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錦春
(福建省福州第四十中學)
摘 要:在信息技術日趨成熟的現代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學的根本在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學習力是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動力、學習毅力與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是數學素養的直接體現。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力,要著重通過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學,引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并相互監督使學生能堅持學,引導學生掌握良好學習習慣和方法態度使學生懂得怎樣去學,還要能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學生以激發學習潛力。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的合理使用將會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創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學習力;學習動力;信息技術;高效課堂
沒有學習力,就沒有競爭力。在普通高中實施新課改的當下,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學習力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抓實、抓好。在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中,對于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個人認為,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就為教學方式的改變提供了極為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信息技術以其強大的功能、超強的交互性、參與性、信息資源的大量存儲和共享等特點將對學生學習力產生影響,形成新的學習方式。因此,可借助信息技術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提高教學效率,主要在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潛力等方面下工夫。
一、巧用信息工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力的源泉,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有想學的動力,興趣越強,動力就越大,學習力也就越強。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主動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研究數學學科知識的趣味點,借助信息化工具改善教學方式及教學活動,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充分融入課堂中。具體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
1.要善于積累和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教學素材,導趣課堂
數學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如平時可收集建立相關的教學圖片庫、視頻、動畫等。在新課開始之前,能精心備課,用心設計,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緊密相連的,能激起學生興趣的學習情境,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與實用性,讓數學課堂彰顯獨特魅力。如,學習“拋物線”時,可引入生活中的拋物線實例與問題,如當地的拋物線型建筑物、噴泉、車大燈模型等照片,由問題背景來構建數學模型,讓數學知識充滿生活氣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2.要善于創設多樣化、可操作性的教學活動,激活課堂
課堂教學中,可充分借助現代多樣化的信息技術工具,設計可操作、實踐性強的教學活動,革新教學,激活學生學習的動力。如可設計相關的數學實驗、合作探究、知識競賽等形式,使死板的數學知識活化,讓課堂靈動起來,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學會思考,并在學習活動中體驗知識帶來的快感,從而達到新教學的目標。如,在教學圓錐曲線之橢圓時,可利用幾何畫板等工具設計橢圓的形成實驗,讓學生合作操作演示曲線形成過程并思考;在數學歸納法教學時,可利用計算機設計模擬多米諾骨牌玩具,讓學生操作探究并思考數學歸納法原理。這樣有別于傳統的單向傳授,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充分理解新知識。
3.要勤于更新教育理念,時常變換教學手段,靈活課堂
大多數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有著死板生硬、枯燥乏味的固有印象,特別是初中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能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變換教學方式和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數學學習保持一種熱情和新鮮態度,強化學習動機。如,對復數知識、導數定積分的引入學習,可穿插數學史知識、數學名家故事,激發興趣;對思維能力要求較強的函數和幾何教學,可以借助幾何畫板、玲瓏畫板、教學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讓知識具有互動性、可操作性、可視性、趣味性,增強學習動力。又如,學習指、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知識時,可用幾何畫板繪圖,形象展示作圖過程,動態直觀地演示圖象變化,不用繁瑣講解,學生能很自然地理解,也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活用網絡平臺,建立互相監督機制,強化學生的學習毅力
高中數學知識的學習具有邏輯性強、抽象概括、思維量大等特點,學習中需經歷復雜的心理過程,對多數學生而言,頑強的學習毅力是取得學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提高學生學習毅力這方面,也要與時俱進,充分發揮網絡的強大互動和監督功能,如創建班級空間、班級QQ群、微信群等形式公開對比,互相監督,互相激勵,并適時地予以總結,對完成預定目標并能堅持的同學給以一定的表揚和鼓勵,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紙張上或口頭上的計劃。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建構:
1.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讓學生自我監督
