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萍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014-02
當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制約著教學質量提高的大問題。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標準。那么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設計課前導入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數實踐證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手段。興趣有很強的指向性,引入環節位于一節課的開頭。引入環節設計的好,就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畢竟: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開課時,根據學生情況以及課文內容,或講一個笑話,或講一個故事,或提一個問題,設計一個懸念,或講一則奇聞趣事,或展示一幅畫面,或做一個演示……總之,力求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講朱自清的《背影》,我采用了以舊帶新法和直觀演示法。把學過朱自清的《春》聯系起來,再用多媒體演示“荷塘月色”的優美畫面。通過復習舊知識,從而巧妙地引入新課的學習內容。這種導入,既復習鞏固了舊知識,又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基鋪路,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便于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系,便于學生頭腦中形成系統的、完整的知識體系。直觀演示,能把教學主要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引起學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了感性材料,能引起學生尋求探索的積極性,為學生架起了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這種以舊帶新法與直觀演示法,同樣可以激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情景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設計教學情境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并與他們已有的認知結構有密切的關聯,具有較強的問題性,學生才會產生問題意識并樂于去探究,情境中蘊含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挑戰性,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能造成一定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教學創設情境應力求體現時效性,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吊起學生的“胃口”,讓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采用情感教學最有效的手段是創設情境,因為情感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的。當教師在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理解能力,把課文所表現的內容和情節通過語言描述、圖片再現、實物演示、音樂渲染、表演描繪等手段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時,就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自然地產生和課文內容有關的聯想和想象,激發出強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學《孔乙己》這類富有形象的文章時,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試演“課本劇”,使學生獲得參與情境的成功喜悅。創設情境,要依據教材從實際出發,運用多媒體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創設情境,將把強制學生有意注意接受知識,變為無意而輕松獲得知識,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讓學生感到愉悅的學習情景,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參與、情感交融、優化教學,享受語文、享受課堂、享受學習。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創建高效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平等教學,用自己的熱誠幫助學生、愛護學生,用實際行動感化學生,絕不能因為學習成績的好壞而歧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給學生創造一個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在課后,教師要經常與學生接觸、交談,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生活問題等,指導他們學會總結知識、改進學習方法。良好的教學氛圍的形成會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巨大的影響。研究表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時間和機會越多,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就越多,有效教學的可能性就越大??梢娪行Ы虒W必須要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實施快樂教育、愉悅教學,使學生的身心始終處在最佳狀態。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呢?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從心底發出的對教師的這種神圣感。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力量,要贏得學生的熱愛與信任,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是教師的重要職責,也是教師作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保證。為了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必須創造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自由地求實、求索、求真,教學效果不僅取決于教師的業務能力,更重要的取決于師生關系所處的狀況。
四、合作探究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相互配合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但也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就安排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