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
摘 要:從文字產生的那刻,語文便隨之產生。語文,在詞典里就解釋為簡單的“語言和文學”,語文是語言文字類學科,語文的形式體現于字詞句段篇,但語文的內涵是思想,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和獲得知識的必需技能,是衡量人才知識與素質的標準之一。
關鍵詞:語文;學習;必要性
一、語文提高國民素質
所謂國民素質從素質的劃分上包含了國民應具有的自然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素質;從另一個角度看,國民素質經過細分還包含著審美素質、心理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等八類素質。但我國在教育上實施的是應試教育,在教育的模式上重視的是文化知識,對于學生的能力和品質培養比較忽視。而語文中所蘊含的文化傳承以及文化素養,對國民素質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其一,語文所蘊含的人文知識不但能使學生人文方面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還能使他們在德育方面的素質得到提升。語文所蘊含的人文教育元素包括了語言、文學、歷史、道德等方面的內容,并且在內涵和形式上更為博大與生動。例如,語文課本中的《草船借箭》《完璧歸趙》等作品就蘊含著極為豐厚的歷史知識。而詩歌類的作品里,不僅渲染著美學的意境,還蘊含著樸素簡單的人生哲理,像《望廬山瀑布》《山行》等詩歌作品就是如此。而《地震中的父子》《她是我的朋友》等又是絕好的道德教育作品。
其二,語文的內容還蘊含著歷史、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不但能夠傳播歷史文化、思想情感,而且還可以通過對情感和景物等方面的描繪觸動人們心靈深處的情感神經,引發學生對美的渴望、對愛的向往,從而極大地豐富學生的聯想思維和形象思維。
其三,語文可以使學生的靈魂得到凈化,人格得到升華。文學是人類靈魂最純潔的凈化劑,不但能使人內心的私心雜念得到消除,而且可以讓人們的靈魂更加高尚,純潔而高尚的靈魂就是文學凈化的結果。如《黃繼光》表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金色的魚鉤》表現出的戰友之情。文學不是蒼白無力的說教,她是深入人們靈魂的震撼和感動,它是沖擊人們心靈的滔天波浪,它對人們內心的凈化和靈魂的升華的作用,是任何一門課程都不能取代的。
其四,語文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方面具有促進和推動作用。生活需要美,工作需要美,社會需要美,自然更需要美,人們如果失去了對美的感受能力,那么就沒有了前進的動力和生活的勇氣。語文蘊含的文學元素不但可以使學生內心世界得到美的營養,還能使學生在文學中得到美的享受,從而使學生的文學素養得到提高。通過語文的系統學習,可以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思維更加豐富和活躍。因此,語文所蘊含的各種元素,在提高國民素質方面具有促進和提升的作用。
二、語文體現人文關懷
所謂人文關懷主要是指人們從內心深處對他人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的尊重,對他人各種各樣的個體需求從心理上去關心。通過激發人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的積極性,使人們在各個方面都得到自由的發展。因此,在語文教育中蘊含人文教育,是教育的靈魂所在。
語文所具有的人文關懷元素,使得語文教育具備了永恒的個性魅力。而這種魅力是依賴語文教師來展現的。因此,語文課程是人文關懷的載體,教師是通過語文課程的傳授將人文關懷的內涵展示出來。這種展示一般是通過舉辦一些活動,這些活動的氛圍是寬松、溫馨和自由的,在這樣的氛圍中教師和學生自由談論,研究語文知識的奧秘,探討生活幸福的源泉,以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的情懷去為國家和人民服務。語文教師作為人文關懷傳播的因子,不但要積極參加這樣的活動去轉播人文關懷的種子,還要積極組織這樣的活動,使語文課程中的人文關懷元素深深地植入學生的心靈中。
總之,人文關懷元素是語文所蘊含的基本元素。只有通過學習語文,才能使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具備人文關懷的基因,使學生成為社會和國家需要的精英和棟梁之才。
三、語文課程有著深厚的傳統和積淀
在語文的所有特點里,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它的基本特點。人文分開來講就是人性與文化。人文性總的來說就是人的文化和文化的人性的統一,其最主要的實質其實就是對人文精神的展現。在語文課程里,人文性的展示就是通過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最終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
語文課程所具備的人文性不但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和人文精神的傳承,更是將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民俗等方面傳統和積淀厚積薄發地通過課程傳遞了出來。在課程的編排上,通過課程的內容體現人文性是課程編排設計的主要思路。在文學這個載體里人文性是它的基本組成元素。這些元素既有現代性的性質,也有傳統性的性質。但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具備著深厚的人文性的積淀,在闡述的人文性的特質里,傳統的人文性極大地豐富著語文課程的思想和內涵。
語文作為古今中外浩瀚經典作品的語言與文化綜合元素的提煉者,它傳遞的是人文性傳統和積淀的厚積薄發。也正是通過語文的厚積薄發,其蘊含的人文性元素滋養和浸潤著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曹文虎.“真語文”思想流變及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