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型肥料對貴州黃壤區玉米干物質積累、養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響

2017-08-08 05:49:45肖厚軍崔宏浩鄭常祥祝云芳
西南農業學報 2017年6期
關鍵詞:產量差異

趙 歡,張 萌,劉 海,肖厚軍,秦 松*,崔宏浩,鄭常祥,祝云芳

(1.貴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2.農業部貴州耕地保育與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貴州 貴陽550006;3.貴州省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4.貴州省旱糧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

?

新型肥料對貴州黃壤區玉米干物質積累、養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響

趙 歡1,2,張 萌1,2,劉 海3,肖厚軍1,2,秦 松1,2*,崔宏浩1,2,鄭常祥3,祝云芳4

(1.貴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2.農業部貴州耕地保育與農業環境科學觀測實驗站,貴州 貴陽550006;3.貴州省農業科技信息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4.貴州省旱糧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6)

【目的】為篩選出適合貴州黃壤區玉米輕簡化栽培模式的新型肥料品種,【方法】以玉米品種黔單24為試驗對象,采用大田試驗探索不同養分釋放原理的新型肥料(穩定性長效緩釋肥、沃夫特緩釋肥、千里馬緩控釋肥和長效氮肥)對玉米干物質積累、養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響。【結果】一次性施入新型肥料和傳統多次追肥模式與不施肥相比,均能顯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質積累總量,其中沃夫特緩釋肥的干物質積累總量顯著高于傳統施肥,其他3種新型肥料則與傳統施肥無顯著差異。不同新型肥料的養分釋放時期和釋放速率存在差異,造成玉米對養分的吸收利用情況不同,穩定性長效緩釋肥和沃夫特緩釋肥處理籽粒N吸收量與傳統施肥處理無顯著差異,千里馬緩控釋肥和長效氮肥處理籽粒N吸收量顯著低于傳統施肥處理;穩定性長效緩釋肥、沃夫特緩釋肥和千里馬緩控釋肥處理顯著提高籽粒中P吸收量;新型肥料處理籽粒中K吸收量與傳統施肥處理無顯著差異。穩定性長效緩釋肥氮素收獲指數最高,達67.92 %。【結論】與耗時費工的傳統施肥方式相比,穩定性長效緩釋肥和沃夫特緩釋肥省時省工,提高玉米整株干物質積累量,且產量無顯著變化,二者更適合在貴州黃壤區玉米生產上推廣應用。

新型肥料;玉米;養分吸收;氮素利用

【研究意義】黃壤是貴州主要農業用地類型,我國超過25 %的黃壤分布在貴州省,貴州省接近1/2的土壤類型為黃壤[1-2]。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穩定和提高產量是緩解西南地區玉米供需矛盾、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途徑[3]。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農村勞動力結構改變,勞動力成本大幅提高。據調查,我國生產1 t玉米的成本達334元,高出美國約250元[4]。傳統精耕細作的模式已不適應當前農村現狀,輕簡化栽培模式因省工省時越來越受到農民的青睞。【前人研究進展】高強等[5]調查發現,吉林輕簡化栽培玉米面積已達到玉米總面積的62.5 %。研究表明,玉米需肥量大、耐肥能力強,充足的養分供應是獲得玉米高產的關鍵[6-8]。同時,養分后移特別是氮肥后移,對提高作物產量、養分吸收和干物質積累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諸多報道,傳統化肥已無法滿足當前輕簡化玉米栽培的需求[9-12]。【本研究的切入點】新型肥料因具有一次性施入、緩/控釋肥以及與作物不同生育期養分需求吻合等特點,得到迅速推廣[13-15]。然而,目前在貴州黃壤地區玉米生產中不同新型肥品種的篩選研究卻鮮見報道。【擬解決的問題】為此,筆者針對貴州黃壤區玉米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新型肥料對玉米品種黔單24干物質積累、養分吸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響,以期篩選出適合貴州玉米輕簡化栽培的高效新型肥料應用于生產。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1.1.1 玉米品種 供試玉米品種為黔單24,國審品種,貴州省旱糧研究所選育。

