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昆美
摘 要 美術教育是人類文化教育最早的門類之一,有美術就必然有美術教育,沒有美術教育就不可能有美術的延續和發展。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美術產生較濃厚的興趣是教學的根本任務。關鍵詞 農村 美術興趣 小學生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5-0136-02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謂的興趣就是:人們認識某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興趣恰恰是我們進行美術學習和創作的動力。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也是推動學生探求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在美術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發展美術實踐能力,激發創新精神,陶冶審美情操的有效手段。激發興趣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們國家也非常重視美術教育,許多學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學成果,但也存在不少問題。一、轉變教學觀念,從課堂抓起,培養學生興趣首先,教師本身要非常熱愛美術課。把在美術范圍內的東西都放在心上喜歡,帶著樂趣走進課堂,這樣上課就充滿激情,再去影響他們就非常有說服力了。如在上《大腳丫》這課的時候,課堂教學需要學生自己準備材料,但是由于農村學生的家庭條件不同,可能有部分同學因為材料多而帶不全,這個時候教師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教師可以事先制作出作品,搜集材料,利用多媒體課件,營造出氣氛,多方位呈現,讓他們深切地感受到動手做一做的效果。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課堂中,身為主導的教師要主動去發現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這樣才是給予最好的幫助。而在美術課中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受教師太多的影響,學生能夠自主地發揮個性、展現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能夠給予的最好的幫助就是去相信他、鼓勵他,對他們的勞動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如在《方方圓圓》一課中,我只告訴他們從自己感興趣的某個角度出發,利用現有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構思進行創作,只要作品利用方方方圓圓的特點構圖。制作過程中,經常會有同學忐忑地詢問我的意見:我畫的像不像?這個造型好不好?我這樣做可以不可以?等問題。而我的回答都是對他們的想法及作品充分肯定的,因為這畢竟是他們自己意識的東西,而且及時地肯定更有利于他們作品的繼續創造,有利于他們自信心的培養,所以說,鼓勵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第三,讓學生在玩中學,培養學生美術素養。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要求采用多種方法使學生的思維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具有將創新觀念化做具體成果的能力。在教蛋殼《有趣的造型》時采用了“不教而教”的隱性教學方法去教蛋殼形象的制作方法。先出示各種蛋殼形象讓學生感知,再讓小組同學去摸一摸、拆一拆,看看“蛋殼形象”是怎樣做的,做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并讓小朋友做小老師,講給別人聽。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自己去探索和發現,在掌握這一技能的同時又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還需要老師勤輔導。學生很在乎教師的水平到底怎么樣,教師要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滿足他們的需求和好奇心。如在《線的表現力》這課中,可以先出示教師的作品,學生欣賞、討論、交流。學生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個別輔導或者小范圍內講解。這樣可以讓教師和學生之間拉近距離,當他們喜歡上熱愛美術的老師之后,學習美術的熱情也會進一步升溫的。二、善用多媒體設備21世紀社會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是一個信息時代、多媒體時代。在教學中運用電腦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只要教師擁有一臺多媒體電腦,鼠標一點,電教媒體將形、聲、光、色、動、靜融為一體,突破時間、空間和地域限制,讓學生雖然身在課堂,也能馳騁中外,跨越古今,在繪畫長廊漫步,在想象空間飛翔。比如一年級的《我跟月亮做朋友》這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做課件,欣賞兒童歌曲《月亮的約會》,查找有關月亮資料,以及它的形狀變化。課堂上,我一出示多媒體做課件,學生一目了然,在輕松、愉快、活潑的氛圍中學習。參考文獻:[1](英)赫伯·里德著,呂廷和譯.通過藝術的教育[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03).[2]張桂木.美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7).[3]石亞軍.人文素質手冊:制度變遷與路徑選擇[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