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衛(wèi)民
摘 要:語文作為自小學至高中的必修科目,是對學生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培養(yǎng)的學科,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認知、培養(yǎng)人文情懷的重要途徑。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對學生理解能力、知識儲備的培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語文學習的各個階段。針對當今教育體系中出現(xiàn)的問題,指出閱讀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戰(zhàn)略性措施。
關鍵詞:閱讀能力;重要性;策略
當今語文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有些教師急功近利,無法培養(yǎng)學生真正融入文章,以作者的角度深入理解,忽視了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閱讀,顧名思義既要閱覽文章,又要通過讀的方式深入理解,滲入感情。為了應試教育,教師往往采取“滿堂灌”的教育方式,以教師自己授課為主,卻忽略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對閱讀教學提高重視,突出閱讀的重要性,并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教學。
一、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必須通過大量閱讀的方式搭建學生的語言體系和認知體系。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笨梢姡喿x書籍對文學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不論是語文課本,還是中外名著,都飽含作者的良苦用心,充滿人文情懷。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豐富天文、地理、歷史知識,感受大自然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變遷,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而且還能學習書中榜樣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zhì),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zhì)與文化修養(yǎng)。小學生正處于思想啟蒙的時期,記憶能力強,同時也是最好的思想塑形階段。堅持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認知能力的提高,從而間接提高語文水平,因此閱讀教學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二、閱讀教學方式的策略分析
(一)注重循序漸進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閱讀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力,只有堅持閱讀才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因此,在進行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僅僅布置閱讀作業(yè),讓學生在家長的監(jiān)督下多遍朗讀課文并不是明智之舉,這種方法過于僵硬,無法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枯燥反復地閱讀相同的課文只是徒勞。因此,教師應布置較為靈活的閱讀作業(yè)并因材施教。在人教版教材中,多次出現(xiàn)老舍的文章,例如教師在講授《貓》時,不應任務式地讓學生進行機械閱讀,而是將老舍相同類型的文章關聯(lián)起來,通過課后閱讀或者課堂閱讀的方式,讓學生對老舍不同的文章進行閱讀,在大量的閱讀中找到作者的寫作相似點,以及作者通過文章所表達的內(nèi)在情感。通過相同作者多篇文章的串聯(lián)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便會帶著好奇心主動閱讀該作者的其他文章,從中達到循序漸進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目的。
(二)實施興趣教學,加大課外書籍與課本的結(jié)合
實踐表明,許多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但是在教師進行閱讀教學時,卻思想不集中,情緒低落,導致課堂氣氛壓抑。以小學古詩詞為例,小學生對古代文言的理解能力弱,盡管教師備課充分,課堂上的教學繪聲繪色,但是學生卻依然沒有熱情。以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為例,課前教師總是讓學生多遍朗讀,并思考文章所表達的內(nèi)容以及內(nèi)涵。對學生而言,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會局限他們的思維,另一方面被動式的思考大大降低了學生的閱讀熱情,將閱讀作為一種強制任務。在教學類似的古詩中,教師可以采用間接導入的方式,旁敲側(cè)擊地讓學生逐漸理解詩詞,通過作者的其他詩詞,喚醒學生對詩人的再現(xiàn),課前可以讓學生閱讀古詩詞的翻譯文本,并與詩詞逐字逐句結(jié)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激情,同時也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對于學生存在的疑惑,應通過課堂解答和相互討論的方式解決。將教師提出問題轉(zhuǎn)變?yōu)閷W生自主學習,是興趣教學的關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并對癥下藥,才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信,提高閱讀積極性。
(三)培養(yǎng)多樣的閱讀方式以及以鼓勵為主的閱讀教學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為:先讓學生了解學習的目標與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解決相應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而局限于回答相關的問題中。學生的閱讀不應該處于教師支配的被動局面,而是應該通過閱讀主動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并通過教師的旁征博引進行引導,最終得以解決。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時,不應將自己的主觀臆斷所設計的問題作為考核學生的標準,相反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并且通過相互交流、自主閱讀的方式得以解決。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必須將學生作為主體,并在教師的旁征博引下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側(c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以及個性化培養(yǎng),在循序漸進的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吳喜紅.抓關鍵詞:提升閱讀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7(2).
[2]程秀.淺談閱讀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朗讀[J].赤子(上中旬),2016(22).
[3]章孝麗.開啟閱讀教學的另一扇窗:“非連續(xù)性文本”[J].語文知識,20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