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福建省寧化第五中學)
摘 要:音樂是一種藝術,是在歷史發展中留下的文化遺產。音樂更是一種一直在創造中的人類精神財富,取材于自然、社會,甚至只是簡單的心理變化。初中音樂教學不是為了篩選出有音樂天賦的學生,而是一種具有普遍教育意義的音樂氛圍的熏陶與學習。通過對初中音樂趣味教學的研究,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教學辦法,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初中音樂的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音樂品質。
關鍵詞:初中;音樂;趣味性;教學研究;游戲;多媒體
初中音樂的趣味教學,又可以稱之為快樂教學法,它使學生能夠保持在一個快樂的學習氛圍之中,能夠積極主動地接受這個氛圍中的新事物,也就是音樂知識。所以趣味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通過更加積極的方式來了解和學習音樂,影響自己的愛好等。傳統教學方式局限于“枷鎖”之中,失去了很多趣味性,將音樂的靈活與歡快也似乎禁錮于圍墻之中,只是在考慮教學效率和成績的提升。所以最好的教學是不“教學”,是讓學生主動學習,沿襲舊的教學方法只能出現教學的退步,更無法做到與時俱進。與其讓學生感覺到厭煩,不如主動出擊,主動改變,變化內容,轉換方式,添加更多趣味性的內容,采用更多直觀的方式,讓初中音樂教學更有趣味,更有學習意義。
一、情境導入,奠定情感氛圍
每個音樂都會有自己的情感,學習每首歌曲也是如此,如果學生剛下體育課就學習一首比較舒緩、比較安靜的曲目,則比較難進入狀態。而在課下和課上這個連接點中,課前導入就顯得非常重要,需要發揮其引導和鋪墊的作用,奠定情感氛圍。趣味音樂教學要體現情感的引導,否則就只是形式上的有趣,而未真正作用于學生的內心,難以產生較為良好的影響。
音樂情境的導入教學和一般的學科教學不同,需要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否則無法“相稱”音樂教學內容。情境導入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按照音樂教學的內容來導入,一類是按照音樂教學的節奏來導入。例如《智斗》是現代京劇的代表,對其的欣賞同樣需要情境導入。一方面按照內容,將“姓蔣還是姓汪”的內容背景進行講述,并且結合歷史知識來進行分析。如果課前了解到學生已經學習了這部分的歷史內容,可以請一位同學來講一下。或者是提供幾段歷史視頻,將當時的戰局和背景介紹出來,以增進對《智斗》內容的理解,在學習和欣賞時,更容易帶入情感,也就更容易投入其中;另一方面,可以按照京劇的種類,給學生欣賞幾段不同風格的京劇,特別是有趣味性的表演,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直接培養學生對京劇的喜愛,如果班內有會簡單京劇的同學,可以請上臺來進行表演。或者是和學生討論,自己比較熟悉或是爺爺奶奶比較喜歡的京劇曲目等,以激發對京劇學習和欣賞的直接欲望。因為《智斗》的故事性比較強,如果沒有一定的歷史積累,可能對內容的掌握難度較大,本節課建議采用前者的導入方法,當然兩者結合,效果更佳,需要控制好時間,做好具體內容和順序的安排。
二、借助樂器,激發學生興趣
樂器產生音樂,如果學生對音樂有更加立體和宏觀的概念,那么也比較容易對樂器本身產生興趣,從而激發對音樂的興趣。從平時的教學中也能發現,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時,往往比較安靜,思維活動似乎有些“停滯”,但是在教師拿出樂器,進行簡單的演奏時,多數學生會表現出更大的好奇心。初中生正在樹立形象和抽象結合,特別是抽象思維迅速發展,更加直觀的教學手段,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建立其對音樂更加強烈的情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教師通過樂器的演奏,展示一些比較簡單的曲目,加入生活情調,可以讓學生想象成自己在彈奏,并加入一些很美的畫面,更有音樂立體感。樂器不一定都是難以掌握的,有一些樂器能夠快速學習,可以彈奏一些比較簡單的樂曲。