1.1.2 供試肥料 西洋復合肥,N∶P2O5∶K2O=15∶15∶15;穩定性長效緩釋肥,N∶P2O5∶K2O=22∶8∶10,驊龍公司提供;沃夫特緩釋肥,N∶P2O5∶K2O=22∶8∶12,雙膜雙控;千里馬緩控釋肥,N∶P2O5∶K2O=24∶8∶10。

1.1.3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選擇貴陽市花溪區湖潮鄉,北緯26°30′11″,東經106°39′26″,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土壤基本理化性質為:pH 5.4,有機質25.75 g/kg,全氮1.35 g/kg,有效磷10.0 mg/kg,有效鉀109.8 mg/kg。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5年5-10月進行,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共設6個處理: T1,西洋復合肥,屬當地傳統多次追肥模式的常用肥種類;T2,穩定性長效緩釋肥;T3,沃夫特緩釋肥;T4,千里馬緩控釋肥;T5,長效氮肥;T6,對照(不施肥)。各處理NPK總施用量相等,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別為388、141和212 kg kg/hm2,不足部分用過磷酸鈣和硫酸鉀補充。T1的100 %西洋復合肥、100 %過磷酸鈣和25 %硫酸鉀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剩余75 %硫酸鉀于第3次追肥時施入),尿素分3次追施(追施比例分別為25 %、63 %和12 %)。T2~T5所有肥料均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玉米栽培方式為露地栽培,密度4200株/667m2,小區面積18 m2(3 m×6 m),每小區種植5行,行距0.6 m,窩距0.29 m。重復3次。田間管理與當地相同,根據苗情及時中耕除草,防治玉米病蟲害發生。

1.3 測定指標

1.3.1 干物質積累 于玉米成熟期,每個小區選3株代表性植株,各器官(莖、葉、芯、籽粒)分開,105 ℃殺青30 min后于80 ℃烘干至恒重,測定干物質積累量。樣品粉碎后保存,用于測定不同部位N、P和K含量。

1.3.2 養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 將不同器官粉碎樣品用濃H2SO4-H2O2消煮,分別用凱氏定氮法、釩鉬黃比色法和原子吸收法測定N、P和K含量。氮肥利用效率計算參照[16-19] 的方法:氮肥偏生產力(NPFP,kg/kg)=施氮后作物產量/施氮量,氮肥農學效率(NAE,kg/kg)=(施氮后作物產量-不施氮作物產量)/施氮量,氮肥利用效率(NRE)=(施氮區地上部吸氮量-不施氮區地上部吸氮量)/施氮量×100 %,氮素收獲指數(NHI)=籽粒吸氮量/植株吸氮量×100 %,氮素吸收效率(NUPE)=植株氮素積累量/施氮量×100 %。

1.4 數據分析

采用Excel 2010進行數據基本運算,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新型肥料對玉米地上各部位干物質量的影響

由表1可見,施肥顯著提高了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質量。與T6(對照,不施肥)相比,施肥處理的總干重提高53 %~125 %,莖、葉、芯和籽粒干物質量分別提高8 %~104 %(T5除外)、20 %~74 %、50 %~354 %和64 %~115 %。總干重以T3最高,達360.20 g/株,顯著高于其他處理,T1、T2、T4和T5顯著高于T6;莖干物質量T3顯著高于其他處理,T4與T6無顯著差異,T5顯著低于T6,這可能與長效氮肥的養分釋放特性有關;葉干物質量T3和T5無顯著差異,均顯著高于其他處理,T1與T4無顯著差異,但顯著低于T2、T3和T5;芯干物質量以T3最高,達79.48 g/株,顯著高于其他處理,T5顯著高于T1、T2和T4。籽粒干物質量各施肥處理間總體差異不大,與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的T1相比,T2~T5實現了輕簡化栽培,除T5顯著低于T1外,T2、T3和T4與T1均無顯著差異。

表1 不同處理玉米地上各部位的干物質量

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達顯著水平(P≤0.01),下同。

Note: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atP≤0.01 level. The same as below.

