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文
腦外傷所致硬膜外血腫患者采用顱腦微創引流術治療相對開顱手術優勢比較
袁林文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江西 萍鄉 337009)
目的 探討腦外傷所致硬膜外血腫患者采用顱腦微創引流術治療較傳統開顱手術優勢。方法 選取顱腦外傷所致硬膜外血腫患者79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微創組(顱腦微創引流術,40例)和傳統組(傳統開顱手術,39例),比較兩組患者一次性血腫清除、再出血、感染發生率及手術時間、血腫清除時間和住院時間。結果 兩組患者一次性血腫清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微創組患者術后再出血、感染發生率均低于傳統組[0.00%vs.15.38%,2.50%vs.20.51%,P<0.05]。微創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血腫清除時間長于對照組[(43.9±8.2)min vs.(106.4±19.5)min,(9.7±1.6)d vs.(12.5±2.0)d,(3.7±1.2)d vs.(1.3±0.6)d,P<0.05]。結論腦外傷所致硬膜外血腫患者采取顱腦微創引流術治療,可獲得同開顱手術同樣療效,但能減輕患者手術創傷,縮短患者恢復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腦外傷;硬膜外血腫;微創引流術;開顱手術;手術療效
顱腦外傷為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之一,近年來隨著交通業、工業發展,顱腦外傷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顱腦外傷可引起約10%患者發生硬膜外血腫,由于顱腦解剖結構特殊性,如不能及時清除血腫,嚴重者可引起腦疝,危及患者生命[1]。隨著神經外科微創手術發展,顱腦微創引流術在臨床中廣泛開展,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低等優點,為探究顱腦微創引流術在顱腦外傷所致硬膜外血腫治療較傳統開顱手術優勢,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本院住院收治顱腦外傷所致硬膜外血腫患者79例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微創組(顱腦微創引流術,40例)和傳統組(傳統開顱手術,39例)。患者外傷后急診入院,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體征,結合顱腦CT或MR明確診斷為硬膜外血腫;經病情評估后患者均有手術治療指征,無絕對禁忌證;排除生命體征不穩定,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微創組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18~57歲,平均(39.2±6.2)歲;外傷原因:車禍傷24例,摔傷8例,墜落傷5例,打擊傷3例;合并顱骨骨折21例。傳統組中男26例,女13例;年齡19~59歲,平均(39.4±6.5)歲;外傷原因:車禍傷22例,摔傷7例,墜落傷6例,打擊傷4例;合并顱骨骨折20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積極完善術前注備,同時給予脫水、利尿、抗炎、止血等常規治療。微創組患者采用顱腦微創引流術,根據顱腦CT血腫位置設置靶點,確定穿刺位置。局部麻醉后取仰臥位,頭偏向健側,根據靶點位置作皮下切口,切口應與頭皮血管平行,避免損傷頭皮血管,切口頭皮后進行鉆孔,鉆孔應與顱骨方向垂直,進入顱腦后切開硬腦膜及血腫外膜,緩慢抽吸少量血腫,取硅膠管或橡膠管于前端剪出多個小孔,置入血腫腔內,于頭皮局部固定引流管,用沖洗器注入0.9%氯化鈉注射液+尿激酶反復沖洗,直到沖洗液清亮為止。沖洗完成后注入0.9%氯化鈉溶液排出空氣,并拔出沖洗管,調節引流管位置適宜,夾閉引流管并填塞鉆孔周圍間隙,將頭皮逐層縫合,連接引流袋后開放引流管。傳統組患者采用傳統開顱手術,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仰臥位,根據血腫位置選取開顱位置,揭開顱骨骨瓣后進入顱腦內,清除顱內血腫,如合并有腦疝患者實施硬膜修補術。
1.3 觀察指標 (1)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一次性血腫清除率,并對患者進行隨訪2周,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再出血、感染并發癥發生情況。(2)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血腫清除時間和住院時間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均用SPSS22.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一次性血腫清除、再出血及感染發生情況用計量資料表示,t檢驗;手術時間、血腫清除時間和住院時間用計數資料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次性血腫清除率及術后再出血、感染發生率比較 兩組患者一次性血腫清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微創組患者術后再出血、感染發生率均低于傳統組(P<0.05)。見表1。 [6] A Stagnarogreen,M Abalovich,E Alexander,et al.Guide
lines of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yroid disease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J].Thyroid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2011,21(10): 1081.

