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琴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4)
職業學院音樂課教學設計初探
——以音程為例
李曉琴
(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運城 044004)
基本樂科是包括基本樂理、視唱、練耳三門音樂基礎課程的總稱。本文選取基本樂科教學中的音程這一教學內容作為切入點,對職業學院音樂課教學設計思路進行一個簡單的梳理,以期以點蓋面、管中窺豹,探求課程整合教學的教學設計思路。由于此研究是基于個人教學實踐經驗,雖然參考了相關文獻,但難免有不足之處,敬請同仁批評指正!
基本樂科;整合;教學設計;音程
基本樂科作為職業學院音樂課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構建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培養音樂聽覺、提高音樂鑒賞和感知能力等諸多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職業學院音樂課教學內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由于基本樂科學科之間的交叉性,學科整合顯得非常必要。但如何整合,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各學科的學科特點,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構建和完善學科知識體系的融會貫通?這卻是一直困擾職業學院音樂教師們的一個難題。筆者認為,如果課改之后,我們依然按照以前的教學模式,將課程進行分開教學,而只是在教學時間上相應減少,那就違背了教育部將三者進行課程整合的初衷。因此,我們需要積極探索關于課程整合教學的新手段,新方法,真正貫徹落實教育部對這門課程學科性質的重新界定和要求。
從課程的性質和學科特點來說,樂理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與練習,視唱練耳注重對音響的理解和感悟,二者在教學的側重點上是不盡相同的。但其教學的目標卻是一致的,這就是:通過學習系統的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培養其音樂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現代教育理念倡導的學科間的融合性與開放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因此說,將課程進行整合設計,符合當前教育的規律,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理論結合實踐,鞏固教學效果
如果說樂理側重理論技能養成,那么,視唱練耳就是側重實踐技能的掌握,理論結合實踐,將樂理中學到知識在視唱練耳中加以運用,及將學習內容轉化為實踐操作,加深了學習印象。
以音程為例,在講完音程這一內容之后,將視唱練耳引入音程的概念教學,如“三度”的概念,可以用《粉刷匠》這首小曲來鞏固,因為這首樂曲開始部分包括了大三度和小三度兩種音程。通過視唱練習,學生理解了音程的根音和冠音,也記住了這兩種三度音在音響色彩上的區別。
(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以往分開教學的模式告訴我們:單純的理論講解雖然專攻術業,但由于教學互動的缺乏,評價機制的單一,容易引起學生的懈怠。如果能結合實踐,則可大大增強課堂的可操作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互動,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
教學設計是教學過程的前言,是教學環節中最為重要的部分。甚至直接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優劣。在整合教學設計的前提下,我們要選取適合學科特點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力求教學效果的完美呈現。下面,將以“音程”為例,具體介紹整合教學設計的方案。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關于音程這一教學內容,樂理教學目標主要是:識別及構成音程;區分自然及變化音程;理解音程的轉位。視唱練耳的教學目標主要是:掌握各音程的音響色彩;識別和聽辨音程;唱準音程。通過整合教學,進一步理解音程的概念;通過欣賞分析,加深學習印象,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思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其中,音程的度數和音數是識別音程的重要參照,在教學設計中,需要作為重點加以講解鞏固。而這些知識和前期全音半音等知識點是相互聯系的。所以,在講解之前,有必要對前期知識進行回顧。因此,整合教學設計多采用“螺旋式”課程設計方法,將知識點進行有效對接。
(二)教學模式的選擇
教學模式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它直接面向和指導教學實踐,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基本樂科作為學生音樂素養養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幫助學生構建獲得音樂基礎知識和聽覺技能的路徑,另一方面要緊扣師范性,著眼于高師音樂教育的本質,注重綜合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1]。
講授永遠是基本樂科永恒不變的教學模式之一。其直觀性,教師的絕對主導性使其得到了教師們的廣泛的認可。如:對“音程”這一概念,采用講授法就非常適合。通過教師對于音程概念的講解,例舉分析,學生能獲得直觀的“音程”概念。但想要獲得圓滿的教學效果僅憑一種教學模式是遠遠不夠的。
互動教學也是目前比教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強調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引導者的身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用講授法講完“三度”這一概念之后,教師可以彈奏根音或冠音,讓學生模唱出大小三度音程,還可以彈奏出一組音程,讓學生找出其中的大小三度。或者,教師唱出根音或冠音,學生唱出另一個音,形成“和音”的效果,抑或,將學生進行分組,分別疊加出大小三度,初步體驗“和弦”的音色,為將來的和弦學習打下基礎。互動式教學對于節奏訓練也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對教師給定節奏的模仿,增強節奏的記憶能力和精準的把握能力;通過二聲部甚至三聲部節奏對位,提高學生的多聲節奏思維,互動教學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使理論知識不再枯燥無味。
