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艷 陳磊 馬瑤 趙璐 賈紅梅
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產科,北京 100080
孕婦在妊娠期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會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body mineral density, BMD)減低,骨質變脆,使得孕期及產后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率有所增加,影響孕婦以后的健康生活。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首次發現或發生的糖代謝異常,是妊娠期間特有的疾病,屬于高危妊娠。關于GDM對孕期骨密度的影響,文獻報道不一[1-2]。妊娠期糖尿病是一個妊娠相關疾病,產褥期后血糖可恢復正常。那么,GDM產婦的產褥期骨密度如何,GDM病史的婦女再次妊娠的骨密度情況如何?本文研究如下。
選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建檔并住院分娩的單胎經產婦200人,入組產婦2次初次妊娠及再次妊娠均在我院有詳細病例資料,初次妊娠診斷GDM者100人,為GDM組,初次妊娠血糖正常者100人,為對照組。入組患者無骨折史,骨代謝性疾病史及特殊職業史,6個月內未服用激素等影響骨代謝藥物,無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疾病。所有孕婦在孕20周補鈣,每日口服維D鈣600 mg。
查找兩組產婦的病例,記錄其年齡、孕前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血糖、早孕期骨密度值、產后42天復查時骨密度值。
骨密度檢測方法:采用以色列SUNLIGHT OMNISENSE陽光超聲骨密度儀7000P,按操作常規進行規范操作,專人進行骨密度測量。測量部位為橈骨近腕部三分之一段,檢測橈骨超聲波傳播速率(speed of sound,SOS),以超聲傳播速度SOS反映骨骼強度。骨量減少、骨質疏松判斷標準源于儀器自動掃描成像后自動計算出的T值(與健康成年人群的平均值比較),定義如下:T值>-1為骨質正常,-2.5 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參考2010年國際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IADPSG)的GDM診斷標準[3]。75g糖耐量試驗3 次血糖值低于5.1、10.0、8.5 mmol /L 為正常;任何1 項達到或超過正常值,即可診斷為GDM。 GDM組及對照組年齡、孕前BMI、早孕期BMD,兩組結果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初次妊娠早孕期骨密度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primigravida early pregnancy BMD GDM組及對照組產褥期BMD情況,兩組結果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初次妊娠產褥期骨密度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primigravida puerperium BMD GDM組及對照組年齡、孕前BMI、早孕期BMD,兩組結果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再次妊娠早孕期骨密度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multipara early pregnancy BMD GDM產婦初次妊娠產褥期BMD與早孕期相比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初次妊娠早孕期BMD與再次妊娠BMD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產婦初次妊娠早孕期、產褥期BMD及再次妊娠BMD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初次妊娠早孕期與產褥期BMD和再次妊娠早孕期BMD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primigravida early pregnancy and puerperium BMD and multipara early pregnancy BMD 孕婦由于鈣需要量增加、鈣攝入不足等原因常導致缺鈣,而母體為滿足胎兒的生長發育,自身需要進行生理的調節,主要是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加,降鈣素分泌減少,破骨細胞數目增多,活性增強,從而使骨鹽溶解,骨鈣進入血中供給胎兒生長所需,導致孕婦的骨密度下降[4]。而GDM孕婦肩負著妊娠和糖代謝異常兩大負擔,GDM孕婦骨代謝受兩者影響,因此,GDM孕婦骨量減少、骨質疏松發病率較高[5]。 本研究顯示,GDM孕婦早孕期骨密度與血糖正常孕婦無差異,與文獻報道一致[6]。究其原因,GDM是由于中晚孕期胎盤分泌激素導致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功能不足[7],而早孕期尚未出現胰島素抵抗。因此,GMD與正常孕婦早孕期骨密度無差異。 本研究顯示,不論是GDM孕婦還是血糖正常孕婦,產褥期骨密度均低于早孕期骨密度。文獻報道,產后早期婦女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降低現象, 骨量減少發生率明顯高于非孕正常婦女[8]。Dimov 等[9]的前瞻性研究也表明骨密度在妊娠期間整體下降。本研究報道與文獻報道相符。而在GDM對產褥期婦女骨密度影響方面,本研究發現,GDM婦女與血糖正常婦女相比,產褥期骨密度明顯下降。 本研究顯示,不論GDM婦女還是血糖正常婦女,再次妊娠時早孕期骨密度與初次妊娠無差別。究其原因,再次妊娠時,婦女仍處于30~39歲的北京市婦女峰值骨量時期[10]。有研究認為,哺乳會影響骨密度。Akesson等[11]研究表明,骨吸收從早孕期開始增加并持續整個哺乳期,停止哺乳后逐漸恢復,這是妊娠期和哺乳期發生骨量減少、骨質疏松、骨質軟化癥的重要原因和基礎。而對于分娩次數對骨密度的影響,因為我們入組的都是一次分娩史的經產婦,對于多次分娩史對骨密度的影響,目前國內缺乏相關數據。一項對日本婦女的研究表明,連續妊娠對孕婦腰椎骨密度并未降低[12]。我們還需要更大樣本的研究,建立自己的數據。 GDM對母兒近期和遠期都會造成很多不良影響,其對母親遠期影響之一是影響母親產后血糖,文獻報道GDM是產后發生糖尿病最顯著的風險[13]。國外文獻報道,對GDM產婦從產后6 周隨訪至產后28 年,隨著隨訪時間延長GDM產婦發展為2型糖尿病的發生率從2.6%升高至70%以上[14]。而糖尿病及其所致代謝紊亂可影響骨代謝過程,導致代謝性骨病如糖尿病性骨質疏松。因此,對于前次妊娠診斷GDM的經產婦,我們不僅應該關心她們的血糖情況,也要關注她們的骨健康狀況,以此,才能進一步提高GDM產婦的骨健康情況,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1.3 診斷標準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初次妊娠早孕期BMD比較

2.2 初次妊娠產褥期BMD比較

2.3 再次妊娠早孕期BMD比較

2.4 初次妊娠早孕期與產褥期BMD及再次妊娠早孕期BMD比較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