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宇
據大數據顯示,火鍋的消費總額占到國民餐飲消費總額的15%,相當于每6個人里就有1個人在吃火鍋。火鍋這一滾燙熱辣的“美食之王”,仿佛不受季節因素的影響,成為了檢驗吃貨等級的重要標準。誰說夏天不是吃火鍋的好時節?夏日的火鍋不僅能吃出新高度,也能體現一名饕客的基本修養。
《黃帝內經》蘊含“火鍋哲學”
悶熱的夏天,熱浪襲人,沿街的川味火鍋散發出誘人的氣味。火鍋控們頂著烈日,排著隊,吃火鍋的熱情只增不減。在他們看來:在30多度的天氣里整一頓火鍋,是對夏天起碼的尊重。
夏天的火鍋,到底有什么非吃不可的理由,能讓大家在高溫天氣里拖著“半條命”欣然前往。《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意指在春夏兩季應以養元氣為主,多吃生冷食物都對陽氣有所損傷。而秋冬兩季在飲食上則不能過于燥熱,否則就是在傷害陰氣。夏季氣溫高、空氣潮濕,在熱空氣的籠罩下,人的肌體自然就會更容易出汗,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鹽造成胃酸分泌下降,唾液減少、食欲不振。吃火鍋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夏吃火鍋,伏天進補,這個地道的餐飲習慣和民眾俗語蘊涵著千百年來“夏季養生,夏治冬病”的中醫哲理。
除了能夠喚醒食欲,夏季的火鍋還可以為身體補足水分、鹽、鉀、鈣、鎂微量元素、電解質、含氮物質以及維生素。在食用火鍋時,會有大量的綠色蔬菜、豆腐、雞蛋、瘦肉、魚肉、雞鴨、豬肝、茄子、黃瓜、苦瓜、冬瓜、竹筍、蒲公英……這些菜可刺激食欲、開胃、補脾胃、幫助消化。而且還給人體提供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微量元素、生物堿、甙類、苦味質,可對人體提神醒腦,消除炎熱疲勞。
盛夏,火鍋,還有詩歌
電影《喜歡你》中描述:“吃火鍋是最能表現戀愛男女情感的火熱。”要想更加極致一點,那一定得是麻辣火鍋。火鍋本身的烹煮方式,就透著一股簡單粗暴:一桌人圍坐在一只鍋旁,麻辣鍋底張狂地汩汩冒泡,噼里啪啦幾碟肉菜,扔進鍋里,瞬間沒了蹤影,每一張嘴都在說話,都在咀嚼,每一句話都隨著熱氣消散了,肉進了肚子里。
這種起源于重慶以及四川江河碼頭船工挑夫和漁民中的麻辣火鍋,本身就是江湖的象征。一邊享用火鍋,一邊肆無忌憚的出汗,與同桌之人互道哥們、做派豪放,這種體驗與那時人們對詩歌、對人生的感受,融為一體。就這樣,詩人們在酒與火鍋中,結成兄弟姐妹,共吟詩歌。
火鍋就是夏日的詩歌,人們在涮煮中尋找靈感。重復的動作是一種儀式感,嚴肅到殺死所有夏季容易滋生的細菌。食材是毫無修飾的,新鮮程度和衛生情況一眼便知。此時,你只要根據自己的口味涮食喜愛的食材和掌握火候,就能夠看到:愛在鍋中裊裊騰起的熱氣中升華。
夏日啖溫鼎“與熱狂舞”
據大數據顯示,近五年來,火鍋商戶數量大幅上漲,火鍋成為國人就餐的首選。夏季也不例外,人們走在一排梧桐的遮天綠蔭里,聽著隱隱傳來的陣陣蟬鳴,在朱熹筆下“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中,轉身走進一家火鍋店。
被暴君般的夏天逼到死角的人們,要么把自己關進密閉的空調房里,如同把食物放進冰箱;要么轉守為攻,奮起反抗,從飲食中殺出一條路來,把盛夏之熱的痛苦變成始料不及的歡樂。于是,在熱得難以忍受的時候,請堅定地選擇熱辣沸騰的火鍋。以毒攻毒,比熱更熱,既然盛大的夏天不可阻擋,那么,就讓我們在火鍋的酣暢中,與熱狂舞。
夏日啖溫鼎,應當是一名饕客的基本修養。叫上三五好友,點一個熱騰騰的鍋底,那些被高溫趕走的食欲會從你涮的第一筷子羊肉那一瞬間統統回來。火鍋滾燙,時間緩慢,鍋子在哪兒,哪兒就是一場席,天氣是燥熱的,火鍋是真摯的。水開酒滿,江湖奔流,停下筷子一抬頭,七情六欲嬉笑怒罵全都破殼一躍。在炙熱的空氣中,跳進鍋子里,尖叫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