2.2 不同新型肥料對玉米地上各部位養分含量的影響

由圖1可見,玉米不同部位的養分含量不同,葉片中依次為N>K>P,莖(T6除外)和芯為K>N>P,籽粒為N>K≈P。各施肥處理的N含量在莖、葉和籽粒中均較不施肥處理明顯提高,提高幅度分別為35 %~170 %、48 %~108 %和25 %~44 %。芯中N含量T3和T4比T6略降低(17 %~22 %)。①N含量。4種新型肥料與T1(常規施肥處理)相比,莖中N含量T2、T3和T4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葉中N含量除T4略高外,T2、T3和T5不同程度降低,其中T3和T5顯著低于T1;芯中N含量T2、T3、T4和T5顯著降低,但4者間差異不大;籽粒中N含量均有降低,其中T3、T4和T5顯著低于T1;②P含量。與不施肥處理T6相比,施肥顯著降低莖和籽粒中P含量,降低幅度分別為78 %~86 %和24 %~48 %,不同施肥處理間整體差異不大。施肥對葉和芯中P含量的影響不明顯;③K含量。與不施肥處理T6相比,施肥顯著降低籽粒中K含量,降幅13 %~26 %,不同施肥處理間無顯著差異;莖和芯(T1除外)中K含量不同程度降低,降幅分別為15 %~30 %和8 %~39 %;葉中鉀含量不同程度提高,其中T1含量最高,達11.65 g/kg,顯著高于其余5個處理。

同種養分不同字母表示0.05水平差異顯著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nutrient indicat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at P≤0.05 level 圖1 不同處理玉米各部位養分含量Fig.1 Nutrient content of different overground parts of corn plant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2.3 不同新型肥料對玉米地上各部位養分吸收量的影響

養分吸收量對玉米的生長發育有直接影響。由圖2可見,施肥顯著增加了玉米地上部NPK吸收總量。N吸收總量T1~T4間無顯著差異,T5顯著低于T1和T3。籽粒、葉、芯和莖中N吸收量對總吸收量的貢獻率分別為58 %~68 %、22 %~33 %、4 %~8 %和3 %~8 %;籽粒中N吸收量施肥處理均高于不施肥處理,T1的N吸收量最高,達152.50 kg/hm2,顯著高于T4和T5,但與T2和T3無顯著差異;葉中N吸收量T1~T5顯著高于T6,但5者間無顯著差異;芯中N吸收量T3最高,達18.69 kg/hm2,顯著高于T2、T4、T5和T6,但與T1無顯著差異;莖中N吸收量T3和T1較高,分別為18.05 kg/hm2和15.43 kg/hm2,顯著高于其他處理。P吸收總量以T2最高,達45.76 kg/hm2,顯著高于T1、T5和T6,但與T3和T4無顯著差異,T1、T5和T6間無顯著差異。籽粒、葉、芯和莖中P吸收量對總吸收量的貢獻率分別為74 %~84 %、12 %~19 %、1 %~4 %和2 %~12 %;籽粒中P吸收量T2顯著高于其他處理,T1、T3和T4無顯著差異;芯中T2~T5不同程度低于T1,其中T2、T4和T5達顯著水平;葉中T4最高,顯著高于其他處理,但T1、T2、T3和T5無顯著差異;莖中T1、T2、T4和T5無顯著差異。K吸收總量T1最高,顯著高于T2、T4、T5和T6,T2~T5不同程度高于T6,其中T2、T3和T4達顯著水平;籽粒、葉、芯和莖中K吸收量對總吸收量的貢獻率分別為23 %~32 %、15 %~35 %、12 %~21 %和20 %~44 %;籽粒中K吸收量T2、T3和T4與T1無顯著差異,T5略低;芯中T2、T4和T5不同程度低于T1,T3顯著高于T1;葉中T2~T5不同程度低于T1;莖中T3略高于T1,T2、T4和T5明顯低于T1。

2.4 不同新型肥料對玉米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響

肥料偏生產力是反映當地土壤基礎養分水平和化肥施用量綜合效應的重要指標。由表2可知,氮肥偏生產力和氮肥農學效率均為T1>T2>T3>T4>T5,其中T5顯著低于其他4個處理。玉米對不同來源氮肥的利用效率不同,表現為T1>T3>T2>T4>T5,T1和T3顯著高于T5,T2和T4與T5無顯著差異。T1的氮肥利用效率最高,達39.50 %;T5最低,僅24.81 %。氮素吸收效率的變化與氮肥利用效率一致。氮素收獲指數以T2最高,達67.92 %,顯著高于T3和T5;所有施肥處理的氮素收獲指數與T6處理的差異均不顯著。

