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琴娟
【摘要】教學質量評價是高職院校對教學宏觀調控和實現教學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重要途徑,是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文章探討了目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的一些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探索了一些改進的對策研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 教學質量評價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039-02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高職教育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高職教育在培養技術型藍領人才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我們教育系統中不可忽略的一個部分,因此,有效提高高職教學質量,進行高效的教學質量評價成為新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一、高職教育質量評價的現狀
目前大部分的高職學校的教學質量評價主要仍然是沿用傳統的評價體系,此評價體系比較完整,教學評價的主體一般由主管教學的副院長牽頭負責,教務處,退休教職工組成的督導和教學部門配合,針對高職高專培養的目標進行宏觀的調控,組織形成教師自評,同行評教,督導評教和網上學生評教等結合的多種方式評教,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綜合的評價。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構成也相對保證了教學質量評價的公平性和客觀性,避免了單方面的片面性。評價的內容有相對比較詳細的一套指標構成,有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評價指標,評價階段也一般由初期檢查,期中檢查和期末的檢查等,從而可以看出高職院校的評價體系已經相對比較成熟。
二、高職教學質量評價的問題
1.對高職教學質量評價的認識還不夠
高職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以服務區域行業的事業發展,傳統的教學質量評價內涵并沒有與學生是否獲得相關職業能力緊密關聯,甚至評價觀念落后,學校建設與教學缺乏人文觀念,生命發展觀的教育理念,忽略了人文素養,人文精神的培養。
2.高職教學質量評價缺乏全面的實踐教學評價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學以致用是高職教育中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所以與本科和基礎教育的不同也導致了高職教育質量評價的中最為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實踐教學,近年來高職教育對實踐教學越來越重視,開展了多種校企合作,建立了許多實踐基地,但是對于實踐教學質量還不夠重視,還缺乏一個統一的教學評價標準,科學的評價體系,以及有效的評價手段。
3.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不夠全面
教學的工作是一個整體系統的工程,有它特殊的獨立的邏輯結構,而評價指標體系卻將教學過程分成若干個分開的單獨的項目并且以此來評價教學的工作,如此則無法很好的反應學校的教學工作的質量效果和水平,目前,高職院校評價指標體系額不合理體現在,一是質量評價采用的同一評價指標和測評表進行教學質量評價,這就人為的模糊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模式的區別。比如不同的課程由于其難易程度,不同專業教學方法上的差異化程度,以及不同的課程在教學計劃中所處的位置不同,如果使用同一套的評價指標體系標準,必然影響教學質量評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二是指標體系中的指標過多過細,定性與定量的指標分配不合理,有些項目界限不清楚,出現內涵交叉和重疊的狀態,往往導致實際評價過程中操作困難。
4.教學質量評價機制不夠健全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還缺乏獨立運作的教學質量評價機構,教學管理部門同時也作為質量評價部門,不能夠有效的把握準確的教學質量評價,一線的教學人員和管理人員有時候也會充當評價人員,這就無法保證教學質量評價充分的公平性和權威性。
5.對教師的激勵機制還不夠完善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評價僅僅是個過場,對教師的激勵措施遠遠不夠到位,沒有真正體現出教學質量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沒有能夠真正讓教師重視教學質量,從而提高教師的主動能動性,主動參與教學改革,提高其教學積極性。
三、關于高職教學質量評價的一些對策探索
1.明確學校定位,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
好的教育必須有一個好的教育理念,不同的高職院校在辦學性質,學科特點,科研項目,社會服務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隨著現代職業教育的高速蓬勃發展,學校之間的競爭和趨同化越發相似,所以要在越發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要有自己的獨特定位,要確定學校的核心價值觀,要明確學校的優勢和不足,建立起自身的專業品牌特色,圍繞這些定位確立一個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為學校的教學管理的指導思想,從而才能讓學校教育管理部門制定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標準,為學校未來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和評價內涵
高等職業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職業能力教育,也即是就業導向教育,人才培養以服務行業和區域經濟為目標,實踐與教學相結合是其最大的特點。目前的評價主體主要是校內評價為主,較少甚至根本沒有校外社會企業人員的參與。而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是否滿足企業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企業和社會的參與,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著人才培養的優劣,因此高職教育質量評價需要企業和社會作為評價主體,形成合理的校內和校外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從而保證高職院校能有更好的可持續的發展。在評價指標內涵上,并不僅僅只重視知識能力的掌握,而要把人文素養,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作為評價指標,從教師,學生和企業社會共同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
3.加強教學質量評價數據的平臺建設管理
現代社會是個數據化的社會,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更是讓數據成為最為有效的信息。數據挖掘更是據于此的一種統計方法。因此完善的數據統計資料對于學校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建立一個規范的教學質量評價數據平臺,將教師業務檔案,課程檔案,教學評價數據等構成一個完整的數據庫,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并且具備可持續性,以此來保障教學質量評價的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
總之,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是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但是無論其如何變化,構建一個多元化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對于更好的實現高職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辦法改革研究[J]. 谷茂,劉興東. 職業技術教育. 2014(23)
[2].高職院校數學教學質量評價系統研究[J]. 曹玉平. 職教論壇. 2013(11)
[3].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方法與策略[J]. 艾純志,楊鳳翔.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2(02)
[4].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研究[J]. 張耀嵩.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 2011(01)
[5].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J]. 梁文鵬. 中國成人教育. 2011(14)
基金項目:本文系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2016年度校級人文課題“基于數據挖掘法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研究”(編號:RJ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