表1 兩組患者一次性血腫清除率及術后再出血、感染發生率比較
2.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血腫清除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微創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血腫清除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血腫清除時間和住院時間比較(x±s)
傳統骨瓣開顱手術為神經外科中治療硬膜外血腫常用方法,在直視下直接暴露并清除血腫,可迅速緩解患者顱內壓增高癥狀,減輕對顱腦正常組織壓迫,預防繼發性顱腦損傷發生[2-3]。但隨著臨床應用發現,傳統開顱手術造成較大創傷,在手術過程中同樣能損傷部分正常顱腦組織,并不能減輕術后神經功能損傷程度,同時能增加術后出血、感染等風險,影響患者預后[4-5]。隨著顱腦微創手術在臨床中廣泛應用,顱腦微創引流術通過定位鉆顱骨,直接進入顱腦內對血腫進行沖洗清除,同時安置顱腦引流管,可持續對顱腦內殘留血腫進行引流清除,以最小損傷獲得最佳臨床療效[6]。
本次研究為探究顱腦微創引流術在腦外傷所致硬膜外血腫中治療較傳統開顱手術優勢,本文對分別行顱腦微創引流術和開顱手術治療腦外傷所致硬膜外血腫患者進行對比研究,得出兩組患者一次性顱腦清除率比較無顯著差異,但微創組患者術后再出血、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傳統組(P<0.05)。臨床研究指出,硬膜外血腫治療關鍵在于清除血腫減輕顱內壓,顱腦微創引流術通過鉆孔沖洗和引流方式清除血腫,相對傳統開顱手術顯著減輕手術創傷,進而降低術后再出血和感染發生率[7-8]。本次研究另得出,微創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血腫清除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顱腦微創引流術在清除顱內血腫方面不及開顱手術直接,但其通過引流清除血腫能有效縮短患者手術時間,減輕手術創傷,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改善患者預后。采用顱腦微創引流術治療硬膜外血腫,相對傳統開顱手術可縮短患者術后愈合時間,并能減輕患者顱腦神經發生。
綜上所述,腦外傷所致硬膜外血腫患者采取顱腦微創引流術治療,可獲得同開顱手術同樣療效,但能減輕患者手術創傷,縮短患者恢復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 周善之,李劍蘭,宋春洪,等.顱腦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5): 108-109.
[2] 王成偉,潘樹茂,湯蘇文,等.快速細孔鉆顱置管引流治療慢性硬腦膜下血腫510例[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4,30(12): 1244-1246.
[3] 熊學輝,瞿丹霞.錐顱微創置管引流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40例[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6,21(3):124-125.
[4] 胡繼實,馬小強,彭江濤,等.腰大池持續引流術在基層醫院神經外科疾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 (9):88-91.
[5] 林友榆,施清曉,黃銀輝,等.微創錐顱置管引流術中硬通道與腦動脈血管網關系的探討[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2016,15(4):279-282.
[6] 朱錫德,衡雪源,龐琦,等.快速細孔鉆顱血腫穿刺引流治療小兒外傷性遲發性腦內血腫(附八例報道)[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4,13(11):1162-1164.
[7] 田仁富,陳治標.顱腦腫瘤手術后并發遠隔部位急性硬膜外血腫的危險因素分析[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6,11(1): 39-41.
[8] 王寶普.顱腦外傷后進展性出血損傷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4,20(13):56-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