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治
摘 要:在小學低段數學拓展課教學中,教師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引入或設計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聯的故事,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吸引學生學習數學的注意力,梳理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激發學生思維的創新性,達到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目的。因此,數學老師在拓展課上,經常利用數字故事進行教學,可以使小學生喜歡數字故事,喜歡上數學拓展課,使數學學習更精彩。
關鍵詞:數學學習;數字故事;課外擴展;學習法;趣味性
也許有人會說,數學學科是一門嚴謹的科學,給學生講一些活潑生動的故事和進行數學學習,兩者之間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在小學數學課堂以及課外拓展教學中,結合、融入數字故事教學法,不僅沒有違背傳統教學的宗旨,而且是數學教學法的豐富和創新,具有不可低估的現實意義。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經常嘗試把數字故事教學法作為數學拓展教學的一種有效手段付諸實踐。下面,我結合實例談談數字故事在小學數學拓展課中的應用。
一、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習氛圍更濃厚
數學課外拓展教學實踐中,用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效的,學生在聽故事時通常都非常投入,并且能夠迅速進入故事情境中。如果故事中有一些思考問題,學生往往也非常愿意參與,這是很好的教學契機。
于漪老師在談自己的教學經驗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有意識地使學生生疑、質疑、解疑、再生疑、再質疑、再解疑的過程。在這樣循環往復、步步推進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知識,獲得了能力。好奇心是我們人類探求未知世界不竭的動力,我們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小學生也不例外。根據他們好奇好勝這一心理特點,我們教師可以用“設疑”的方法吊足他們的胃口,讓他們經常處于躍躍欲試的狀態。如第一次給三年級上冊的小朋友上課外拓展課“身份證號的編碼”時,我引入了一個名偵探柯南的偵探故事。
師:大家喜歡聽《名偵探柯南》的故事嗎?
生:(異口同聲地)喜歡!
師:請看下面的一個故事——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有一名男子來到一家旅館投宿,當他向服務員出示身份證后,服務員給了他一把房間的鑰匙。過了一會兒,這名男子聽見急促的敲門聲,打開房門一看,警察出現在他的面前,并把他抓獲。原來,這名男子是一個通緝犯,是服務員報的警。
師:那么,問題來了。這名通緝犯是在什么地方露出破綻的呢?
一聽此言,學生頓時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生1:一定是他長得像壞人;
生2:服務員肯定見過他的照片;
生3:一定是身份證有什么問題……
師: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今天我們首先來探索隱藏在身份證號碼里的“秘密”。
秘密?同學們的興致更高了!教室里不管是男同學還是女同學,不管是“優生”還是“學困生”,一個個都在抓耳撓腮,都急切地想知道問題的答案。
告知不是教學的全部,學生的體驗、探究和感悟才是教學所需要的過程。將“疑”擺在學生面前,是學生體驗和探究的前提。因為有了疑問,才能啟發學生去參與,去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上面的案例把偵探小故事引入學習當中,把“疑”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只有當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總結身份證號碼的規律后,才能發現故事中嫌犯身份證號碼的破綻。這樣,學生始終在激疑、導疑、探疑、釋疑、解疑中獲得新的知識,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興趣,深切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二、化解教學重難點,讓數學思維更廣闊
數字故事能有效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將小學數學擴展課的重點和難點融入故事中,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既能品味故事的寓意,又能解決課中的重點和難點。例如,我在教學重疊問題拓展課中,首先出示:
同學們排隊做操,小強的前面有6個同學,后面有9個同學,這一隊一共有多少學生?讓學生解答,結果學生不假思索地告訴我:6+9=15(個)。看著學生一個個神氣的神態,我并沒有急于表態,而是講了一個故事:雞媽媽帶著一群小雞到雞窩外面的草地上做游戲。天黑了,雞媽媽整理好隊伍準備回家,雞媽媽認真地數了數,左邊有7只小雞,右邊有6只小雞,雞媽媽大吃一驚:“不好,丟了一只雞!”明明出門時一共有14只雞,為什么現在只有13只了呢?這時,學生恍然大悟,一邊笑一邊喊:“雞媽媽數錯了,把自己忘了數進去了!”
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適當地引入故事,教學重點很容易被學生記住和掌握,教學難點也很容易被學生突破。這樣的數學課,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為學生開創了新的思維天地,為學生拓展了新的思維空間。
三、引發積極思考,讓拓展課堂更高效
故事的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能夠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主動展開習題探究。許多數字故事中蘊含的知識點其實是有一定深度的,將這些知識融入故事情境中,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角色中,能更好地引發他們思考,這充分體現出故事在拓展課教學中的優越性。
在拓展課教學“簡便計算”時,我給三年級的小朋友講了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高斯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在老師教完加法后,因為數學老師想要休息一下,于是出了一道題目,要同學們自己算算看。題目是1+2+3+…+97+98+99+100=?老師心里想,這下子可以讓小朋友計算很久吧!沒想到沒過多久就看到高斯舉手了,高斯說:“老師,我算出來了,是5050!”老師十分驚訝,他不相信別班同年級學生花一個多小時才能算出答案,8歲的高斯只用幾分鐘就能算出來了。老師說:“高斯同學,你是怎么算的?”高斯說:“我不是按1、2、3的次序一個一個往上加的。”“哦?”老師更加奇怪了。高斯繼續說:“老師您看,1加到100,一頭一尾兩個數的和都是一樣的,1加100是101,2加98也是101……把頭尾兩個數相加,一共有50個101,50個101就是5050。”
同學們聽完這個小故事后都目瞪口呆。在故事引入后,學生對這個“高深”的問題都充滿了興趣,注意力空前集中。當我給學生講述相關運算規律時,大家也都聽得非常認真,思維也異常活躍。在接下去的拓展題目訓練過程中,學生都把自己變成了新的小高斯,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思維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實踐證明,在數學課外拓展教學中,充分利用數字小故事,既符合小學生的接受程度和認知規律,又能調節他們學習數學的精神狀態,積極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更好地投入課堂教學故事中,使小學生深刻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達到真正誘發學生數學思維能動性的目的,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也得到有效鍛煉。同時,在拓展課中介紹的那些生動有趣的數學故事和數學家的故事,不但讓學生認識了很多數學家,催生出敬慕之心,而那一則則小故事,更是蘊含了許多數學知識和生活常識,孩子們在數學故事的王國里,越學越想學,越學越聰明。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也樂意做一名講故事、有故事的老師,讓每一節拓展課都散發著故事的芬芳!
參考文獻:
[1]仁洪祥.故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2):74.
[2]李平.“故事素養”是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資源[J].數理化學習,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