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一、背景分析
筆者很榮幸能參與在鎮江、揚州、南通、鹽城四地同課異構活動。語法課做為單元學習的其中一個板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Reading的延續又是為Task 板塊的單元輸出服務,為了尋求以單元為整體板塊學習,筆者設計了在鏈式情境中進行任務型語法教學。筆者以Natural disasters 單元話題為主線,按照 During/after the earthquake 到During/after the snowstorm再到 During/after the rainstorm的順序形成情境鏈,鏈接多個自然災害的情境,又以用過去進行時態和 when/while/as描述自然災害活動任務為主導,搭建學生學習語法的平臺,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
二、第一次課試教
【發現的問題】1.自主探究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實效,學生互動效果較差。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廣和實施,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小組合作活動受到了重視,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小組劃分不科學、學生的角色落實不到位、教師的評價方式不當等影響了小組合作的實效性。2.課堂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寫作任務沒有在課堂中完成。筆者在導入和小組合作中總共用了20多分鐘,隨后又讓學生完成了2個練習,用了15分鐘左右。在最后討論環節又用了5分鐘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而本節課最重要的任務寫作展示卻被邊緣化了。
【調整思路】1.整合自主探究活動,將一次自主探究分為三次自主探究,前兩次應為半開放性活動,即是由師生共同探究,或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探究。①What is the tense? The structure?②Why are some verbs “was/were doing”? Why are some“did”?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探究了這兩個問題后。最后再放手由學生小組活動探究,討論 How to use when/while/as?2.將完成第97頁的對話的活動后的表演對話改為make a report,這樣加大了練習的量、練習的面和活動練習的針對性。3.留出時間讓學生討論The rainstorm hit Yangzhou,最后以書面形式完成作文并當堂展示,以激發學生的課堂表達激情。
三、第二次課改進
【發現的問題】1.學生對when/while/as掌握的并不到位,練習的量并不夠。2.在最后After the snowstorm的練習中,學生明顯完成效果不好。3.學生在寫作中思維僅限于教師提供的圖片,沒有凸顯學生的自主想象。
【調整思路】1.教師應調整After the snowstorm練習環節,幫助學生掃清認知障礙,設計有層次的利于學生掌握的練習。2.教師結合課本圖片和寫作活動的圖片,采用頭腦風暴式的活動讓學生發揮想象,鼓勵學生能有自己的創造。
四、第三次課改進
第三次研究課,筆者加強了在互動過程中關注學生有意義的生成,并對學生進行了進一步的活動指導,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片斷】
為了解決學生想象力不豐富的問題,筆者在A rainstorm hit Yangzhou讓學生看圖說話后,接著問以下問題,采取頭腦風暴的形式引發學生更多的想象的產生。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started? What about your classmates and your parents?在這樣的問題下打開學生思維,發展了學生思維的靈動性和豐富性,大大地增加了寫作任務的輸出。
五、鏈式情境中任務型教學的有效策略
1.鏈式語境的設計。語法教學是中學學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語言知識,它是各種語言結構的基礎,實在具體的語言環境背景下學習語法,才有可能幫助學生真正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從而提高語法學習的質量。語境如何創設?貼近生活,貼近單元話題。建構主義提出,語言學習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情境相聯系的。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通過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等,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為了避免單一情境給學生帶來思維上的斷續和跳躍,我們還要創設趣味性強,貼近學生生活,適合目標語法的鏈式情境,讓學生充分體驗并掌握語法知識。也就是說,可創設多個相關的情境下,讓學生一步一步地按照情境的發展變化而學習。
2.促進學生思維的課堂提問。語言與思維密不可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對2001年以來的英語課程改革的最為顯著的發展就是將思維品質作為外語教學的顯性目標加以規定,從而在本質上豐富外語教學的目標體系,更加彰顯了英語課程的課程特性。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思維品質,包括辨析語言和文化表現的各種現象;分類、概括信息;建構新的概念;分析判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英語思維習慣,提高多種思維能力。基于思維能力發展的已有實踐,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發展這些思維品質最為便捷的方式就是通過教師對課堂提問的設計而實現。這不僅包括教師自己提出問題,也包括通過教師的提問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3.有梯度的活動的設計。在本節課語法教學中,筆者設計了競猜、頭腦風暴、造句連連看等活動任務,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操練語法、感悟與法、歸納語法和運用語法,活動設計環環相扣,由簡到繁,步步推進。依托話題,設計任務,驅動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優化語法教學的目的。這種活動設計模式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讓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現語言規律,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不斷調整情感態度,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語法教學是每個英語教師不可回避的問題,既不要過度偏重語法知識,也不要過分淡化語法教學,在今后的語法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應讓備課時的有意設計和課堂上的無意呈現,像一條主線或是一條情境鏈依托課堂活動將教學內容縫合得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