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彪
摘 要:所謂興趣是指人們認識某種事物或者參與某些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不僅是讓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積極思維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興趣不僅能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還能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教師該如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關鍵詞:興趣;品德;整合
一、注重導入,激發求知欲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濃厚,求知欲就旺盛;求知欲旺盛,學起來專心致志,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興趣就更高漲。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環節。于漪老師曾經說過:“一開課就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的開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音定準了,就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礎,上課也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如,在教學七年級“磨礪堅強意志,拒絕不良誘惑”這一課時,可放映《臥薪嘗膽》和《鐵杵磨成針》兩段錄像,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錄像導入,強化形聲教學效果,讓學生直觀感受堅強意志的作用,明白本課的教學內容,這樣將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教學效率。
二、深鉆教材,注重運用靈活多樣的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課文時就要把所要教的理論知識同學生生活中所接觸或熟悉的典型事例結合起來。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感到思想品德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說教,而是具有豐富的情感和生命力。如,在教學“磨礪堅強意志”時,用多媒體展示蘇軾的名言(配背景音樂)“古之大事者,不難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沒有堅強的意志不行)。從許多偉人、名人身上,我們就可以認識到這一點。貝多芬雖雙耳失聰,但他向命運抗爭,堅持創作,寫出不朽的名曲;陳景潤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稿紙演算了幾麻袋。結合1998年軍民抗洪救災鏡頭,對這些人,我們都不知道他們姓甚名誰,但我們同樣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一種頑強奮戰的精神,一種堅強的意志。由此可見,不管是成就大事業,還是在平凡的崗位上,都需要培養堅強意志這種可貴的品質,因為它是力量的源泉。再如,講“積極地對待挫折”這部分內容時,首先借用美國一位作家的話:“人生不幸之事就如一把刀,它既可以為我們所用,也可以把我們割傷,這要看我們究竟抓住了刀刃呢?還是握住了刀柄。”通過這樣的“教”與“學”,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理想,學會冷靜對待挫折和掌握一定的戰勝挫折的具體方法,從而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三、尋找厭學生的閃光點,做好他們的轉變工作
“責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通過“獎長”來培養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自信心。他們渴望表現自己,關心自己的形象,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對好學的學生則給予“山外青山樓外樓”的壓力,因為智力和肌肉一樣,如不給負擔,加強鍛煉,就會萎縮,只有變“壓力”為“動力”,才會產生積極性、自覺性,使先進更先進,后進趕先進。班里有位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我現在非常喜歡上思想品德課了,因為思想品德課不但讓我們學到了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做人,我們一有進步,老師便及時表揚,我心里樂滋滋的。”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只有動之以情,學生方能曉之以理。老師的“情”,能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并轉化為“動力”。
四、整合學科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科技的飛速進步正逐步改變著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和學習,隨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直線攀升。為此,我們學校也要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標非常注重學科間的整合,新教材思想品德課中就滲透了多門學科的知識,這是一大優勢,教學中老師就要用各門學科的相關知識來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這樣不僅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主動性的有效方法有很多,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多查閱資料,在備課時多注意研究學生,根據不同的學生來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因材施教就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薩仁高娃.淺析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課程性質[J].求知導刊,2016(1).
[2]李淑梅.初中思想品德課整合人文教學資源的策略[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