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瓊,和 茵,黃麟雅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101)
探討多元化的延續護理對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患者生命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李春瓊,和 茵,黃麟雅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101)
目的 探討多元化的延續護理對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患者生命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方法 觀察組采用多元化的延續護理模式,對照組采用常規基礎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命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生命質量專用量表-31中各項得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多元化的延續護理對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患者生命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的影響,能夠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多元化的延續護理;生命質量;日常生活能力
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是由于一側大腦半球發生廣泛性損害引發的頑固性癲癇。臨床對本病的治療應首先明確診斷、確定癲癇類型、監測血藥濃度,醫生必須具備AEDs藥代動力學知識,熟悉藥物吸收、分布、蛋白結合、代謝及排泄等,患者對藥物的依從性的高低也是發揮治療效果的前提條件。對患者生命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復均有重要作用[1]。本研究對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患者采用多元化延續護理,臨床護理效果良好,現具體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神經內科治療的112例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齡6~48歲,平均年齡(27.6±4.2)歲,病程1~6年;對照組56例,男40例,女16例,年齡7~46歲,平均年齡(29.1±4.6)歲,病程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診斷標準,CT檢查顯示一側大腦半球明顯萎縮,大腦皮質變薄,腦室明顯擴張,伴有腦軟化病灶及膠質增生;臨床表現為強直陣攣性癲癇發作,經2種以上抗癲癇藥物治療病情無改善,患側肢體均有不同程度活動不靈活,肌張力亢進伴手指屈曲痙攣[2];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癲癇發作程度等無明顯差異,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多元化的延續護理方法
(1)建立檔案。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住院期間的病例、各項檢查報告、用藥記錄等;指導患者家屬建立患者疾病觀察記錄本,記錄癲癇發作次數、持續時間,以及是否堅持服用藥物、有無風險事件發生;交換各自的QQ號和微信號,建立由責任護士、副主任醫師及患者組成的QQ交流群和微信群。(2)健康教育。出院前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由責任護士詳細講解癲癇患者日常護理內容并給予指導、日常注意事項,以及癲癇患者就診和復查流程,堅持按時按量服用抗癲癇藥物,注意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以及日常的安全事項等;增進病友間的相互交流,消除其孤獨、抑郁等不良心理。(3)延續護理。由副主任醫師定期上線進行疑問解答;責任護士定期發布大腦半球切除術后的日常注意事項,預先提醒患者的復查時間、需帶資料,必要時可為患者在門診提前預約;對于需要作肢體康復訓練的患者,提供康復訓練計劃,并進行指導[3]。
1.3 觀察指標
采用生命質量專用量表-31(QOLIE-31)評價患者生命質量,內容包括情緒、社會功能、對發作的擔憂、認知功能、精力、藥物影響、健康水平、QOL總分;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命質量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生命質量專用量表-31(QOLIE-31)中各項得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命質量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命質量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情緒 社會功能 對發作的擔憂 認知功能 精力 藥物影響 健康水平 QOL總分觀察組(n=56) 74.2±18.6 62.4±14.5 66.7±10.2 72.8±16.2 75.3±21.1 73.8±18.6 72.9±16.5 77.8±14.1*對照組(n=56) 59.2±17.1 53.6±12.2 60.4±11.3 57.4±21.5 50.9±22.4 54.6±15.3 53.8±22.6 58.7±20.2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明顯較對照組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ADL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56 35.2±6.09 63.75±7.21*對照組 56 34.8±6.12 49.56±8.13
癲癇患者本身的生活質量就較健康人群低很多,延續性護理通過個體化、多元化、全方位的護理,特別是進行心理護理及康復訓練指導,最大限度的恢復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治療信心,提高生命質量[4]。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生命質量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明多元化的延續護理對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患者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
[1] 孔艷莉,孫素娟,武 江,等.多元化延續護理對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患者術后精神癥狀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4):20-21
[2] 郭 韜,梁傳棟,吳玉錦,等.腦磁圖聯合DTI對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患者術前功能區評估的價值[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4,13(9):919-924
[3] 孔艷莉,甕杰慧,聶曉琳,等.多元化延續護理對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4):10-12
[4] 孔艷莉,鄭 杰,陳 堯,等.多元化延續護理對大腦半球萎縮繼發癲癇患者生命質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2):104-106.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6
B
ISSN.2095-8803.2017.07.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