教師遵循學生的差異性原則,充分利用QQ、手機微信等平臺,根據學生各自特點引導和幫助學生制訂出切合實際的短期、中期、長期計劃和目標,監督學習。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短期計劃,需要進一步細化,并能及時調整,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具有可實施性、可持續性,并有激勵性作用。此外,教師還要跟蹤學生計劃完成情況,在班級QQ群中不時地給予學生贊揚和鼓勵,共同分析,使學生能堅持學習,不輕言放棄。
2.組建有效數學學習小組,讓學生互相監督
在教學實施中,根據學生的成績水平、學習態度、行動能力等組建有差異成員的學習小組,使每一組擁有好、中、差等不同水平的學生,充分利用學生間的差異性資源和“好為人師”的心理特點,形成智力互補,互幫互助,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成績優異者定為小組長,負責本組成員的學習進度監督和反饋,與組內學生一起把學習結果通過多種形式展示出來,如學習經驗交流、學習階段匯報、小測反饋總結、互補展示等等。教師在后臺總體引導各小組的階段學習目標實施,與學生一起討論學習得失,總結經驗,通過小組的反饋分析及時調整下一步的教學思路和方向。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相監督和老師的鼓勵,使不同學生能保持不斷的學習熱情和成就感。
三、借用思想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指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當然,這里的習慣指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增強學習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內在素養。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而不好的學習習慣只會導致學習效果大大降低。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引導與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入手,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汲取知識,注重思想方法引導,形成智力,增強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力。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讓學生養成堅持預習的良好習慣
對高中數學課堂學習效率而言,課前預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預習了,才能針對預習中發現的問題或不理解的知識點更加專注地聽課。教師可以通過班級空間或班級群發布預習作業,或者新課導學微視頻等輔助學生預習,這樣也能增強學習興趣,使預習真正落到實處。
2.讓學生養成思考質疑的良好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學習,學會聽課,抓住教師或同學表達的重點,學會思考和有效記筆記,大膽提問,積極討論,敢于質疑教材、評判教師,表達不同的看法。對同一數學問題,如函數復習、立幾復習等,要積極誘導學生多角度、多方向思考,發散思維,達到會一題通一類,增強數學解題能力,提高學習力。學生也可在課后課外通過網絡平臺延伸課堂,隨時交流互動。
3.讓學生養成總結歸納的良好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講述新舊知識時,更要適時地滲透學法指導,講授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知道如何有效學習。如,在復習“角”的概念時,面對教材中的各種角:相交線所成角、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線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等等,要引導學生理解角的范圍和各自求解方法,學會思考與質疑問難,指導學生歸納整理等。在每個章節每個模塊結束時要求學生總結歸納知識點和方法思想,用知識樹的形式表示出來,在班群里進行分享交流。平時教學要注重高中重要的思想方法:數形結合、分類討論、轉化與化歸、函數與方程思想、必然與或然等思想方法,讓學生在解題時有法可依,審題后能見招拆招,有效答題,提高知識綜合運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四、善用評價手段,采用多元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
提升學生的學習力,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效果的評價反饋。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主導思想是:強調多元、崇尚差異、推崇創新,因此,要多元化、多樣化、平等化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學生時,要注重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學生自評,把過程性評價(作業、反饋、表現等)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全面立體地對學生進行有效、公正的評價,利用評價結果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激發內在的學習潛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要太吝嗇自己對學生的表揚和鼓勵,有時,你簡單恰當的表揚和鼓勵會帶給一個學生意外的轉變,激發出潛力,從此愛上數學。當然,表揚和鼓勵可以是通過言語或動作,也可以是一些小卡片或小禮物等,平時我也會用QQ和微信等方式與學生交流和答疑并作鼓勵,取得較好的效果。
隨著技術的發展,教學方式也在發生變革,作為新一代的教師,我們不僅要努力鉆研新技術,提高使用信息技術資源輔助教學的能力,也要努力提高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教學素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從應試教育中解脫出來,不過分偏重知識教育、成績教育,而更應在知識教育的同時更多地滲透進文化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良好習慣、有效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與頑強的學習毅力,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力。
參考文獻:
[1]趙庭標.整體教學,提升數學學習力的有效路徑[J].上海:教育科研,2015(2):88-90.
[2]陳力.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力的三個抓手[J].中國教師,2014(3):77-80.
[3]王建英.淺議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J].雜文月刊(學術版),2015:243.
[4]簡開倫.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提升數學學習力的案例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4(11):130.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