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昇容
產褥期婦女母嬰保健調查研究
李昇容
(瑞金市婦幼保健院,江西 瑞金 342500)
目的 探討產褥期婦女母嬰保健情況。方法 選取產后42 d復查產婦2 000例進行保健知識和護理能力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結果 不同產婦由于居住地、文化程度、收入等差異,產褥期母嬰知識認知得分也存在差異性(P<0.05);護理操作方面,產婦產后保健操、乳頭皸裂處理、嬰兒嗆奶處理處于未掌握率前三位,臀紅處理、嬰兒洗澡技巧、乳頭皸裂處理處于未完全掌握率前三位;另外不同知識來源途徑產婦護理技能得分存在差異性(P<0.05)。結論 產褥期婦女母嬰保健情況并不理想,因此必須要做好孕婦學校的宣傳教育、培訓,提高醫院的優質護理服務能力,進而加強產婦產褥期健康指導,提高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
產褥期;婦女;保健
產褥期主要是指產婦分娩結束后到身體各器官逐漸恢復至妊娠之前狀態的時間階段,一般持續6周,是產婦身體各器官復原和新生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時期[1]。產婦入院期間雖進行了詳盡的指導,但是內容重點在于孕期、產時產后的住院期護理,對產褥期保健知識涉及不多或是后期復診時進行指導,導致產婦在產褥期遇到某些實際問題時,常常處于手足無措的狀態,處理不當影響了母嬰的健康[2]。筆者主要探討產褥期婦女母嬰保健情況,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婦產科于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產婦2 000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將資料整理如下: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8.1±4.3)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 138例、中小學521例、文盲341例。所有產婦均產后42 d復查,意識清醒,自愿參加本次調查,排除神經系統障礙、雙胞胎或者多胎、異常分娩等產婦。
1.2 方法
1.2.1 資料收集 在產婦產后42 d復查時,發放調查問卷給2 000例研究對象,可以采用面對面詢問填寫、調查者直接填寫的形式進行,填寫結束后檢查無誤后收回。其中共發放問卷65份,正常回收1 990份,回收有效率99.5%。
1.2.2 研究工具 首先制定問卷,制定之前要參考大量文獻,并結合婦產科醫生專家的意見和產褥期母嬰保健知識、護理技能等內容制定,內容要盡量詳盡,包含患者的具體資料(收入情況、健康教育次數等),評分要合理。問卷中共包含31道母嬰保健知識題目,均采用單項選擇、多項選擇題形式,單項選擇選對計1分,選錯不計分,多項選擇選對計1分、多選錯選不計分,共計31分。另外護理操作題目共有8道采用簡答形式,一道題3分,從完全掌握、未完全掌握、錯誤進行評價,分別對應3分、2分、1分,總計24分。
1.3 觀察指標 (1)統計產婦的母嬰知識認知得分并進行評價,主要包括環境、免疫、避孕、活動、個人衛生、嬰兒疾病判斷、母乳喂養、飲食。(2)觀察產婦產褥期護理技能掌握程度,主要包括會陰護理、產后保健操、乳頭皸裂處理、擠奶技巧、嬰兒嗆奶處理、臍帶護理、臀紅護理、嬰兒洗澡技巧。(3)比較不同孕婦母嬰知識認知水平差異性,主要從收入、居住環境、文化程度、夫妻關系進行評價。(4)比較不同知識來源產婦護理技能得分情況,主要包括醫務人員健康指導、孕婦學校學習、親友宣傳、媒體獲得。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產婦母嬰知識認知得分情況 2 000例產婦產褥期環境235例(11.75%),免疫325例(16.25%),避孕185例(9.1%),活動221例(11.05%),個人衛生325例(16.25%),嬰兒疾病判斷451例(22.55%),母乳喂養389例(19.45%),飲食521例(26.05%)。
2.2 不同產婦母嬰知識認知水平差異性比較 統計顯示,產婦產褥期母嬰知識認知得分(22.1±3.3)分,另外在研究中發現不同產婦由于居住地、文化程度、收入差異等,產褥期母嬰知識認知得分也存在差異性(P<0.05)。見表1。

表1 不同產婦產褥期母嬰知識認知得分對比(x±s)
