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璐
(甘肅省蘭州市蘭煉二中)
摘 要:課本劇的安排活動,是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課本劇的排演活動可以使學生不斷增強探究知識的興趣。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方法使得語文學習的過程變成了一種積極主動探索未知的過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排演課本劇,可以激發學生張揚個性,讓學生體驗到知識與技能的創新。因此,將對高中語文課本劇排演活動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本劇;探討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需要教授學生相關的語文知識,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組織課本劇排演活動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高中語文課本劇排演活動的優勢
1.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常常是比較固定的,同時也缺乏一定的新意。因此,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容易束縛學生的發展。通過高中語文課本劇的排演活動,可以讓學生在選取劇本、表演劇本的過程中充分進行自主演繹和發揮,因此,通過排演課本劇可以培養學生個性發展,讓學生形成與眾不同且具有閃光點的人格魅力。
2.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
由于高中語文教材選取的課文一般都與學生所處的年代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學生在理解課文的時候常常不容易產生情感共鳴,無法完全體會到課文中人物蘊含的情感以及課文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涵。因此,通過課本劇排演活動,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深入揣摩人物情感、思考課文內涵。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情商,豐富學生的情感生活。
3.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中語文課本劇排演活動是一項集體且具有多個環節的活動。通過排演課本劇,需要學生閱讀文本、朗讀文本、思考文本、修改文本。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朗讀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同時在課本劇的排演過程中,學生需要與其他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競爭、合作。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都得到了提高。
二、高中語文課本劇排演活動的策略
1.理解文學作品,感受故事魅力
在篩選劇本時,要讓學生先閱讀足夠的文本內容,理解故事本身的意義。當然,除此之外,也要考慮到場地、服裝以及演出條件是否適合,在這個部分,學生要思考自己的興趣愛好是否真正適合該劇本,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閱讀各種文學作品的興趣,當然為了準確把握相關角色,還要查閱各種資料來準確把握角色的內心情感。學生可以先后排演老舍的《茶館》,曹禺的《雷雨》,還可以排演外國的文學作品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這樣,學生才能在排練與表演過程中對劇本理解得更加深刻。
2.深入體會角色,領悟作品哲理
在這一部分,主要是講授與后期排演會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并告訴學生要跟隨教師的講課速度隨時做好排演前的一系列準備。通過指導學生分析相關的劇本角色,可以使得演員認識角色中的思想內涵,以使得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創作來揭示劇本中所真正蘊含的哲理。在基本理解劇本之后,可以發現自己與角色之間的差距,可以在創作中利用自己的素養、知識來盡量縮短與其角色的差距。演員要對劇本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才會對人物有更深刻的認識。幫助學生結合自己真正的生活體驗,來對自己的角色進行相關的處理與設計。在理解角色的過程中,學生也對作品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在進行《竇娥冤》課本劇排演時,可以讓學生通過了解元雜劇的特點和相關知識,分析和理解竇娥的典型形象,感受其悲劇美,并能結合其蘊含的精神融入課本劇表演中。
3.認真進行排練,表演真摯情感
初排階段對于整個劇組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個建立初步的輪廓,并使全體的參演人員以及工作人員對戲有一個整體的結構認識。對于演員來說,分析劇本的動詞時,可以在真正的排演過程中變為行動,為自己的角色建立一個雛形。細排部分就是在初排的基礎上,對構建進行下一步的細致加工,來挖掘劇本更深刻的內涵,更進一步地尋找更適合該劇本的演出樣式。通過細排部分,對劇本進行更深刻的理解,準確把握角色的內外部的性格特點。學生在整個排練過程中能夠在角色與角色的交流之中深刻地體會故事整體所塑造的環境,也更能理解整個故事中的情緒,這樣在表演時才能流露出真情實感。
綜上所述,本文對高中語文課本劇排演活動的優勢進行了探討,并從理解文學作品、深入體會角色、認真進行排練這三個角度提出了高中語文課本劇排演的教學策略。希望通過本文可以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在排演活動中發散思維,讓學生進行創新的情感體驗,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胡露露.課本劇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15.
[2]周岳.戲劇表演與語文課堂教學之比較及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