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偉
(江蘇鎮江景城幼兒園)
伴隨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幼兒園的要求也日漸提高,不僅包括教師水平、教學質量、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等教育效果,同時還包括規范辦學、校園文化、品牌特色等形象內容。為了適應時代潮流,辦出、辦好、辦精“安全為先、規范辦學、保證質量、力求特色”的幼兒園,幼兒園管理成為當前社會的熱門話題。
我園地處人口迅速上漲的區域,面對周邊適齡幼兒人數激增的壓力,幼兒園從籌建到正式開園需面對“時間短、進程趕”的問題,可以說“萬事俱備”太匆忙。更為棘手的是,只有一支平均年齡僅23.3歲的年輕隊伍,其中應屆畢業生47.6%、1~3年工作經驗占總數的38.1%、5年以上工作經驗占總數的14.3%,這對于管理者而言,在面臨現代化高標準辦園要求的形勢下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一、建設幼兒園條線管理模式,科學提高管理效能
我園在開園初期,就根據幼兒園事務制定了幼兒園網絡管理圖,由園長室往下設立行政部、教科部、宣傳部以及后勤部四個部門,明確分工職責后組織全體教師參加中層崗位競聘,對成功招聘的部門負責人進行中層崗位培訓,并由他們再招聘自己部門的兼職成員,形成由上往下三級管理模式,真正體現了教師“自主管理、相互監督”的地位與作用。要轉變“以點到面”的管理理念,充分發揮中層、年級組長參與園務決策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實行“重大事由園務討論,具體事務級組落實”的管理方式,不斷提升幼兒園中層管理能力和水平,保證幼兒園日常工作的秩序性和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
后期伴隨辦園規模的擴大,幼兒園各項事務也在不斷增加,人員也出現變動,為了進一步鞏固三級管理模式,達到“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變動而影響一條線的事務”目標,幼兒園在每學年底會根據管理運作情況及時調整人員配置,將職能部門進一步“細化合并同類項”,調整為行政部、教科部、企劃部、家園部、后勤部、信息部和教師發展中心七個職能部門,并且設立部門負責人和部門助理,以此做好后儲干部的培養工作,一旦出現人員變動馬上有人可以頂崗,各部門分工明確又相互合作,形成穩固的、發展的、螺旋上升的管理框架。
二、引入獎懲考核機制,激發創新活力
我園作為一所年輕的幼兒園,大多數教師基本來自應屆畢業生,進入幼兒園如同踏上崗一條新的起跑線。為了促進教師成長,在成長的舞臺上給予教師公平公正的機會,園務委員會向全體教師征集合理化意見,制定幼兒園量化考核評估細則,設立教師專業成長積分卡,記錄教師個人成長足跡,并作為教師考核獎勵、評優評先的基礎依據,我們還完善了《教科研激勵制度細則》,對教學科研成果明顯、工作業績突出的教師給予優先獎勵、優先培養,讓每位教師重視個人專業成長積分,形成你追我趕的架勢,變“你讓我干”為“我需要干”,實現管理的有效與高效,真正提升工作質量。
另外,為了加強幼兒園三級管理模式,針對教師所承擔的除教學以外的各類兼職工作也設立相應的獎勵細則,鼓勵教師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發展其他專業特長和管理能力,有效激發教師愛崗敬業、創新爭優意識與活力。
三、發揚民主作風,創設多元溝通模式
(一)堅持教代會制度
我園在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執行上,堅持民主作風,給教職工創造更多“說話”的機會。例如每學年末,由工會發放合理化建議表,每位教職工可就幼兒園一學年工作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議,在教職工代表大會上園方代表對合理化建議逐條進行回復,并給予相應的解決措施。與此同時,幼兒園各項管理制度均需通過教代會通過后方才真正生效。
(二)成立家委會
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能使其作為教育主體者的地位得到有效落實,而且能大大激發家長參與幼兒園工作的熱情,使家園互動充滿活力。鑒于此,通過自薦、審核、篩選成立園級家長委員會和伙食委員會,班級成立班委會并推選家委會主席,以此來壯大教育隊伍,起到更好地服務和監督幼兒園各項工作的作用。每學期定期召開家委會,就幼兒園重要事務共同進行商討,并對家長問卷和園長接待日的情況進行反饋,對家長反映的問題予以解答。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流,讓家長了解更多幼兒園站在孩子角度處理問題的出發點,增進了相互之間的理解和溝通。
事實證明,創新內部管理機制使得一所平均年齡在23.3歲的年輕幼兒園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被為江蘇省優質幼兒園,促使眾多90后教師在僅有5年以內教育經驗的時間內成長為幼兒園骨干教師,成為一批具有管理經驗的儲蓄干部。
綜上所述,能夠提高人積極性、責任感和成就感的管理才是成功的、有效的。因此構建科學化、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模式,在做到以人文價值為前提的基礎上,必須提高教職工的主觀能動性,給予足夠的、自由的發展空間,從內心層面幫助教職工內化愛崗敬業、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激發他們事業有成、心有所屬、健康快樂的熱情。
參考文獻:
[1]周紅梅.當前幼兒園結構游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探析[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1(5).
[2]牛章葉.結構游戲的意義及其指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12).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