2.3 產婦產褥期護理技能掌握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產后保健操、乳頭皸裂處理、嬰兒嗆奶處理處于未掌握率前三位,臀紅處理、嬰兒洗澡技巧、乳頭皸裂處理處于未完全掌握率前三位。見表2。

表2 產婦產褥期護理技能掌握情況(n)
2.4 不同知識來源途徑產婦護理技能得分對比 醫務人員健康教育產婦16~21分,平均得分(66.3±2.3)分;孕婦學校學習10~15分,平均得分(60.1±2.4)分;親友宣傳11~16分,平均得分(53.2±4.5)分;媒體獲得12~18分,平均得分(45.1±3.6)分。不同知識來源途徑產婦護理技能得分存在差異性(P<0.05)。
通過研究分析,可以發現不同文化背景、居住地、夫妻關系、收入的產婦母嬰知識認知水平存在差異性,具體而言,即文化程度越高,產婦認知水平越高;在城市居住的產婦認知水平較高,源于城市醫療條件更為發達,獲取母嬰知識信息更為方便,因此在產婦進行產褥期健康指導時,可將農村產婦作為重點健康指導對象,具體根據產婦的不同文化程度和知識接受能力實施;夫妻關系越好,產婦認知水平越高,說明產褥期產婦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幫助;收入條件越好,產婦認知水平越高[3]。另外產褥期產婦的心理狀態會發生一定的改變,源于產婦各身體器官處于恢復變化過程中,心理存在一定的壓力。 因此護理人員和家屬要密切關注產婦的變化,主動溝通了解產婦的的心理狀態并給予良好的心理護理,幫助產婦排解不良情緒,避免出現產后抑郁[4-5]。
產婦護理操作技能受客觀因素影響較大,大部分產婦初為人母,動手能力差,對父母依賴性強,產褥期由于對保健知識掌握程度不高以及護理操作不熟練,導致護理操作技能掌握較差,特別是在本研究中,產婦產后保健操、乳頭皸裂處理、嬰兒嗆奶處理處于未掌握率前三位,臀紅處理、嬰兒洗澡技巧、乳頭皸裂處理處于未完全掌握率前三位,說明對產婦進行護理技能訓練非常有必要[6-7]。另外在研究中發現不同知識來源途徑對產婦護理技能得分存在影響,尤其是住院期間護理人員的健康指導對產婦技能操作掌握具有促進作用,雖然產婦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獲得護理知識教育,但是外界督促不明顯、產婦自我實踐能力差,再加之知識沒有系統性、計劃性,導致護理技能掌握并不理想;而院內健康指導能對產婦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知識教育,并且護理人員能夠親身示范和強力督促,有利于提高產婦的護理操作能力訓練效果[8]。另外本次研究由于樣本數量和研究時間有限,對產褥期母嬰知識認知水平、護理操作能力的影響因素探究較少,今后將擴大樣本量進行進一步探究。
綜上所述,產褥期婦女母嬰保健情況并不理想,因此必須要做好孕婦學校的宣傳教育、培訓,提高醫院的優質護理服務能力,進而加強產婦產褥期健康指導,提高產婦的自我護理能力。
[1] 黎月儀.孕產期健康教育與產褥期母嬰保健知識及護理能力關系探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2,23(3):150-151.
[2] 瞿紅,沈衛英,房玥,等.產褥期婦女母嬰保健知識需求調查[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6):134-135.
[3] 伍東紅,渠利霞,楚銀萍,等.河南省某村婦女產褥期保健現狀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3):498-500.
[4] 何兵,曾楠,李玉梅,等.產褥期婦女保健及育兒知識認知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3,20(2):197-199.
[5] 程海丹,劉軍,呂燕輝,等.產褥期婦女母嬰保健知識和護理技能調查[J].護理研究,2013,27(28):3119-3121.
[6] 韓俏英,黃秀鳳,楊彩霞.東莞市圍生期婦女對母嬰保健知識需求的調查[J].護理研究,2013,22(30):3345-3346.
[7] 鐘瑜,楊明,楊筱多,等.產褥期婦女對中醫母嬰護理知識的認知與需求調查[J].護理研究,2014,28(16):1950-1952.
[8] 井麗萍.齊齊哈爾市圍產期婦女基本健康狀況和保健知識認知水平調查[D].吉林:吉林大學,20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