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存英
摘 要:在教育不斷深化改革及新課標實施的背景下,音樂審美能力也是現代教育中需要對學生進行進一步培養的教學目標,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力以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藝術素養。這些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音樂審美能力;音樂環境;教學方法
音樂教育在學生的素質教育中,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由于應試教育的存在,很多學校和家長都覺得沒必要開設音樂課,學校和家長對音樂審美教學都存在一定的誤解,沒有正確的認識,這樣會阻礙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和發展。音樂審美教育是通過以音樂為內容進行的審美性教育活動,音樂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感受,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美的熏陶,陶冶學生的情操,完善學生的品格,彌補心理和美的缺失,所以我們應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基,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
一、培養學生對音樂審美能力的積極影響
音樂審美教學其實就是美感教育,是德、智、體、美、勞中的美的體現,把藝術美和生活美作為教學的手段。音樂是一種會表達感情的藝術,它可以通過每個人對音樂的感知來影響他們的情感,使每個人的審美和感知都有感觸。所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還能陶冶情操,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而且音樂審美教育還有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力、創造力和想象力,學生在欣賞音樂的藝術、樂器的彈奏時,能夠聯想和想象,這樣可以為學生開啟智慧的大門,對學生的智力開發有很深遠的作用。音樂還有治療的效果,學生長時間學習,大腦疲憊,身心都需要有所調節,這時候進行音樂審美教育,舒緩、輕松、悅耳的音樂能使長時間處于緊繃學習狀態的學生調解自己緊張的大腦和情緒,讓身心都舒暢,精力也會變得旺盛,這樣再投入到忙碌的學習中,學習會更有效果也更有效率,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同時,音樂審美教育是一種教育形式,音樂審美教育使學生對生活和社會乃至大自然都有了更深的認識,有的還使學生對人生有更深的思考和認識,所以音樂審美教學對學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使學生變得更樂觀積極、開朗活潑,人格品質也更加健康和完善。
二、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方法
(一)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興趣具有動力的作用,有時候還有引導的作用,音樂興趣可以成為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學習,老師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因為每個階段的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是不一樣的,低年級的學生因為心智不成熟,對于音樂的感知一般就是好玩,所以兒童舞曲、童謠等歌曲比較適合他們,低年級學生好動,他們會隨著音樂的節奏跳動,這樣適合他們的歌曲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對音樂的熱情。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則應該讓學生學會聽,學會感受音樂的美妙,不僅是聽覺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音樂有從心底發出的感受,使學生有鑒賞音樂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老師要引導學生聽一些優秀的作品、交響曲、音樂會等,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和奇妙,同時使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等有初步的形成,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教師化中高年級學生聆聽音樂之后,還可以設計各種形式,讓學生通過參與創編舞蹈動作為樂曲伴舞,或者用自制的打擊樂器創編節奏為樂曲伴奏,這樣學生感受音樂的興趣會更濃厚。
(二)營造良好的音樂環境
環境可以對學生學習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要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就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無論課內還是課外,其實能影響學生音樂審美的因素很多,像電視劇、電影、綜藝等與音樂相關的節目,這些都充斥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中,學生平日里看電視劇看電影,接觸多了,就有了印象,所以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多觀察、多留意身邊的音樂,這樣可以使學生對音樂有不一樣的理解,有很多影視作品的插曲或原創音樂都很優秀,很多還獲得過音樂大獎,老師可以收集一些好的作品,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欣賞,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對好的音樂作品的欣賞,營造一個好的音樂氛圍,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讓學生能夠受音樂的熏陶,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向上的音樂審美習慣。
綜上所述,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對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還能開發學生的智力,舒緩學生學習或工作的緊張感和壓力,提高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有助于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使學生有健康的人格品質和良好的音樂素養,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修海林,羅小平.音樂美學通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1999.
[2]余文武,謝嘉欣.音樂教育與教學法[J].現代教育,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