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懷宇·FM記者
北京北方車輛熱工分廠:持續創新,樹國有企業標桿
文/邢懷宇·FM記者
北京北方車輛集團有限公司熱工分廠地處風景優美、歷史悠久的盧溝橋畔,緊鄰京港澳高速云崗出口,交通便利。北京北方車輛集團有限公司熱工分廠(以下簡稱分廠)隸屬于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重點保軍單位,裝甲車輛鍛件研制生產骨干企業。分廠以鍛造、熱處理加工生產作業為主,現有員工220余人,主要產品為精密中小型鍛件,具備完善的精密鍛造、模鍛、自由鍛、平鍛、液態模鍛、擠壓、擴孔等鍛造工藝技術能力和設備,分廠的金屬產品熱處理、表面處理、噴漆、涂裝等工藝技術和裝備能力處于行業先進水平。6月7日,《鍛造與沖壓》雜志社記者對分廠的廠長王永生進行了專訪,聽他講述這家軍工企業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展望。
王廠長介紹說,北京北方車輛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46年,至今已經走過71年。分廠自成立之初,便一直承接國家重點國防項目及民用產品生產。產品應用領域廣泛,涉及軍用裝備、航空航天、索道、礦山機械、汽車、鐵路、建筑、諧波傳動、工程機械、特種車輛等。特別是從1995年起,公司被國防科工委指定為神舟系列飛船鍛件唯一鍛造生產提供商。

北京北方車輛集團有限公司熱工分廠廠長王永生
分廠擁有地處首都優越的區位優勢。信息傳輸便捷,企業能夠快速了解行業的技術動態和市場變化,行業交流頻繁廣泛。作為首都為數不多的幾家鍛造且作為一家保軍企業。一方面,要以服務國防事業為己任,不斷滿足國防裝備技術更新發展的新趨勢,以提高軍用裝備質量為宗旨;另一方面,要加快企業改革發展,適應以互聯網、智能制造為驅動的市場需求變化,致力于滿足客戶對產品的嚴苛要求,創造經濟效益,為企業職工謀求更大福祉。