特別是一些比較生活化的樂器,如手鼓、串鈴、沙錘等,只要掌握好節奏,就能“輕易”地為音樂伴奏。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樂器,然后選擇教材中比較適合的樂曲來進行學習、進行伴奏,學生會表現得更加積極。特別是如果班內有在音樂興趣班學習的孩子,可以由他們做主要的音樂彈奏者,其他學生用自己手中的樂器進行伴奏,讓學生發現,其實音樂學習和創造很簡單,每個人都能夠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音樂。隨著與音樂的接觸,學生對音樂的感覺也會更加敏感,會希望接觸更多音樂。而這一過程中并沒有教師的“耳提面命”,而是學生發自內心的一種學習心愿。在成功“演出”之后會有強烈的喜悅感,似乎是意外收獲了音樂能力,實則是教學的必然結果。除了一些比較常見的樂器之外,還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些比較傳統的樂器,并且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猜測樂器的使用方法來增加教學趣味。雖然在教材中未作要求,但是這樣的互動不但豐富了音樂課堂,加深了學生對音樂文化的理解,也傳播了中國的傳統音樂文化,促進了學生對音樂的欣賞,是趣味教學,更不僅僅是趣味教學。
三、借助多媒體,增加趣味
多媒體拓展了教育領域,擴大了課堂空間,在無意中更豐富了學習內容和學生的見聞,給學生更加立體的感受。音樂似乎與科學無關,但是多媒體的應用的確能使得音樂教學變得更加有趣味。科技令音樂教學有了很大改變。多媒體能夠給學生展示更多的音樂話劇,不再是從錄音機或是收音機中獲得,而且展示的音樂故事性更強。學生通過對多媒體上音樂話劇的欣賞,在腦海中有了更加清晰的印象,音樂中的對話和背景也更加了然。另外,使用一些聲音處理軟件,可以讓音樂學習變得更加有趣,這些可以在課后完成。將學生的大合唱進行制作和剪輯,并分享給每一位同學,感受到自己似乎很專業地演唱,增加音樂學習的趣味。多媒體還能令音樂和其他藝術形式結合起來,例如聽音樂時,可以欣賞畫作,進行一一對應,選擇畫作來表達自己對這首音樂作品的理解。例如給學生放《我愛你,塞北的雪》,只聽曲調,沒有歌詞,讓學生選擇對應的圖片,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四、音樂小游戲,讓音樂課堂更加歡樂
提到趣味性教學,自然能想到音樂小游戲,而這個教學方法也作為壓軸出場,具有特別的教學價值和意義。它能夠營造放松的學習氛圍,而且也因為其不同的形式,作用效果有明顯的區別。連師生都感覺到頭疼的音樂常識記憶,都能夠輕松解決。音樂小游戲,結合了游戲的輕松,降低了音樂學習的枯燥感,同時也沒有丟失音樂學習的交流特點,其教學價值很大。例如采用問答或是搶答的方式,來進行音樂常識的記憶比賽,設有懲罰和獎勵,讓學生更有“斗志”。再如一些場景性比較強的音樂,教師可以將歌詞變成對話,讓學生進行歌唱對話,也是趣味無窮的。再比如音樂當中的一些知識,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加深學生的記憶。例如對《唱臉譜》中一些臉譜的記憶,教師準備一些臉譜放在講臺上,哪個學生唱到哪個臉譜,就來講臺上拿,最后看誰戴錯了,可以進行小小的懲罰。
總之,初中音樂趣味教學需要顛覆傳統的“我教你唱”的方式,也改變了讓學生自由欣賞的形式,而是在自由中有規律,在要求中有放松,更結合初中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完善課堂學習和欣賞過程,讓音樂學習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宋春玲.淺談初中音樂趣味教學法[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8).
[2]張藝.趣味教學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6).
[3]張志芳.如何讓初中音樂課堂充滿趣味性[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4(29).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