分的時間,付出真心的情感,在談話中讓他認識自身行為的不正確,了解正確的做法。
三、案例總結
1.師生信任是有效教育的基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人的信任,形象點說,是愛撫溫存的翅膀賴以飛翔的空氣。空氣是鳥兒飛翔的基礎,那么,信任,就是對學生有效教育的基礎。”只要我們善于根據學生的身心等特點,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因勢利導展開教育,在信任的前提下,使我們的教育更生態,更有效,更和諧。
2.關愛是班主任工作的秘訣
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師愛去溫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說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改正錯誤。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促進了同學間的情感交流,在工作中就(下轉第68頁)(上接第63頁)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對學生的熱愛、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對“特殊生”更要講究愛的情感、愛的行為和愛的藝術。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有時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都能贏得問題學生的愛戴和信賴,會使他們的潛能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