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耀
(廣東省龍川縣廻龍鎮中心小學)
側面描寫,顧名思義是從側面烘托人物形象,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也就是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使文章內容更生動感人,中心更明確突出。在現行語文教材中,側面描寫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相輔相成,相生相合
側面描寫是對正面描寫的有益補充。四年級第七冊《觀潮》課文中,前三段正面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的氣勢,最后一段則從側面描寫,觀潮的人越多,越能說明錢塘江大潮的氣勢壯觀。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人人都想一睹為快。這樣的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對正面描寫起到了襯托作用,使人讀后不禁發出由衷感嘆: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由此可見,側面描寫對文章中心起到的點襯作用。課文《口技》中一方面描寫口技藝人的出色表演,直接表現其高超技藝,這是正面描寫;而另一方面描寫聽眾的神態、動作,以聽眾的反應烘托出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這是側面描寫。在描寫表演過程的三個段落中,都是先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后寫聽眾的反應,從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機地聯系起來,以聽眾的反應為烘托,從側面表現口技表演技藝之高超。此外,課文開頭和結尾兩次清楚地交代了口技表演者用的是極簡單的道具,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具發聲,而僅僅是靠一張嘴發聲,突出其技藝在“口”而非物具,這也從側面表現了口技藝人表演技藝的不凡。這篇文章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有機結合,相生相合,相輔相成,體現出這場口技表演的魅力,側面描寫更是烘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二、通過對有關側面人物的描寫,襯托出主要人物的思想行為品質
通過對與主要人物有聯系的其他人物的言行、表情、心理等進行描繪,以襯托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質,側面描寫可以更有力地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質。五年級第九冊《我的戰友邱少云》課文中,并沒有正面描寫邱少云在烈火中的情景,而是通過“我”的心理活動側面烘托,寫“我”首先想只要他跳起來就可以把火撲滅,或者“我”跳過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戰友,但這樣就會被敵人發現。接著寫“我”擔心邱少云會突然跳起來或突然叫起來,以及“我”不忍朝他那兒看又忍不住不看,盼望出現奇跡——火突然間熄滅的矛盾心理。從側面表現了邱少云為了戰斗的勝利,嚴守鐵的紀律,勇于犧牲自我的頑強毅力和崇高精神。還有《小英雄雨來》課文中寫道:“蘆花村里的人聽到河沿上響了幾槍。老人們含著淚說:‘雨來是個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蘆花村的孩子們,雨來的好朋友鐵頭和三鉆兒幾個人聽到槍聲都嗚嗚地哭了?!边@些課文中的語句都是寫村里人誤以為雨來被日本鬼子打死了,村里人對雨來的議論和評價。這也是側面描寫人物的語言、行為。通過這樣的側面描寫,歌頌和贊揚了小英雄雨來英勇對敵斗爭、人小志高、愛憎分明的高貴品質。在《我的戰友邱少云》中寫作者“我”的心理活動和表現;在《小英雄雨來》中寫村民和雨來小時的好朋友、好伙伴的言行舉止,都是側面描寫人物的語言行為、心理活動來反襯主要人物邱少云、雨來的思想品質的。
三、通過對有關環境的描寫,烘托出所要描寫人物的性格特點,更能激發人的想象力
四年級第七冊《飛奪瀘定橋》一文,通過天險地勢、惡劣氣候、敵人囂張、索橋高懸等多個側面描寫,突出飛奪瀘定橋的困難重重,而紅四團與敵人激戰兩小時就奪下瀘定橋,顯示了紅軍智勇雙全,說明紅軍不畏艱險、所向無敵的英雄氣概,對烘托課文中心起到不可缺少的烘托、點襯作用。課文《在烈日和暴雨下》,“馬路上一個水點也沒有,干巴巴地發著白光。便道上塵土飛起老高,跟天上的灰氣連接起來,結成一片惡毒的灰沙陣,燙著行人的臉。處處干燥,處處燙手,處處憋悶,整個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使人透不過氣來。狗趴在地上吐出紅舌頭,騾馬的鼻孔張得特別大,小販們不敢吆喝,柏油路曬化了……”所有這些特定的環境描寫,都是從側面烘托和渲染了文中祥子等特定人物生活的艱難和內心的痛苦。以上兩篇課文中的環境描寫,對文中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質起了點睛作用,對文章中心思想起到烘托作用。
側面描寫,點明了文章中心,烘托了文章主題。側面描寫,豐富了描寫的手段,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增添了文章語言的魅力,真正體現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就像宋代畫院舉行過的一次繪畫比賽一樣,最后奪魁的是這樣一幅畫:一匹駿馬奮蹄奔騰,馬蹄邊飛舞著幾只小蜜蜂。真是絕好的構思——踏花歸來馬蹄香?。让婷鑼懨睿?/p>
因此,老師在日常的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就要善于在課文分析中讓學生透徹理解側面描寫對烘襯文章中心的作用;就要善于在作文指導上,指導學生通過側面人物的言行心理、對環境的描寫、渲染以及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有機結合,來達到烘托中心、突出中心的效果。側面描寫對烘托文章中心的作用不可小視!紅花還須綠葉襯!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