經過多年的發展,分廠堅持不斷創新,已經由最初單一設備、單一產品發展到多設備、多領域產品。目前,分廠主要生產設備有3t、5t數控模鍛錘生產線,5t自由鍛生產單元,2500t熱模鍛生產線,630t&1600t高能螺旋壓力機精密鍛造和網帶式連續正火生產線,630t平鍛機,500t&3000t鋁合金液態模鍛件生產線。各類熱表面加工設備60臺套,能夠進行可控氣氛的零件滲碳、真空熱處理、氫化及保護氣氛下的正火處理,淬火、正火、回火、退火、調質、壓淬、氮化、感應淬火及熱處理后的精密自動校直等加工工序。
傳統印象里老牌國企信息面窄,思維僵化。王廠長提到其員工思維并不保守。長期不斷創新,已經掌握了當今鍛造工藝前沿——高性能大型鋁合金結構件液態模鍛技術。
液態模鍛成形工藝的優點是省力、節能、材料利用率高和工序簡單,制件接近零件的最終尺寸,性能接近熱模鍛件,在中小型制件應用上日益廣泛。但大型結構件工藝技術理論、實踐經驗缺乏。分廠的工人和技術人員成功摸索出一套大尺寸液態模鍛件工藝、工裝的技術規范,有效地保證大尺寸液態模鍛件的性能和質量。
隨車汽車輕量化概念提出,鋁合金零件的大力發展在未來將成為趨勢。對于鋁合金鍛件研發與生產,分廠一直關注技術前沿。鋁合金鍛件的熔煉、保溫、壓鑄、熱處理工藝等技術已經流程化,下一步將開發更多領域的鋁合金鍛件產品。
企業的進步需要專業人才隊伍的支撐。公司注重人才梯隊建設,分廠從源頭開始把關,科學培養。為員工提供三條職業發展通道:技術、技能、管理。對新入職員工根據所學專業合理安排實習崗位,同時積極響應集團公司“大學生班組長”培養模式,讓大學生到車間一線去從事實際生產作業,在最基本的生產現場勞動中磨練。參與班組日常管理工作,開展精益班組建設,實踐證明新大學生員工在基層對班組管理工作起到促進提升的積極作用。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為其今后走向不同工作崗位奠定堅實的基礎。分廠領導對員工成長十分重視,定期開展員工座談會,交流想法,正確引導,使其快速成長。正是長期堅持專業化、素質化的隊伍建設,才能源源不斷地提升企業的活力與競爭力。
李克強總理提出“中國制造2025”后,各大生產制造企業加快設備向智能化、自動化方向轉移。作為一家保軍企業,雖然受市場經濟波及不大,但具有戰略眼光與創新意識的王永生并不甘落后。他認為未來的鍛造企業變革不僅是單方面在自動化上提速度,還包含產品精密化、產能綠色化的變革。精密化指產品質量精度的提高與生產工藝的優化。綠色代表節能減排,用環保、清潔能源代替目前的高耗能作業方式。自動化層面未來機器人會代替一些勞動強度大、作業危險的工序。分廠目前正在進行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項目,一方面人員運營成本大幅降低,另一方面作業效率得到極大提升,生產節奏更加平穩。自動化技術的提升,也對企業技術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個環節銜接不能出現疏漏,生產要素間做到精準化銜接。王廠長強調說,技術創新驅動企業發展,未來的工業發展將以人為本,注重員工的安全、健康及能力培養,對于傳統制造企業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
對接智能制造,創新必不可少。研發團隊自主創新,采用先進的液態模鍛加工工藝來取代原始鑄造工藝;從模具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以及對模具的堆焊返修二次利用;加大閉塞鍛造產品工藝技術的研發,減少原材料的浪費。后期將計劃開展有色金屬鍛造相關技術工藝的研究,為開拓相應市場做充足準備。
產學研結合方面,集團公司與北京地區高校開展密切合作,在車型研發、工藝技術創新、新材料應用等方面開展項目合作。同時分廠積極邀請高校專家導師親臨現場指導。作為高等院校合作實習單位,分廠每年接收大批學生進廠參觀學習,提供科研試驗平臺。王廠長提到:“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技術日新月異,制造工藝上必須時刻跟進前沿技術。平時對員工灌輸創新意識,鼓勵創新精神培養。既注重員工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儲備,又關注員工的能力訓練和培養,發揮員工主體作用。”



提及匠人精神,王廠長談到:“北方車輛集團工匠精神土壤深厚,上世紀五十年代,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北方車輛集團青年員工倪志福打破了百年來鉆頭刃口平直的常規,發明了‘三尖七刃’鉆頭,被稱為‘機械工業金屬切削行業中的一項重大革新’,倪志福和‘群鉆’精神像一粒種子,植根于這片沃土,‘群鉆’代表永不滿足。”
工匠精神體現在對事業的專注、對工作的一絲不茍、對產品質量的精益求精。分廠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華傳統,將始終遵循“下道工序是客戶”的理念,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宗旨。繼承老一輩兵工人的優良傳統,弘揚工匠精神,對工匠型員工進行宣傳表揚鼓勵,在員工間弘揚工匠文化。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工匠精神也注入了新的時代意義,以滿足客戶為標準,不斷提升品質進而打造品牌,是分廠每個員工不懈的追求。
自分廠成立至今,始終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圍繞其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最后談及2017年的展望及突破時。王永生務實提到:“公司會繼續創新,加強人才引進與輸出。在技術、人力、管理方面與時俱進,更好對接集團公司‘十三五’規劃。自身不能故步自封,加強自主立項,行業交流,院企合作。目前分廠的液態模鍛工藝在行業內處于前端,打造一流品質,服務軍品及民品市場。深耕工匠精神與創新意識,分廠不但承擔保家衛國的產品支持,同時也在經濟建設領域承擔相應責任。作為國有企業中的鍛造企業,在創新突破層面,分廠力爭在本行業內爭創一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