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慧飛
(浙江省臨海市大石中學,浙江 臨海 317034)
?
加強初中科學課程研究培養(yǎng)綜合能力
金慧飛
(浙江省臨海市大石中學,浙江 臨海 317034)
初中科學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集物理、化學、生物及自然地理為一體.這就需要學生具有綜合分析能力.本文例析了在解題中如何將多學科融為一體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初中科學;課程研究;綜合能力
初中科學課程作為一門綜合課程,集合先前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自然地理,環(huán)境保護等知識體系,具有較為廣闊的知識覆蓋面。教學與測試也從原來單一課程知識向綜合性知識方向發(fā)展。因此,不僅各學科要基礎過硬,更需要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下面舉例分析如何在解題中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供師生研究與參考.

例1 在杠桿的兩端分別掛著質量和體積都相等的鐵球和鋁球,這時杠桿平衡.將兩球分別浸泡在質量相同、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也相同的稀硫酸中(如圖1),直至兩個燒杯中均沒有氣泡產(chǎn)生為止.兩球的外形變化不大且無孔洞出現(xiàn),下列推測中,正確的是( ).
A.鐵球一定是空心的
B.拿掉燒杯后,杠桿仍然平衡(金屬球上附著的液體忽略不計)
C.拿掉燒杯后,要使杠桿仍然平衡,支點應向M移動
D.拿掉燒杯后,要使杠桿平衡,支點應向N移動
分析 很多同學一看附圖,以為這是一道有關浮力的題目,這就走進了誤區(qū),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了.這道題其實考查了這樣幾個知識點:密度公式、杠桿原理、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下面我們可以這樣來分析:
一、根據(jù)題意,鐵球和鋁球既有相同的體積,又有相同的質量,但兩種金屬的密度又不一樣,且ρ鐵>ρ鋁,由V=m/ρ可得,球體中V鐵 二、雖然反應前后兩球的質量和體積要發(fā)生一定的變化,但所給的選項其受力情況都是在拿掉燒杯的情況下考慮的,故不必考慮浮力.根據(jù)題意,當反應停止后,鐵球和鋁球外形變化不大,說明等量的硫酸已完全反應,即生成氫氣的質量相等.再根據(jù)化學方程式不難算出,生成等質量的氫氣消耗的鐵的質量大于鋁的質量,即鐵球質量減少更多,杠桿右端向下傾斜.要使得杠桿平衡,須減小鋁球的拉力力臂,即支點向N移動,所以答案D正確而B、C錯誤.故這道題的正確答案為A、D. 例2 圖2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實驗裝置.A是驗證綠色植物只在光照下才能制造有機物的裝置;B是驗證綠色植物在光照下放出的氣體是氧氣的裝置. (1)觀察裝置A: ①檢驗生成的有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應選用(碘液)作試劑. ②檢驗的結果是:遮光的部分呈(白)色,未遮光部分呈藍色. (2)觀察裝置B: ①指出該裝置中的錯誤:(試管中無水) ②該裝置可用排集氣法收集氧氣,是因為氧氣(微溶)(填“易溶”或“微溶”)于水,這是氧氣的(物理)(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③如何證明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 ④已知在標準狀況下,空氣密度是1.29千克/米3,氧氣密度是1.43千克/米3.如果用排空氣集氣法收集氧氣,應使集氣瓶口(向上)(填“向上”或“向下”)放置. (3)試完成光合作用的反應式(生成的有機物用C6H12O6表示): 例2拓展 如圖3是驗證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裝置.步驟如下:(1)燒杯內(nèi)放入金魚藻,并注入足量的水.(2)用漏斗罩住金魚藻,并裝盛滿水的試管倒置在漏洞斗上.(3)放在強光下照射.(4)檢驗試管內(nèi)氣體的成分.根據(jù)以上實驗,如果用實驗室來制取試管內(nèi)的氣體,則化學方程式為____.若當時大氣壓為1標準大氣壓,試管內(nèi)外液面高度差為10厘米,則圖中試管內(nèi)A點的壓強為____的. 分析 這一道集生物、物理、化學于一體的測試題,必須掌握光合作用,實驗室氧氣的制取,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傳遞等知識,在強光照射下,金魚藻進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氣.實驗室制取氧氣須用KClO3(MnO2作催化劑)或KMnO4分解.試管A點與外界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根據(jù)液體內(nèi)部壓強傳遞原理,A點的壓強就是外界標準大氣壓. 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驗的能力,中考試題中出現(xiàn)了一些情境的試題,給出一系列信息,讓學生利用已學知識進行整理和發(fā)現(xiàn),提出符合科學事實和規(guī)律的見解和結論,達到遷移知識的目的. 例3 閱讀下文并回答下列問題: 氨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具有廣泛的用途,已知通常狀況下,氨(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易溶于水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實驗室常用氯化銨固體和氫氧化鈣粉末混合加熱來制取氨,其化學方程式為: (1)實驗室中制取氨氣,應選用的發(fā)生和收集裝置依次是下圖中的____(填標號). (2)選用該收集裝置的原因是____. 分析 對已有知識的回憶,例如實驗室制O2、H2、CO2時反應物的狀態(tài)及生成物的物理性質與選擇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的關系等.題中所給NH3知識和裝置的信息,從相似處考慮,應用與O2相同的發(fā)生裝置,又因氨氣密度比空氣小且極易溶于水,所以只能選用向下排空氣法.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近年來各省市地的中考試題目對環(huán)保、生態(tài)平衡、摻甲醇白酒、赤潮以及酸雨等熱點有一定的關注,考查這些知識目的在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知識學習與應用融為一體. [1]劉潔民,郭玉英.務義教育初中科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學(7-9年級)[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李 璟] 2017-05-01 金慧飛(1977.11-)女,浙江臨海,一級教師,本科,從事初中科學教學. G632 B 1008-0333(2017)17-009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