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就揭示了閱讀活動的本質: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創造性活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展現學生的自我個性是閱讀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促使閱讀教學發展的必然。
關鍵詞:閱讀;自我個性;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6-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6.084
一、明確概念,尋找方向
閱讀,是從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書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章熊也曾說過:“閱讀,就是通過視線的掃描,篩選關鍵性語言信息,結合頭腦中儲存的思想材料,引起連鎖性思考的過程。”
個性,是一個人的整體面貌,是精神和氣質的全貌,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倫理觀、道德觀、信念、興趣、能力等等,是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簡單地說,個性就是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
從定義上分析,閱讀是通過感覺器官,以文字為媒介,讓讀者從材料中感知信息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的自我個性,就是通過閱讀的形式,將所獲得的信息內化為自己的整體精神面貌,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并展現出與自己個性相符合的特征。在這個過程中,文字信息的接收、傳遞、轉化就成了閱讀個性發展的重要因素。接收的方式、方法,所處的環境、氛圍,吸收的程度、展現程度就通通成了閱讀與學生個性發展和培養的條件。基于以上的分析,便能很快地找到在閱讀中凸顯學生個性發展的方法、途徑。
二、寬松氛圍,愉閱身心
人的個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實踐活動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要經過一個漫長的、復雜的過程。有調查研究表明,人的個性積極、健康發展依賴于民主和諧、輕松自由的成長環境。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的不同特點都應該得到尊重。在一定條件下達到穩定狀態時,人類本身潛在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也就發展成熟了,個性也就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寬松、民主、自由的閱讀環境對學生閱讀個性發展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營造出好的閱讀環境呢?
(一)快樂校園,書香四溢
良好的校園環境,是學生閱讀習慣形成的重要條件。學校是學生基礎教育夯實的開始,教師也就承擔了重要的閱讀啟蒙任務。
1.興趣引導先行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段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可采用他們最樂于接受的形式。可以從繪本教學出發,簡單的文字、鮮明的色彩,再配上教師生動精彩的情境創設,學生一定能夠很快被繪本讀物吸引。繪本教材大多是簡單的故事情節,符合學齡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一節課學習下來,他們一點兒也不會感覺到吃力。更多時候伴隨著的是閱讀的成就感,以及被故事內容陶醉的愉悅感。這樣一來,學生怎會不帶著這種對閱讀的渴望而繼續努力呢?現在是信息發展時代,各種不同素材、不同版本的繪本教材更能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繪本教材不斷改革和翻新,促進學生多種感官共同發展的繪本教材更能成為教師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素材典范。高段的教學也同樣,教師應選擇淺顯有趣的小說、兒童詩等作為范本來教學,讓學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從而喜歡上閱讀。另外,教師應不斷地為學生樹立榜樣,用自我的閱讀體會去引導和感染學生。通過長期的熏陶漸染,學生怎會不喜歡閱讀,不從閱讀中感受到快樂?
2.思想自由鋪路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教師和學生要建立一種新的關系,教師應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從此不再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教師想要展現學生的閱讀個性,就要引領他們去發現自己的閱讀思想,打開自己的個性閱讀理解之窗,開啟個性閱讀的快樂之旅。
課堂上,由于受到群體的閱讀制約,要培養學生的閱讀個性,就要讓學生學會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自我的獨立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強加于學生。在現有的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所想、所感,鼓勵他們相互交流,發散思維。對于學生的課堂沉默,教師要有極大的耐心;對于學生想法的幼稚,要有極大的包容之心;對于學生思維的虛無縹緲,不要打壓、壓制,讓學生暢所欲言、無所顧忌。因為學生的閱讀個性就隱藏在其背后。教師在整個閱讀指導教學中,要把課堂的主動權和支配權還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做一個“穿線人”,讓教學有序完成即可。
課堂外,教師要努力創設閱讀氛圍、評議氛圍。在校園內,課堂外的時間是學生的歡樂時刻。在這個時刻,他們有自己的朋友圈、輿論圈、興趣圈,每一個圈子里都能看到他們真實的自己。這樣的氛圍也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閱讀個性。學校如果設有自由圖書室,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自由閱讀;如果沒有,可以在教室中開辟一個圖書角、墻報刊登處,并組織讀書交流會等為學生的閱讀與思想交流創造條件,營造氛圍。
(二)自信家庭,一展自我
受中國傳統家庭教育“贊他人,貶自己”的影響,許多學生沒有個性,閱讀更是沒有自己的見解。很多時候家長會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替學生拿主意。比如,這本書暫時還不太適合學生讀或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多大幫助,即便學生很想讀家長也不讓讀。楊紅櫻曾說過,學生的閱讀是有個性的。她建議,家長一旦管了學生的閱讀,就要付出,最好和學生一起讀書。所以,當家長發現學生喜歡閱讀某位作家的作品時,請先了解一下這位作家及其作品,明了學生為什么喜歡讀,做到心中有數。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能很快掌握他們的閱讀特點,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掌握他們的閱讀動態。學生的閱讀心理受到家長的尊重,就能培養閱讀興趣,并增強自信心。這是培養學生閱讀的個性發展的最佳手段。
參考文獻:
[1] 谷麗輝.淺談閱讀教學中學生個性的發展[J].中小學電教(下),2009 (9):52.
[2] 劉相偉.淺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的途徑[J].吉林教育,201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