圖2 不同處理玉米各部位的養分吸收量Fig.2 Nutrient absorption amount of different overground parts of corn plant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處理Treatment偏生產力(kg/kg)Nitrogenpartialfertilizerproductivity氮肥農學效率(kg/kg)Nitrogenagronomicefficiency氮肥利用效率(%)Nitrogenuseefficiency氮素收獲指數(%)Nitrogenharvestindex氮素吸收效率(%)NitrogenabsorptionefficiencyT123.64a12.63a39.50a65.48ab59.91aT223.34a12.33a35.10ab67.92a55.51abT323.13a12.12a38.34a59.86bc58.75aT420.60ab9.59ab28.97ab63.93abc49.38abT518.11b7.09b24.81b58.18c45.22bT6---62.10abc-

2.5 玉米產量與干物質量、養分含量及養分吸收量的相關性

由表3可知,玉米產量與莖和籽粒干物質量極顯著正相關,與葉片干物質量顯著正相關,與芯干物質量無顯著相關性;莖氮含量與產量極顯著正相關,但磷鉀含量與產量分別呈極顯著和顯著負相關。莖氮和莖磷吸收量與產量的相關性同氮磷含量,但莖鉀吸收量與產量無顯著相關性。葉中氮磷鉀含量和吸收量與產量不同程度正相關(葉磷含量除外);芯中氮磷鉀含量與產量關系不顯著,但氮磷鉀吸收量均與產量極顯著正相關;籽粒中氮含量與吸收量均與產量極顯著正相關,磷鉀含量與吸收量同產量的相關性相反,前者分別與產量呈極顯著和顯著負相關,后者則分別與產量呈顯著和極顯著負相關。

3 討 論

玉米是C4植物,光合效率高,干物質積累迅速,高干物質積累量是形成高產的物質基礎。適當的養分配比和施用方式是提高干物質積累的關鍵[20],施肥對玉米養分吸收和分配的影響僅次于遺傳[21]。新型肥料根據養分需要,使養分釋放與養分吸收基本同步,減少氮素養分損失,促進養分吸收利用,是實現玉米高產高效的重要措施。

4 結 論

本研究發現,一次性施入新型肥料和傳統多次追肥模式均能顯著提高玉米地上部分干物質積累總量,比不施肥的提高53 %~125 %。其中,沃夫特緩釋肥的干物質積累總量顯著高于傳統施肥,穩定性長效緩釋肥、千里馬緩控釋肥和長效氮肥則與傳統施肥無顯著差異。同時,籽粒干物質量傳統施肥和新型肥料處理無顯著差異,僅長效氮肥略低。在本試驗條件下,不同部位的養分含量表現為:葉片N>K>P,莖(空白對照除外)和芯K>N>P,籽粒N>K≈P。不同新型肥料的養分釋放時期、釋放速率存在差異,造成玉米對養分的吸收利用情況不盡相同。新型肥料處理莖和芯中N含量不同程度降低,促進養分更多的流向收獲器官,這與杜偉的研究結果相似[22-23]。

養分吸收量對玉米的生長發育有直接影響,不同新型肥料處理對玉米各器官NPK養分吸收量影響不同。穩定性長效緩釋肥和沃夫特緩釋肥處理籽粒N吸收量與傳統施肥處理無顯著差異,千里馬緩控釋肥和長效氮肥處理籽粒N吸收量則顯著低于傳統施肥處理;穩定性長效緩釋肥、沃夫特緩釋肥和千里馬緩控釋肥處理明顯提高籽粒中P吸收量;新型肥料處理籽粒中K吸收量整體上與傳統施肥處理無明顯差異。

表3 不同處理玉米產量與干物質量、養分含量及養分吸收量的相關系數

注:*和**表示相關性分別達5 %和1 %顯著水平。

Note: * and ** indicate the correlation at 5 % and 1 % level,respectively.

