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偉
摘 要:提升學生的短跑能力是每一位體育教師堅持不懈的追求。學生短跑能力的提升除了與自身先天身體條件有一定的關系之外,還與后天的訓練方式有一定的關系。換言之,通過后天訓練是可以在現有基礎上提升學生短跑能力的。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結合初中體育教學實際,淺顯論述提升初中生短跑能力的一些訓練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短跑能力;訓練策略
短跑是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提升學生的短跑能力也是每一位體育教師的不懈追求與努力的方向。也許有人會說:短跑能力受制于人的先天身體條件。毋庸置疑,短跑能力與學生的先天身體條件確實有一定的關系。然而,并不是說人的短跑能力與后天的訓練毫無關系。實踐證明,如果教師通過一些卓有成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的短跑能力是完全可以提高的。那么,究竟應該如何提升學生的短跑能力呢?現階段,有關提升學生短跑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新月異、推陳出新。下面筆者將在借鑒這些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初中體育教學實際,淺顯論述提升初中生短跑能力的一些訓練策略。
一、深諳動作要領,為提升短跑能力奠基
熟練掌握動作要領是提升短跑能力的重要基礎。學生只有熟練掌握了短跑的每一個動作要領,才能在原有基礎上迅速提升自己的短跑能力。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短跑的時候,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深入透徹地了解短跑的各個動作要領。此外,教師也要通過各種學生感興趣的訓練方式引領學生反復練習這些動作要領,為提升學生的短跑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學生通過認真觀看教師利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了解到起跑的動作要領:兩手撐地,兩腳依次踏在前后起跑器的抵足板上,后膝跪地。兩手放在緊靠起跑線后沿處,兩臂伸直,肩與起跑線平行,兩手間隔比肩稍寬,四指并攏和拇指成八字形支撐,頸部自然放松,兩眼視前下方約40~50厘米處,注意聽“預備”口令。通過教師的精心講解、標準示范,學生透徹細致地了解了各個動作要領,通過興致勃勃地參與教師用心設計的各種訓練活動,學生靈活熟練地掌握了每個動作要領。學生熟練掌握了各種短跑的動作要領之后,他們的短跑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由此可見,深諳動作要領為提升學生的短跑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堅持力量訓練,為提升短跑能力固本
堅持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訓練是提升短跑能力的根本所在。學生只有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都得到了有效的訓練,才能在原有基礎上迅速提升自己的短跑能力。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短跑的時候,要在全面詳細地了解學生身體狀況的前提下,采用各種手段科學合理地設計訓練學生肌肉力量的教學活動,為提升學生的短跑能力固本。例如,為了提升初中生大腿前擺的力量,教師把訓練重點放在了提高屈髖肌群上面,發展髂腰肌的力量。當然,除了發展學生髂腰肌的力量之外,還要發展恥骨肌、縫匠肌等肌群。因此,在訓練過程中,不能讓學生一味地蹲杠鈴,還要采取一些其他有效的方式進行訓練。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依據學生的身體現狀科學合理設計的訓練活動中,他們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得到了有效的訓練,肢體力量大幅提升,他們的短跑能力自然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由此可見,堅持力量訓練為提升學生的短跑能力鞏固了根本。
三、強化速度訓練,為提升短跑能力搭臺
強化速度訓練是提升短跑能力的必然途徑。學生只有盡可能地提高自身的速度,才能在原有基礎上迅速提升自己的短跑能力。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短跑的時候,要在全面了解學生身體發育狀況的基礎上,廣泛搜集強化速度訓練的方式方法,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等設計一些提升學生速度的訓練活動,為提升學生的短跑能力搭建廣闊的舞臺。例如,教師可以以游戲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跨步跳等提速練習。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訓練學生快速反應能力的練習活動,如多種姿勢及不同信號的起跑練習等。學生對教師設計的各項趣味訓練活動非常感興趣。學生在興高采烈地參與這些趣味訓練活動的過程中,短跑速度也不知不覺地得到了提升,他們的短跑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由此可見,強化速度訓練為提升學生的短跑能力搭建了舞臺。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短跑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詳細了解動作要領,要通過各種有趣的訓練方式讓學生熟練掌握動作要領,要讓深諳動作要領成為提升學生短跑能力的基礎;教師要全面細致地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并結合學生的身體現狀科學合理地設計力量訓練活動,要讓肌肉力量訓練成為提升學生短跑能力的根本;教師要全面詳細地了解學生的身體發育狀況,并廣泛搜集整理各種速度訓練方法,設計有效的速度訓練活動,要讓速度訓練成為提升學生短跑能力的捷徑。總而言之,在短跑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科學設計訓練活動,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的短跑成績。
參考文獻:
[1]劉智勇.淺談短跑訓練方法的選擇和運用[J].中國科技投資,2016(18).
[2]王李霞.淺談短跑訓練方法的選擇及其運用[J].教育科學,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