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文君,鄭莉麗,張盛華,胡 駿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東 廣州 510515)
集束化護理干預預防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
卜文君,鄭莉麗,張盛華,胡 駿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東 廣州 510515)
目的 分析臨床應用集束化護理方法對預防骨科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效果,總結其應用體會。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骨科術后患者200例,經患者同意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患者給予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種護理措施預防深靜脈血栓的效果及患者的滿意度。結果 統計兩組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為4%和19.00%,觀察組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骨科術后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措施,能夠較好的預防骨科術后患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同時可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間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集束化護理;深靜脈血栓;骨科術后;滿意度
下肢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在骨科術后并發癥中較為常見,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及患者的身體健康[1]。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尤其是手術患者的術后恢復過程中,護理質量的高低、護理服務的優劣可以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及康復。為更好的控制骨科術后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我科采用集束化護理的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集束化護理是綜合幾種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其中任一措施都經過臨床驗證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結局,且綜合實施此類措施比單獨實施更能改善患者的結局[2]。為探討分析集束化護理在預防骨科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本文通過對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200例骨科術后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對比分析集束化護理的成效,總結其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手術治療的200例術后患者,經患者同意倫理委員會批準,按數字分組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中,男61例,女39例;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44.71±3.74)歲;股骨干骨折46例,髖部骨折28例,膝關節骨折16例,脛腓骨骨折10例。對照組患者100例患者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36~69歲,平均年齡(45.08±4.82)歲;股骨干骨折43例,髖部骨折29例,膝關節骨折19例,脛腓骨骨折9例。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做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主要保持病房環境干凈整潔,為患者創造舒適的住院環境與氛圍;在進行疾病護理的同時要關注患者的情緒及心理變化,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鼓勵患者的訴說,及時釋放不良情緒,放松心情,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給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可能造成下肢深靜脈血栓,應注意術后的治療配合,提高警惕,提高依從性,降低風險;針對患者術后下肢擺放體位進行指導,指導患者進行早期主動、被動屈伸運動,避免做不利于術后愈合的活動;進行藥物預防,給患者及家屬講解藥物預防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項,指導患者于術后12 h后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鈣或口服抗凝藥物。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通過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問卷信息收集。問卷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術與方法以及工作態度還有患者的心理滿意度等進行評分,分為三個等級,非常滿意:100~90分,較滿意:90~80分,不滿意:80分以下。滿意度=(非常滿意患者+較滿意患者)/所有患者。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護理方法下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比較 [n(%)]
2.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滿意度比較 [n(%)]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靜脈血流滯緩,高凝狀態及靜脈壁損傷[3]。而骨科術后患者需長期臥床靜養,肢體長期受壓,造成血流緩慢,更易形成深靜脈血栓,而血栓栓子脫落導致肺栓塞極易導致患者死亡[4]。雖然目前下肢深靜脈血栓可通過手術及藥物進行治療,但給患者造成了痛苦及醫療負擔,且嚴重影響患者預后。因此要做好骨科術后患者的預防及健康宣教工作,避免血栓形成。而護理人員的護理措施與護理質量的優劣至關重要。集束化護理模式將有循證證據的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有效措施結合在一起,促使各項措施發揮最大作用,從而有效的控制與降低骨科術后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概率[5]。
本次研究中,統計兩組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栓發生率,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為4.00%和19.00%,觀察組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分別為97.00%和84.00%,兩組患者相比,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
因此,對骨科術后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措施,能夠較好的預防骨科術后患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同時可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間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葉穎愛.集束化護理干預預防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3):41-42.
[2] 李春會,李惠玲,鄒葉芳,等.集束化干預在預防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2):2045-2047.
[3] 李建群,周 怡,丁旭云,等.預防骨科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綜合護理干預研究[J].醫學臨床研究,2014,31(6):1240-1242.
[4] 葉 明,況 麗.骨科老年患者圍手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對策[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4:2723-2724.
[5] 田 會,趙振英,王兆娜,等.骨科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防治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6):4725-4727.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6
B
ISSN.2095-8803.2017.07.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