綜上所述,新型肥料免去傳統施肥多次追肥的不便,緩解農村勞動力短缺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巨大壓力,實現輕簡化栽培,同時保證玉米的正常產量。但不同品種和產量水平的玉米需肥特性不同,需據此選擇養分配比合理、緩釋性與需肥時期同步、價格相對低廉的新型肥料,實現玉米高產高效、輕簡化栽培,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與耗時費工的傳統施肥方式相比,穩定性長效緩釋肥和沃夫特緩釋肥省時省工,提高了玉米整株干物質積累量,且產量無顯著變化。因此,二者更適合在貴州黃壤區玉米生產上推廣應用。

[1]肖厚軍,王正銀,何佳芳,等. 貴州黃壤鋁形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土壤通報, 2009,40(5): 1044-1048.

[2]李 渝,張雅蓉,張文安,等. 貴州黃壤地區不同施肥處理及降雨量對玉米產量的影響[J]. 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 2015, 26(1): 230-235.

[3]岳德榮.對我國玉米種業發展的幾點認識[J]. 玉米科學, 2004,10(4): 88-91.

[4]于 左,高建凱. 中國玉米價格競爭力缺失的形成機制與政策[J]. 農業經濟問題, 2013(8): 10-19.

[5]高 強,李德忠, 黃立華, 等. 吉林玉米帶玉米一次性施肥現狀調查分析[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 2008, 30(3): 301-305.

[6]楊恒山,高聚林, 張玉芹, 等. 超高產春玉米氮磷鉀養分吸收與利用的研究[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2011, 29(2): 15-20.

[7]韓志勇,徐長青, 高 強. 東北地區玉米高產高效養分管理技術現狀及影響因素[J]. 吉林農業科學, 2012, 37(1): 34-37.

[8]王 寅,馮國忠, 張天山, 等. 控釋氮肥與尿素混施對連作春玉米產量、氮素吸收和氮素平衡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 2016, 49(3): 518-528.

[9]張瑞富, 楊恒山, 畢文波, 等. 超高產栽培下氮肥運籌對春玉米干物質積累及轉運的影響[J]. 作物雜志, 2011(1): 41-44.

[10]葉東靖, 高 強, 何文天, 等. 施氮對春玉米氮素利用及農田氮素平衡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0, 16(3): 552-558.

[11]楊憲龍, 路永莉, 同延安, 等. 長期施氮和秸稈還田對小麥-玉米輪作體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3, 19(1): 65-73.

[12]司賢宗,韓燕來,王宜倫,等. 緩釋氮肥與普通尿素配施提高冬小麥-夏玉米施肥效果的研究[J]. 中國農業科學, 2013, 46(7): 1390-1398.

[13]王 菲,王正銀,趙 歡,等. 緩釋復合肥料對莖瘤芥產量、品質和養分含量的影響[J]. 中國蔬菜, 2012(20): 68-72.

[14]趙 歡, 劉 海, 何佳芳, 等. 不同肥料組合對馬鈴薯產量、生物性狀和土壤肥力的影響[J]. 貴州農業科學, 2013, 41(12):110-114.

[15]邱現奎, 董元杰,胡國慶,等. 新型包膜緩釋肥對大白菜生理特性、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 土壤學報, 2011(2): 375-382.

[16]周寶元,王新兵,王志敏,等.不同耕作方式下緩釋肥對夏玉米產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6, 22(3):821-829 .

[17]王玉軍.不同緩釋有機復肥對夏玉米產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響[J].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3(2): 42-45.

[18]胡 娟,吳景貴,孫繼梅,等.氮肥減量與緩控肥配施對土壤供氮特征及玉米產量的影響[J]. 水土保持學報, 2015, 29(4): 116-120.

[19]陳艷萍,肖 堯,孔令杰,等.緩釋肥施用量對超高產夏玉米氮素積累分配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 2015, 31(27): 34-40.

[20]陳 群,耿 婷,侯雯嘉,等.近20年東北氣候變暖對春玉米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 中國農業科學, 2014, 47(10): 1904-1916.

[21]肖永貴,李思敏,李法計,等.兩種施肥環境下冬小麥京411及其衍生系產量和生理性狀的遺傳分析[J]. 作物學報, 2015, 41(9): 1333-1342.

[22]杜 偉,趙秉強,林治安,等.有機無機復混肥優化化肥養分利用的效應與機理研究Ⅰ.有機物料與尿素復混對玉米產量及肥料養分吸收利用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2, 18(3): 579-586.

[23]杜 偉,趙秉強,林治安,等.有機無機復混肥優化化肥養分利用的效應與機理研究 Ⅱ.有機物料與磷肥復混對玉米產量及肥料養分吸收利用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2, 18(4): 825-831.

