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娟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勃灣區第四小學)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初期階段,這一時期的身體發育非常快,雖然孩子入校前受了家庭的影響,然而,與學校教育階段相比較顯得很渺小,這個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定奠定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根本,一個人的情緒、意志品質、愛好、性格、個性等都會在這個階段形成,人的潛能也將初步得到開發。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心理疏導
小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正處于生理和心理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近年來,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表明,低齡化心理問題明顯,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堪憂。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嚴峻現實反映了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學校要建立起心理疏導機制
學校應在不影響學生成績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導機制。首先,至少每學期進行一次對學生心理狀況的調研,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其次,建立心理咨詢室,隨時給予學生心理疏導及心理安慰;再者,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家長保持經常聯系;再次,針對任課及班主任教師心理輔導技能的培養,要教育全體教師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學校及每一位教師的責任;然后,學校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學校必須實施學生心理疏導的學術研究。
二、營造和諧、民主、輕松的課堂氛圍
教室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場所,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重要措施,它可以使學生產生輕松、自主參與智力活動的意識,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大膽發言。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縮短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消除對教師的畏懼心理。同時,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對其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訓練,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情緒自我調節及自我控制力,使學生的情緒積極、健康、穩定地發展,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習知識、鍛煉自身能力等。
三、重視學生的人格塑造
心理健康是人格的健全,具有積極的人生觀,以自己的需要、志向、目標、行為相統一,能接受現實,面對現實,主動適應現實,改造現實。為了使學生具有良好的人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教師應注重完善和塑造學生的人格。大多數小學生喜歡集體生活,很樂于與人交流,但也有少數學生性格冷漠、孤獨,偏愛形單影只。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應積極給予關心,并發動班級同學來關懷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的關心,班級同學的溫暖,讓這部分學生更快更容易地打開心門,融入大班級這個大家庭。
四、發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性形成
“沒有笨學生,只有笨老師?!边@句話有一定道理,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學習習慣差,一定程度上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關系。教師應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積極且健康的精神能量,這種心理能量如果啟動,將對其行為和情緒起到調整組織功能的用處,教師要采取激勵手段,充分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提高心理素質,激發潛能,使其在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
五、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
小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及時進行合理、科學的評價,促使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找到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不僅能使學生心情愉悅,更能獲得成功的感覺。更重要的是要確保正確的行為或健康現象是好的,這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重視。當學生出現害怕心理時,教師應該用“勇敢點、你做”“我們相信你能做到”等語言來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活動。
六、建設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個家長都是孩子成長的輔導員。多數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學??蔀榧议L開設專門的講座或課程,指導家庭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家庭教育和家長的困惑及經驗交流和討論,更新學生家長教育觀念,提高學生家長的教育水平。此外,社區各部門的協調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例如,對網吧等相關單位管轄的社區管理;建立更多的年輕人活動基地;電視、報紙等媒體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生活做出更為廣泛的引導宣傳工作。
參考文獻:
[1]王耘,葉忠根,林崇德.小學生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馬驪.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1(3).
[3]許成龍.淺談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小學心理健康教育[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1,25(2):130-131.
[4]張會哲.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探討.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8).
[5]石翠平.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10).
[6]楊英華.淺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J].讀寫算,2015(12).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