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課堂片段】
(六年級一節室外籃球運球課)
師:“男生運球接力賽”
(把男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任務明確后,我就帶領女生去另外的場地進行“找朋友”的游戲了。)
過了一會兒,當我回來巡視男生練習情況時,眼前呈現的是一番亂哄哄的場景:
男生有的把籃球當成了橄欖球,在進行追逐跑;有的把籃球當作陀螺,在手上進行旋轉著玩;有的把籃球有規則地放在地上充當障礙物,然后依次跳躍;
(面對亂糟糟的課堂,我瞬間產生了無名之火,想訓斥他們一頓。但看到他們一個個都興高采烈的樣子,不禁靈機一動:“我們不是經常想要捕捉課堂上的動態生成,這難道不是一個絕妙的契機嗎?為什么不利用這個機會讓學生玩個痛快、玩出花樣、玩出個性來呢?”)
我趁勢說:“大家玩的很有創意很開心,那么請你們利用手中的籃球,創新與眾不同的玩法,看誰玩的花樣多,有創意?”
課堂頓時熱鬧起來,有的用籃球當做 “保齡球”進行比賽;有的把籃球當成“叢林”,比賽“穿越叢林看誰跑得快”……
師:“我們一起來玩吧,誰能來說說你的這個游戲的方法和規則是什么呢?”
(老師和學生交流、互玩,共同參與。)
【反思】
這是發生在我的一次體育課上的一個情景。在這個課堂片段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學生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了,課堂成了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樂園。這是個典型的課堂意外,我在教學設計中根本就沒有預料到這樣事情的發生,但上課時我抓住了這個課堂動態生成的資源,憑借自己的教學機智捕捉到開啟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金鑰匙”,及時進行課堂調控,“生成”出了令我意外而又驚喜的場景,并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主動積極的實踐、探索中得到培養。
葉瀾教授曾提出了課堂動態生成的觀點:“教師只要真正顧及了學生多方面成長、顧及了活動的多面性和師生共同活動中多種組合和發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發現課堂教學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因此,教師要敢于突破預設的教案,抓住生成的教學資源,有效地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效應,這就意味著生成。以下我從這幾方面來闡述這堂課帶給我的收獲: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
新課程下的體育課同其他學科一樣,都在急切地呼喚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確立。這節課中,由于我的疏忽卻意外地喚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活動過程中,學生創新出各種不同的玩法;教師不但沒有批評學生,相反還及時給予指導和鼓勵。這樣的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動態課堂的生成。
課中,學生有了屬于自己的空間,那蟄伏在心靈深處的靈感便會噴發而出:有各種各樣的游戲,有好多新的創意,有與眾不同的見解。在我離開之際,學生便玩出了花樣,真正改變了課堂上“井然有序”的窘境,創新思維被極大地激活、釋放了出來,從而使課堂呈現“生龍活虎”的場景。
二、師生互動使課堂動態生成更具活力
一個高效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積極互動,這樣才能使動態生成具有“滋生”的土壤。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意味著對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個性化的發展與創造性的解放。課堂上師生互動,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雙方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的過程,課堂才能因動態生成而精彩。在和學生一起“玩”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啟發、點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使學生的學習欲望始終處于動態發展中。當然,我這個“玩”是在一定的目標引領,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點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的。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凸顯他們自身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課堂即時的動態生成資源。在圍繞籃球運球的目標引領下,通過有目的的“玩”,生成了一個個“意外”,從而使課堂動態生成成為師生共同提高的有利資源。
三、調整應對策略,為課堂動態生成助力
當我們面對本課中學生的行為時,教師是扼殺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呢?還是立刻阻止,進行批評呢?這就考驗教師在課堂動態生成中的教育機智和應對策略了。而真正及時有效地應對策略是要體現在進一步開展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活動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學生的感受來自于課堂,來自于老師,以及自然生成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源是稍縱即逝的,關鍵要我們自己好好把握,只要我們教師拿出及時有效的應對策略,就能將其轉化為新的課堂教學資源,最終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四、預設要具有前瞻性,為課堂動態生成提供平臺
教學活動復雜而紛繁,它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設計,把握教材,了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經過精心而具有前瞻性的預設,才能有課堂上學生的有效動態生成。真正關注學生發展的課堂預設,要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和進行互動提供條件;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這個預設不是單向的、主觀的線性教學設計,而應該是多角度、全方位、動態的板塊式的設計。
理想的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而課堂的精彩往往來自開放的教案預設、輕松的教學環境、互動的師生關系、有效地應對策略等基礎上的絕妙“生成”。當教師把課堂真正地歸還給學生的時候,充滿生命活力的教與學就會在我們的身邊猶如鮮花般綻放。這也要求教師能改變教學理念,隨時誘發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有力捕捉契機,讓動態生成中的體育課堂洋溢著生命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