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忠良
美術欣賞課教學不是要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為未來的藝術家,而是一種藝術的普及活動,是要提高我們每一個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使其能夠兼顧全面發展。作為美術老師,我們的任務不僅僅只是在課堂上欣賞好一幅畫,一件工藝品,而更為重要的是要帶動學生能獨立的去認識美,有選擇的去接受新的審美理念,讓每一個學生在藝術欣賞的過程中擁有學習的快樂。一、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米羅維納斯》是許多學生熟悉的一件雕塑作品,教師在欣賞時可以先設問:在西洋美術史上有三雙最美麗的手,請同學們猜猜是哪三雙手?這個疑問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全部“動”了起來,積極開始討論、猜測,老師緊緊抓住學生迫切想了解答案的心理,分別展示三幅作品中手的放大圖片,讓學生感受“圣母瑪利亞、蒙娜麗莎、米羅維納斯”這三雙性質不同的手。老師再逐一介紹,并提問:維納斯失去的兩只手臂的原來姿勢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很多藝術家嘗試給維納斯的斷臂復原,右手拿著蘋果還是其它的東西?左手舉多高/伸多遠?彎曲到什么程度?眼睛和手的關系如何?她的手在干什么?這么多的復原圖中到底哪個復原方案是正確的呢?還是覺得無論哪個方案都沒有現在的斷臂維納斯更美、更動人、更接近藝術本質,因為她是藝術與大自然和時間共同創造的絕無僅有的杰作。故激發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興趣,使其樂學、愛學是老師上好美術欣賞課的首要之舉。二、借助故事情節進行教學《拉奧孔》是一組忠實地再現自然并善于進行美的加工的典范之作,被譽為是古希臘最著名、最經典的雕塑杰作之一。老師首先從希臘神話中特洛伊戰爭的故事入手,希臘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始終未獲成功,后來通過木馬計獲得了勝利。拉奧孔是當時阿波羅在特洛伊城的一個祭祀,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將木馬引入城中,這觸怒了希臘的保護神雅典娜想要毀滅特洛伊城的意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了兩條巨蛇將正在祭壇祭祀的拉奧孔的兩個兒子纏住,拉奧孔為救兒子也被蛇咬死。然后再講解和欣賞這組雕塑,拉奧孔位于中間,神情處于極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正在極力想使自己和他的孩子從兩條蛇的纏繞中掙脫出來。他抓住了一條蛇,但同時臀部被咬住了;他左側的長子似乎還沒有受傷,但被驚呆了,正在奮力想把腿從蛇的纏繞中掙脫出來;父親右側的次子已被蛇緊緊纏住,絕望地高高舉起他的右臂。那是三個由于苦痛而扭曲的身體,所有的肌肉運動都已達到了極限,甚至到了痙攣的地步,表達出在痛苦和反抗狀態下的力量和極度的緊張,讓人感覺到似乎痛苦流經了所有的肌肉、神經和血管,緊張而慘烈的氣氛彌漫著整個作品。這樣,通過故事情節的了解,從而增強了學生對藝術作品的理解與感悟。三、利用“突發事件”幫助教學在欣賞《蒙娜麗莎》時,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蒙娜麗莎那永恒、神秘的微笑,特意將蒙娜麗莎放大在屏幕上,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讓學生用眼睛和心靈去感受她那迷人的微笑。突然,在教室的一個角落傳來一聲“我覺得一點也不美!”這種想法全在意料之外,是假裝聽不到還是直接面對學生的異議呢?換一個角度想一想,這不正是一個對作品進行深入開展辨析的好機會嗎?所以教師應先放下作品,不作分析,而是從那個時代的介紹入手,讓學生感受那個時代的社會氛圍,了解達芬奇是以怎樣的膽識和勇氣沖破籠罩歐洲中世紀所形成的宗教牢籠,以一個普通的婦女形象代替那一成不變的以宗教為題材的作品藝術形象。同時可以把這一作品和文藝復興以前的作品進行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提倡和人類生命的歌頌,是對人本身的一種價值肯定,很好地詮釋了“一個年輕女子的微笑,喚起歐洲人性的覺醒”。然后再重新來欣賞這一作品,此時學生就不會再有開始時的認識偏差,而是帶著新的認識理念、從新的審美角度去欣賞這幅作品,學生的感受也會為此而更強烈、更深入、更持久。四、整合多媒體資源開展教學在欣賞南宋畫家馬遠《寒江獨釣圖》時播放一段凄冷的樂曲,讓學生觀看作品然后再談感受,逐漸引導學生進入畫境,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和無窮的想象,然后組織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總結出有寒冷、空曠、孤獨、荒涼、寂寞等等諸多感受。此時進一步分析技法特點,大面積空白表示什么,是雪、雨、霧、水、天、云煙等等,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出來后,想象和聯想是極為豐富的。老師再解釋畫中因為天“寒”,才顯得江中人孤獨;也因為江中人的孤獨,才感到江面更“寒”。畫中的計白當黑的手法給人予無限的聯想空間,繼而深入剖析繪畫作品的意境,使學生對作品的內涵理解進一步升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