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138-01
小學生作文批改是小學作文教學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教師獲得作文教學效果反饋信息的一個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認真把握小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作文批改方法,及時有效的對學生習作進行批改,促進小學生作文水平的不斷提高。筆者對小學生作文批改進行初步的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站好位置去認識,端正角度去評價
教師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去認識自己學生的習作。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力求保持學生作文的原意,絕不能用教師的思路去代替學生的思路。因為小學生的生活積累和語文知識都很有限,有的孩子在作文中,難免有些語言表達方面的不足,但那是無關緊要的。如果教師對他們的作文要求過高過嚴只會適得其反,那將會打擊他們的寫作興趣,使他們產生懼怕寫作文的心理。所以教師在批改他們的作文時,只要學生寫的是真話,是自己心里想說的話,表達的是真情實感,哪怕有的只是幼稚可笑的語句,也不必大刪大改,把學生的一篇作文搞得面目全非。因為我們批改作文的目的不是代替學生修改作文,而是要指導學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自己修改作文。
二、因人而異去批改,鼓勵話語多不煩
我們評價學生作文時要學會用一雙孩子的眼睛去看待小學生作文。一個教師對孩子習作的賞識,絕對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鑒賞能力,而恰恰顯出了教師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堅持鼓勵為主,在閱讀學生習作時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之詞,在評價孩子的習作時多一些欣賞和贊美,讓孩子產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讓他們今后在習作時打開自己內心世界的大門,讓內心的真情實感流露在紙上,讓剛剛嘗試用筆表達的孩子們在教師的一句句贊美之詞中,點燃他們對作文的向往之心,揭開作文的神秘面紗,消除他們對作文的恐懼心理,讓學生懂得一篇優秀的作文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三、花樣繁多來批閱,及時批閱是關鍵
作文評價與批改結果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口頭的;可以采用分數、等級來表示,也可以用評語來表示;還可以采用多種評價形式進行綜合評價。如:辦班級作文優秀榜、評選班級小作家等活動,調動他們的習作積極性。平時我們常講精批細改,但要清楚地認識到那并非唯一的方法。那種認為老師把學生的作文改得越細越好的看法是片面的,如果教師在所有作文批改中均采用精批細改這一方法,要把每一篇小學生作文均改成小學生優秀作文的想法和做法那是不太現實的。因為好的作文是很難一次成功的,學生的能力提高也是循序漸進的,教師絕不能急功近利,操之過急。
如果學生每次把作文本交上來后,教師都要經過十天半月的批改后才能進行評講,那時學生對自己當時是怎樣寫作的早已忘得一干二凈了,等老師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發到他們手里的時候,他們大多只是瀏覽一下成績或評語而已,而對自己的習作連認真地看一遍的興趣都沒有了,即使老師把他們的作文改得再仔細,對學生作文水平的不斷提高也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反而使老師的批改顯得勞而無功。所以我們要盡量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及時地批改學生的作文。只有及時,才會有效果。
四、權力下放給學生,水平提高出成果
教師要把作文的批改和其它作文教學環節緊密地結合起來。我們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既要培養學生學會寫作文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要教給學生寫好作文的技能、技巧,同時也要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方法。我一直堅信一句話:“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我們除了要重視學生作文的指導和批改外,不要忽視了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這一重要環節,認真上好作文講評課,讓學生在講評課上注意傾聽老師和同學們對作文優缺點的評價,仔細閱讀自己的習作,全面理解教師批改的意圖,找出自己習作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對自己的習作認真進行修改,把修改作文的權力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主要還得靠學生自己,不只是老師單方面應該努力的事,教師是絕不可能替代學生寫作文的。因此,在習作中,學生處于主要地位。在作文批改中要讓學生從習作的被動地位轉向主動地位,努力讓學生從習作的實踐中去體會作文寫好以后要認真修改的道理,讓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看到經自己修改過的作文比原來更通順了、更流暢了,從而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以增強學生對寫好作文的自信心,提高寫作的興趣,進一步養成認真進行習作、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習慣,從而不斷提高作文水平,最終使學生成為作文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