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鋒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學的不斷發展,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小組協作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主要探討小組協作方法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以此增強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組協作方法;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應用
小組協作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能夠將主動權還給學生,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進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能夠積極思考,充分發散思維,因此,小組協作方法比較適應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應合理實施小組協作方法,以此提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質量。
一、小組協作方法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1.互動性原則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小組協作探究方式,必須遵循互動性原則,應從整體出發,將所有學生都調動起來,參與到實驗教學活動中來,小組內的學生各自都應有任務,學生通過溝通與交流完成任務,同時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也應參與進來,并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而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這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重要作用。
2.激勵性原則
每個小組內都有學習基礎好和基礎差的學生,一些基礎差的學生往往由于不自信,不敢與學習基礎好的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這時教師應讓基礎好的學生主動進行交流與溝通,并鼓勵基礎差的學生要勇于表達想法,教師要能夠看到學生的閃光點,即使有很小的進步,教師也應用贊美的語言鼓勵學生,以此不斷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小組協作方法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小組協作方法的實施,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做好實驗課前準備工作
在做課堂實驗之前,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分組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思維能力,做到科學、合理,對于小組之間的差距,應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之后學生應進行課前預習,大致了解實驗課的教學內容,同時明確實驗課的目的和原則,并選出一名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并結合實驗內容以及小組成員的能力,為學生小組分配任務,充分調動小組內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并在實驗過程中進行適當的輪換,以此加強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整體把握。另外,教師還應為學生講解實驗課的一些注意事項,以免發生問題,影響實驗課的順利進行。
例如,在學習“觀察植物細胞”這一課時,學生通過預習了解,首先了解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制作臨時裝片,并學會對植物細胞結構的歸納,然后根據教學內容,準備自己感興趣以及可觀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蔥、蘋果、黃瓜等等,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提前學習制作臨時裝片,為實驗課做好準備。
2.做好實驗中的記錄工作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參與到學生的實驗中,當學生出現問題時,小組內應先進行內部討論,若無法解決問題,可以請教教師,教師針對問題,為學生答疑解惑,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實驗。實驗時,針對實驗過程,應做好記錄,以便于為后期的總結工作提供重要依據。另外,教師應監督每個小組學生的實驗操作,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實驗中,防止學生之間討論時發生矛盾,消極對待實驗操作行為的情況發生。
例如,學習“觀察植物細胞”這一課時,完成準備工作后,教師提出問題:“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的目的?若擦拭不凈,后果如何?”吸引染液的方法?等等,然后為學生演示一遍實驗過程,學生應認真、仔細地觀察,每個小組可安排一名學生,將觀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之后小組學生討論教師提出的問題以及學生自己存在的問題,討論后,學生展示討論結果,教師進行補充以及解答學生未討論出的問題。最后學生開始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教師提醒學生應記錄實驗過程。
3.正確評估實驗結果
在完成試驗后,對實驗結果的評估非常重要,在評估時,可以采取個人評價、教師評價以及小組評價等方式,評價內容包括小組學生之間的配合是否密切;實驗過程是否順利;是否有所提升。對于表現好的小組和學生,教師應給予適當的鼓勵,以此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創造性,使學生真正喜歡上科學實驗。
總之,小組協作方法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所以小組協作方法實施過程中,應進行科學的分組,明確分工,使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實驗教學中,以此提高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達到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丹.小組協作探究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2]侯淑芳.小組協作方法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生物技術世界,201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