啟發和分析模式在音程的教學過程中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這兩種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具有融合交叉性。可以綜合運用。在運用講授法講完大小三度音程的概念后,教師可以選取一首有代表性的樂曲片段,(如《國歌》的第一樂句)讓學生帶著問題欣賞:這一樂句旋律音之間有什么關系?音響色彩上有什么特點?通過討論分析得出結論,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三度音程的概念以及色彩特性,幫助他們建立牢固的知識體系。
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的實現形式,是整個教學活動中最后的環節。基本樂科整合教學的出發點就在于將課程進行高度的融合貫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出學科融合這一宗旨。
(一)學科融合的有序性
基本樂科由于學科的特殊性和綜合性,往往在教學過程的有序性上讓教師們覺得為難。到底先講樂理,還是先練視唱練耳?抑或是先進行節奏訓練?按照傳統的教學經驗,往往把樂理放在前面,因為理論知識是實踐的先導。但傳統教學中往往把樂理知識和視唱練耳的教學內容各自分開,這樣就無法體現其融合性。要實現學科的高度融合,我們就必須鉆研教材教法以及教學的有序性等課題。
課改之后,對于基本樂科教學來說,我認為不應該有固定的教學順序,而應以授課內容為主線,將三門課程糅合在一起。以六度音程為例,首先通過欣賞樂曲《愛情的故事》導入,分析并討論其第一樂句的音程關系,引入六度音程的概念,比較大小六度在音色上的差異。然后教師進行講解加深印象,隨后,可以用鋼琴對比大小六度音程的音色差異,并通過鋼琴指定根音與冠音的形式,將大小六度音程模唱出來,最后,通過視唱六度相關曲目鞏固學習效果。
(二)節奏訓練的綜合性
美國音樂家博西·該邱斯說“節奏是音樂中賦予生命的要素”[2]。可見節奏訓練在基本樂科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節奏訓練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經常以單獨訓練的模式進行,這種訓練方式確實比較有針對性,但沒有音高的單純節奏訓練,可能對樂感的培養稍顯不足。因此,在節奏訓練中,除了單聲部節奏訓練和二聲部節奏對位練習,把節奏與音程融合起來也是很好的一種訓練方式。如下圖:

上圖中,主要訓練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節奏組合,同時也鞏固了三度和四度音程的音響概念,可謂一舉兩得。
(三)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學科融合,講究的是綜合性、實踐性、趣味性。摒棄以往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3]在教學中,我們要改變固有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研究適合基本樂科融合教學的心路。
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調動其參與性是首要任務。比如,可以設置欣賞探討環節,即興創編環節,分工合作環節等等。必要的時候,可以輔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有條件的可以借助MIDI軟件,讓學生進行操作。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創編節奏進行即興表演,這些都是很好的互動方式。
教學效果是否符合預期是教學設計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教學效果是否滿意,則需要通過教學評價進行反饋。基本樂科的教學評價應該是多元的、開放的,通過自我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全面多元的了解教學設計的合理性。這其中,傳統的評價方式——考試也是評價教學效果的有利手段。但我們要清楚的是,考試不可能覆蓋所有的知識點,故而不能“一考定乾坤”。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內心聽覺能力始終是重中之重。
(一)課堂教學實施效果
課堂教學實施效果在基本樂科的各個章節中,要求都是一樣的。具體體現在:充分體現學科融合性;課堂氣氛活躍;知識點銜接較好;教學手段豐富新穎;教學輔助設施應用得當。
(二)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音程這一章節的學習中,應該達到以下要求:構成和識別音程;準確的模唱指定音程;判斷所給音程的性質;準確的分辨大小增減音程。
(三)能力培養的目標
能力培養是教學過程中最高層次的培養目標。通過音程這一章節的學習,學生的應用能力應該達到以下要求:快速反應音程的度數和音數,準確的在鍵盤上找到相應的音程關系;協作能力應該達到以下要求:較好的二聲部音程分組練習的節奏和音準把握能力。
關于職業學院音樂課程的教學設計探討,近年來方興未艾。無論何種教學方法,都是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培養學生的全面音樂分析、感知以及應用能力。本文以音程為切入點,探討了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基本樂科的融合教學設計理念,試圖從一個新的角度解決教學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時代在不斷發展,作為教師,也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以變化發展的眼光去適應當前的教育要求。只有這樣,教學工作才能歷久常新。■
[1] 宋超,湯潔.高師基本樂科教學模式取向分析.音樂天地,2013,8.
[2] 博西·該邱斯.音樂的構成.人民音樂出版社,1978:80.
[3] 潘艷軍.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教學的探討.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2.
李曉琴(1968-),女,山西聞喜人,山西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