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衡計分卡明確考核重點,界定輔導員工作的范圍,解決了輔導員專業化建設中整天忙于各種瑣事,時間、精力分配不合理的問題;加強量化評價,提高評價輔導員的準確性,解決了輔導員專業化建設中績效考核隨意性大、過于形式化的問題;重視成長,拓寬輔導員的職業發展通道,解決了輔導員專業化建設中培訓效果差,職業發展路徑狹窄的問題。
【關鍵詞】輔導員 專業化 平衡計分卡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213-02
專業是社會分工、職業分化的結果,是職業的高級階段。專業化是一個由既有的社會分工形成的普通職業逐漸符合專業標準,成為專門職業并獲得相應地位的過程。輔導員專業化是以輔導員工作的專業性質明確、理論與技能發展相對獨立和成熟為目標的過程。該過程要求社會各方面給予輔導員專業工作以充分的認同,要求學校在輔導員的選拔任用、教育培訓中選擇適當的實踐模式,并向科學化方向發展。輔導員專業化的實質是輔導員職業逐漸趨向職業化、專家化的動態過程。
一、平衡計分卡對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的意義
1.明確考核的重點,界定輔導員的工作范圍
從實際工作和承擔的角色看,輔導員的大部分時間和主要精力從事的是學生的日常事務管理。工作范圍寬泛,從學生的專業學習到心理健康,從職業規劃到思想教育,除接受院系直接管理外,還要處理與學校團委、后勤、保衛處等職能部門的關系,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職業,導致輔導員整天忙于各種瑣事,成了各類事故的消防員、學生的高級保姆、院系的服務員,學校的勤務兵,工作的重點、核心不明確,時間、精力分配不合理。
平衡計分卡的最終目標是組織戰略的實現,它把學校整體的戰略目標劃分到輔導員工作各方面,并通過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與發展四個維度的驅動關系來顯示學校戰略目標的實現路徑。把抽象的組織戰略目標轉化為輔導員具體行動的有效指南,并有效平衡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結果指標與過程指標、業績指標與管理指標、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外部指標與內部指標之間的關系,發揮績效管理的指引作用,幫助輔導員明確工作的重點與方向,把時間與精力放在最有助于實現組織戰略目標的位置,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產出。
2.加強量化評價,提高評價輔導員的準確性
許多學校對輔導員績效管理的認識停留在人事管理的階段,認為對輔導員的考核僅是例行的年終考核,加上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許多學校對輔導員的考核隨意性很大,以定性考核為主,缺乏量化指標,且考核過于形式化,重視力度不夠,導致考核結果不能反映輔導員工作的真實水平和成果。
在評價過程中,利用學校、學院、家長、社會、學生對輔導員工作的評價,從不同維度綜合反映輔導員的工作業績,且加入量化的考核指標,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維度、指標的權重,做到準確客觀的衡量輔導員的工作業績,減少輔導員績效評價過程中的主觀性。
3.重視成長,拓寬輔導員的職業發展通道
首先,從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看,輔導員普遍從業時間短,流動性大,難以進行長期、持續的專業學習和發展。幫助輔導員的成長與發展的措施較少。培訓方面,培訓時間短,次數少;培訓內容理論性強,操作性差,針對性差;培訓投入少,基礎設置差;與專業培訓機構的合作少。職業發展方面,職業路徑不暢通,缺乏明確而長期的職業發展通道,學習成長能力不足。績效評價指標缺乏長遠性,缺乏關系輔導員成長的指標或指標權重不夠。其次,當今社會思想開放,發展飛速,學生的思想觀念、心理狀況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特點,能否有效應對學生對群體的新特點,更新知識,提高能力,是對輔導員的專業化的挑戰。
首先,平衡計分卡把學習與成長作為評價輔導員工作績效的指標,有助于引導輔導員加強自身的學習與修養,在實現組織戰略目標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第二,有助于輔導員培訓制度與成長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拓寬輔導員的職業發展路徑,為輔導員提供培訓、自我教育方面的經費和機會的支持。第三,實施平衡計分卡能進行績效反饋,使輔導員明確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發揮輔導員的主觀能動性。
二、平衡計分卡在輔導員專業化假設中的實施要點
1.根據輔導員工作實踐修正平衡計分卡
在保留平衡計分卡核心思想不變的情況下,根據輔導員隊伍工作實踐以及學校戰略目標和組織特點,建立如下指標體系。(見表1)
2.注重輔導員績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平衡計分卡價值的有效發揮離不開信息及時、有效、準確的傳遞,對信息化的要求比較高。這就要求學校加強在輔導員績效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設,引入SAP等專門的管理信息系統軟件,提高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3.根據SMART原則設計各維度指標
在平衡計分卡各維度指標的設計過程中要參考SMART原則。確保指標的明確性(Specific)、可衡量性(Measurable)、可達成性(Attainable)、相關性(Relevant)以及時限性(Time-based)。
參考文獻:
[1] 付亞和,許玉林.績效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2] 顧蓓熙.平衡計分卡與高職院校輔導員績效管理[J].中國高教研究,2009(4).
[3] 彭慶紅.高校輔導員素質結構模型的構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3).
作者簡介:陳寧(1979-),男,漢族,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養提升、大學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