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麗
摘 要 在教育的過程中,批評是教師幫助學生改正不足、不斷成長進步的有力武器,作為教師要敢于批評學生的缺點和不足。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中學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有著極強的自我意識,對周圍的人和事有著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且極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如果不掌握批評的技巧,結(jié)果只能適得其反。作為中學教師,我們應學會如何讓批評成為一種藝術(shù),使之更加有效。
關(guān)鍵詞 批評教育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139-02
新聞上看到學生自殺事件:一名初三的學生沒有去學校上課,被老師批評并要求寫檢討,而后在家自殺身亡……近些年來,常常因為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就出現(xiàn)學生告老師、家長告老師……類似的事情多了,教師也怕了,所以在該批評的時候很多老師也開始變得“畏畏縮縮、束手束腳”,更有甚者采取“眼不見為凈”的方式,自欺欺人。這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作為教師,不能因為害怕承擔責任而推卸教育學生的職責,教育學生那是我們的天職,既然已經(jīng)站上三尺講臺,我們就必須要負起責任,盡自己可能地發(fā)揮批評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怎樣的批評才是有效的?我們中學教育工作者如何讓批評成為一種藝術(shù)呢?
一、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如果批評能夠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不那么鋒芒畢露,也許我們的學生不會如此抗拒。但我們的現(xiàn)狀是怎樣的呢?當學生違反了班規(guī)校規(guī),我們總是不忘戴上自己的角色面具,將生氣寫在臉上。上午第四節(jié)課上課時,一個男生總是遲到,每次看到他遲到,我總是忍不住皺眉頭:“怎么又遲到了……”不停地批評,他還是不停地依然遲到。我想,批評如果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缺乏藝術(shù),這種批評非但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讓學生心生反感。后來聽同班同學介紹說,這位同學平時短跑速度非常了得,所以當他再一次遲到的時候,我非常輕松地開玩笑道:“XX,短跑健將可要在任何場合都要領(lǐng)先哦,鈴聲以前,請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點……”我看到,他的表情非常不好意思。適時的幽默語氣,不僅能緩和氣氛,而且學生更易于接受。
二、建立尊重效應,讓批評留有余地
雖然學生在一定階段內(nèi)是受引導者,但學生首先是一個人,而且由于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老師尤其要注意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所以,批評教育一定要留給學生反思及自尊的空間,直接的徹底的批評會讓學生一下受不了,心里很難承受,自尊心太受打擊,產(chǎn)生消極情緒反應。如能設置一下啟發(fā)式的問題,留給學生反思的空間,留給他一點面子,給一個可下的臺階,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我得出一個結(jié)論:批評要從保護學生自尊心出發(fā),讓批評充滿理解和信任,才能讓學生體面地接受批評。
三、巧用空白效應,防止超限效應
空白效應在實施批評教育時的合理運用會取得較好的效果。批評之后最好留有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反省,這樣,學生就不會有一種被窮追不舍之感,反抗心理就會銳減,相反如果喋喋不休地批評學生給學生造成了超限效應,會使學生心扉緊閉,效果極差。《大話西游》里的唐僧雖然精神可嘉,但是沒有幾個人受得了這種碎碎念,容易讓人精神崩潰。教師應該懂得這種心理知識,不能做唐僧。
四、注重放大效應,化缺點變優(yōu)點
教師在批評學生時,首先要先抓住學生的優(yōu)點,哪怕是學生一點點的閃光點進行肯定與鼓勵,而非立馬抓住進行狠批。心理學研究證明,這種先肯定后批評的方式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一個男生,不管是考試還是練習,選擇題做得都很不錯,但是非選擇題就做得亂七八糟。我特意把他請到辦公室,“XX,你的選擇題做得真不錯”。他馬上面露得意之色:“老師,我選擇題都不用翻書就能做出來”(社會本地開卷考)。我笑笑說:“假如你能把非選擇題也做得和選擇題一樣出色,老師會更佩服你的。”他有點拘躇,但還是點了點頭。
五、實行門檻效應(又稱拆屋效應),讓目標循序漸進
不要把教育目標一下子推到學生面前,要求他們馬上達到,不要在批評時把所有的問題一下子都提出來,而是要在適當?shù)臅r間、適當?shù)牡攸c,采取適當?shù)姆绞街鸩街赋鰧W生的缺點,這樣不但學生心理上接受起來比較容易,而且改正起來也比較輕松。XXX同學成績不是很理想,上課喜歡說話,常常被我點名,后來給他提了個要求,一節(jié)課被我點名不超過三次,否則就要接受一定的“懲罰”。這種要求對他來說有一定難度,但又不是太難,實行起來比較有效果。
六、事實求是,就事論事
張冠李戴、混淆黑白都會給學生帶來嚴重的傷害,有時甚至是無法彌補的。在批評之前,教師必須弄清事實真相,不急于下結(jié)論,待真相大白后,方可視其情節(jié)處理。在批評的時候要做到“一事一議”,是什么問題就講什么問題,不要把許多與此不相干的陳年舊帳都翻出來數(shù)罪并罰。
七、該出手時一定出手
只要是有礙學生人格健全和品德完善的行為,教師都應該該出手時一定出手,及時地給予批評。思想品德課上,正在播放震撼人心的殘疾人舞蹈《牽手》,當播放到兩位舞蹈演員相擁的時候,一個男生竟然在課堂上公然大叫:“摸胸”。我嚴厲地盯著他看了一會,直到他低下頭,同時在全班同學面前指出這種行為是不尊重別人,降低自己人格的行為。課后,我又單獨將這位同學叫到辦公室,循循善誘,使他明白這種行為的危害。
參考文獻:
[1]岑國楨,李云正.學校心理干預的技術(shù)與應用[M].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2]喬建中.現(xiàn)代心理學基礎[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盧家楣.教學的基本矛盾新論[J].教育研究(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