(責任編輯 姜 萍)

Effects of Different New Fertilizers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Nutrient Absorption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Corn Planted on Yellow Soil in Guizhou

ZHAO Huan1,2, ZHANG Meng1,2, LIU Hai3, XIAO Hou-jun1,2, QIN Song1,2*, CUI Hong-hao1,2, ZHENG Chang-xiang3, ZHU Yun-fang4

(1.Guizhou Institute of Soil and Fertilizer, Guizhou Guiyang 550006,China; 2.Guizhou Scientific Observation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eservation and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Guizhou Guiyang 550006,China; 3.Gui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Guizhou Guiyang 550006,China; 4.Guizhou Institute of Upland Crops, Guizhou Guiyang 550006, China)

【Objective】The study aims to screen new fertilizer varieties for corn cultivation under the easy and simplified cultivation pattern in yellow soil area of Guizhou. 【Method】The effects of four new fertilizer varieties (Stable sustainable release fertilizer, Wolf slow release fertilizer, Qianlima slow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and Long effective nitrogen fertilizer)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nutrient absorption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Qiandan 24 were studied by a field test. 【Result】The applying new fertilizers once and traditional multi-times topdressing can increas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corn overground parts compared with n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corn overground parts applied with Wolf slow release fertilizer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raditional fertilization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between other three new fertilizers and traditional fertiliza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ime and rate of nutrient release among four new fertilizers, which results in the difference in nutrient absorption of corn plants.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grain nitrogen absorption amount among Stable sustainable release fertilizer, Wolf slow release fertilizer and traditional fertilization but the grain nitrogen absorption amount of corn plants applied with Qianlima slow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and Long effective nitrogen fertilizer is lower than traditional 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Applying Stable sustainable release fertilizer, Wolf slow release fertilizer and Qianlima slow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can increase grain phosphorous absorption amount significantly.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grain potassium absorption amount between four new fertilizers and traditional fertilization. The nitrogen harvest index of corn plants applied with Stable sustainable release fertilizer is the highest (67.92 %) among four new fertilizers and traditional fertilization. 【Conclusion】The Stable sustainable release fertilizer and Wolf slow release fertilizer patterns with time and labor saving can increas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of corn plants and keep grain yiel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fertilization pattern with time and labor consuming. Therefore, the Stable sustainable release fertilizer and Wolf slow release fertilizer should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orn production in yellow soil areas of Guizhou.

New fertilizer; Maize; Nutrient absorption; 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1001-4829(2017)6-1390-06

10.16213/j.cnki.scjas.2017.6.026

2016-06-20

貴州省農業科學院自主創新項目“黃壤性中低產田土壤改良與生產力提升關鍵技術研究”[黔農科院自主創新科研專 項字(2014)007]; 貴州省產業體系建設項目“貴州省玉米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GZCYTX2014-0702);貴州省農科院科技成果培育與人才培養項目“貴州玉米、水稻緩釋專用肥研制及應用”[黔農科院CR合字(2014)13]

趙 歡(1983-),男,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植物營養資源利用研究,E-mail:zhaohuancnm@163.com,*為通訊作者:秦 松,E-mail: qs3761735@163.com。

S158.3

A

猜你喜歡
產量差異
相似與差異
音樂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提高玉米產量 膜下滴灌有效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世界致密油產量發展趨勢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今日農業(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10
2018年我國主要水果產量按省(區、市)分布
找句子差異
DL/T 868—2014與NB/T 47014—2011主要差異比較與分析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2018上半年我國PVC產量數據
聚氯乙烯(2018年9期)2018-02-18 01:11: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网站免费| 91高清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一级毛片网|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曰AV在线无码|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永久天堂网Av|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久久综合色视频| a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四区| 午夜激情婷婷|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精品99在线观看| 五月天在线网站| 四虎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国产第二十一页|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国产青青操| 97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9966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欧美色99|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精品视频福利| 永久天堂网Av| 99精品在线看| 五月天久久综合|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黄色a一级视频|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99这里只有精品6|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91视频国产高清|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香蕉伊思人视频|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97在线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国产95在线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高h视频在线|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在线免费a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白丝av|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迷奸在线看|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