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健
【摘要】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高中數學是一門非常主要的學科,目前我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新課改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高中數學采用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發展和學生的切實需求,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師必須以新課改教學目標為出發點創新教學模式,只有創新才能獲得新的教學效果。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數學教學面臨新的挑戰和要求,本文結合新的教學理念對數學學科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 數學學科 教學模式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044-02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發展需求,在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更新狀態下,高中數學教學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只有堅持與時俱進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從高中教學的實踐出發,對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提出幾點建議,希望給廣大的一線教師帶來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目前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現狀
數學在高中就已經進入探究式學習階段,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目前大多數數學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效果不佳,學生無法在課堂的教學中正確理解教材所要講述的數學知識內在聯系和規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也得不到鍛煉,想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更是難上加難。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教師占教學主導地位,這種學生聽老師講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聽課十分的被動,抹殺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另外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缺乏個性化差異設計,教學的方式、難度設計或者進程的快慢只適應了一部分學生學習需求,另一部分學生無法從教師的教學中取得應有的學習效果。這樣的教學模式很可能既造成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又造成了耽誤學習基礎好的學生進行拔高難度訓練。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
1.教學效率的提升離不開良好的師生關系
雖然我國目前已經推行素質教育很多年了,但是新課改的出現依然帶來了更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在創新教學模式過程中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實踐和理論的聯系,通過創造實踐操作的機會促進學生提高問題的靈活處理能力。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升教學效率的前提,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需要建立在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和學生主動交流的基礎之上。教師聆聽學生的心聲會讓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更加自由和放松,教師通過轉變自身角色,讓學生變為教學主體,通過引導和輔助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比如在函數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搜集函數的相關知識,增強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2.加強導課研究,引發學習興趣
對于高中數學而言,新課的導入也同樣非常重要,因為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課之前教師應該盡其所能利用趣味性的導入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在新的導入中可以適當采取多媒體手段,也可以形象借用其他學科知識來演示數學原理,比如教師在講授“指數函數”時,則可利用生物細胞分裂的案例來生動演示“指數函數”的數學原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1個細胞分裂后變成2個,2個細胞分裂后變成4個,4個細胞分裂后變成8個,按照此規律推算下去,當細胞在X次分裂時產生Y細胞,一次來演算X和Y的關系”這種形象的演示性導入在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一演算過程能夠形象演示出指數函數的內在含義。這種導入法能夠提高學習能力并且活躍課堂學習氛圍。
3.抓住新舊知識關聯性積極引導學生探究性自主學習
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便是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通過課改教學新理念積極引導學生通過關聯新舊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當教師講到“對數函數”的時候,學生們已經學習過指數函數的內容了,教師可以通過提供指數函數的圖像、性質和定義等,讓學生分析并總結對數函數的性質、圖像、定義,這種通過已有學習經驗來學習新課的方法便是利用了新舊知識的關聯性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增加對圖像的利用,通過對圖像的展示讓學生了解函數的域和值以及定義,再引入函數的奇偶性和單調性等學生通過對新舊知識的熟練掌握和互相聯系中得到了發展和啟示。其次,利用新舊知識的關聯導入新課業能夠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這樣有利于學生完成對函數“生長點”的學習,幫助學生建立和完成統一知識體系。學生在探究、了解、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深入了解數學概念以及理論的產生脈絡,逐漸形成知識系統的良性循環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數學知識的運用和遷移,也與此同時培養了獨特的數學思維。關于新舊知識的關聯教學法的運用還可以用在“直線與平面
平行的判定”上,學習這一內容時,學生已經通過以前的課程掌握了空間問題平面化的轉化方法以及平面平行的定義,教師在導課過程中通過引發學生的認知沖如圖和思維矛盾后,復習平面位置與直線的關系來引出判定平面平行于直線的關系判定,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使探究方法得到明確,使學生很容易過渡到一面直線成角問題的研究,很自然的想到空間問題平面化的處理辦法。
4.學以致用貼近生活增強學生運用能力
拉近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距離是新課改的重要改革內容,因此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創新要從貼近生活實際為出發點,只有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可運用性和有用性。數學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由于與日常生活相脫節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枯燥,很多學生都很懼怕數學學習并且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造成了大多數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通過對數學本質的探討,所有的數學原理均來自于生活本身,在當代生活中數學的應用還是較為廣泛的。創設生活化情境教學是一般數學教師常用來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生活化情境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數學教學情境化設定需教師深刻了解學生額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只有構建的情境氛圍具有思考性和啟發性才能體現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激勵學生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概率的意義教學中,教師在上課前可以制造一個假設問題:同學們拋過硬幣嗎,理論上一般認為拋一次硬幣反面朝上和正面朝上的概率各為百分之五十,那連續拋兩次以上硬幣呢?結果會怎么樣,同學們來體驗一下吧!。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事先拿出準備好的硬幣分成小組,進行拋硬幣測試,并做好相關記錄,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和探討所謂概率的意義。通過對生活常見問題的實物演示既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應該堅持課改新理念和新目標,通過正確的教學觀、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科特點的情況下,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優化數學教學設計的同時呈現給學生一個嶄新的充滿興趣的課堂,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唐新標,柴志慧.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實踐與反思[J].中國教師,2007(S2).
[2]李詣殷.新理念 新模式———高中數學教學理念、模式和方法的探索[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校長),2007(04).
[3]裴云姣.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上海中學數學,2007(Z1).
[4]唐松,陳遠生.高中數學教學中 RMI 原則應用初探[J].林區教學,2007(05).
[5]謝永龍.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思考[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